如果要提起抗日戰爭時期國軍的武器裝備來,其實并不像某些資料以及媒體上宣傳的那樣,單單就憑借著步槍機槍手榴彈外加血肉之軀,同擁有著戰車火炮飛機軍艦的鬼子們硬拼。要知道,即便早在大辮子統治時期,漢陽、金陵的制造局就能仿制西方火炮了,更別說到了生產力上了不止一個臺階的中華民國。
![]()
根據歷史記載,在整個抗戰期間,國軍、晉綏軍甚至八路軍的戰斗序列中都存在無數不少的火炮,而擁有著金陵鞏縣等重要兵工廠外加重金引進的蘇式德式等眾多重武器的國軍自不必多說,相對物資要匱乏的八路軍也裝備有火炮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
即便是對于日軍來說,被稱為大隊炮的92式步兵炮也是一件至關重要的戰場裝備,而這種70毫米口徑、最大射程為3000米的重武器,一旦到了繳獲一支三八大蓋就仿佛過年似的八路軍手中,幾乎就能成為可以決定戰場勝負的存在。
![]()
為了打破日軍隊囚籠政策,鏟除掉遍布于華北平原的碉堡炮樓,晉冀魯豫根據地華豐兵工廠技術員蓋亮接受了仿制九二式步兵炮的任務,利用根據地繳獲的一門炸了膛的步兵炮為制造藍本,蓋亮帶領著包括自己兒子在內的兵工廠技術員人員,仔仔細細地把這門步兵炮拆成了120多個零件,一件一件的進行仿制。
![]()
缺少無縫鋼管就用繳獲的火車車軸一點點的鉆出來,缺少鋼材就用戰士們扒下來的鋼軌用簡易的工具一點點的對照著做出來,歷經千辛萬苦最終仿制出來了可以用于實戰的仿制型步兵炮。為了表彰該炮的制造者,這門炮命名為蓋亮式70毫米步兵炮。
![]()
不過,由于這種火炮造出來的時間比較晚,根據記載大約到了1945年的11月,連拿鬼子炮樓祭刀的機會都沒有,不過在解放戰爭中倒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據說“蓋亮炮”一共造成了有七門左右,該炮雖然受設備、工藝和原材料上的限制,無法擁有如原版一樣的射程與威力,但是對于普遍上小米加步槍的人民子弟兵來說,已經是相當強悍的武器了。
![]()
至今在中國軍事博物館中還陳列有一門蓋亮炮,炮身銘文為蓋亮式步兵炮,冀魯豫華豐兵工廠造1946,口徑為70毫米,但是目測炮管早已超過一米。雖然說是按照92式步兵炮仿制的,但是在結構和外形上更多的借鑒了晉十三式山炮的形式,就連輪子都不是92式步兵炮的那種鋼輪樣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