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多年戰爭造成的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產出匱乏,為了讓有限的資源得到更合理的應用,各級機關、軍隊或者工廠依舊在沿用革命戰爭年代采用的供給制,這個制度的范圍包括個人的衣、食、住、行、學習等必需用品和每月零用津貼,甚至還包括在革命隊伍中結婚所生育的子女的生活費、保育費等開銷。
![]()
![]()
在日常伙食待遇上,按職務的大小分工的不同可以分為大、中、小灶三個級別,在一般情況下,縣以上干部為小灶,科、區級干部、產婦等為中灶;基層干部和勤雜人員都是吃大灶。至于軍隊方面則是,連以下包括普通戰士都是供應大灶,團營級別及輕傷員都是中灶,小灶一般是部隊師以上或者重傷員的標準。
![]()
按照當時制度的標準,大灶一般每人每日供應油0.02斤、鹽0.0125斤、肉0.04斤、菜1斤、煤1.25斤或木柴2斤;中灶標準為大灶的2.5倍,小灶則是3.7倍,不過由于各地生產水平的不同,這個標準有不同程度的浮動。
![]()
供給制中對個人生活用品的規定非常詳細,《一九五零年度暫行供給制標準》就這樣規定:每年每人單衣2套,棉衣1套,襪子2雙,單、棉帽各一頂,棉鞋1雙;大衣每3年1件、蚊帳5年1頂、毛巾每年2條、肥皂每月1塊、每人每月可理發2次,牙刷、牙粉(牙膏那時候還是個金貴東西)等。
![]()
供給制中還明確了各種補助的規定,如沿江或者南方一些較為富足的地區實行的補助有:每逢元旦、國慶、中秋、春節等節假日每人增發豬肉1斤或者相應的點心特產以做貼補;老同志或者達到要求的干部工人還有相應的保健費,一般按照四個不同的等級進行發放,甲級每月肉5斤、乙級4斤、丙級3斤、丁級2斤。不過由于在大部分的時候,這些實物都是按市價連同津貼一起發放的。此外還有生育費、保育費、婦女衛生費、保姆費、學雜費、醫療保健費、喪葬費和老人優待費等等一系列的補貼。
![]()
到了1950年的1月20日的這一天,政務院第16次會議全體通過了“關于中央直屬機關新參加工作人員工資標準的試行規定”,這一規定直接把全國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工資標準分為25個等級,根據不同的級別分別實行薪金制,以小米為計量單位,其中,國家主席最高為一級,每月為3400斤小米,而機關勤雜人員劃分為25級,未最低一級,每月120斤小米。同時對依舊實行供給制的人員按照職務和分工的不同統一增加津貼。
![]()
1952年7月1日,《關于頒發各級人民政府供給制人員津貼標準及工資制工作人員工資標準的通知》則明確的把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分為29個級別,本依據當時的行政職務進行評定,例如正副縣級14到17級,分別為227或者145分;正副科級17至22級,分別為145或者110分;科員評定為22至26級,分別是110或者92分;最低一級的機關勤雜人員為28至29級,分別對應88或者85分。
![]()
所謂的“工資分”,即是不發錢而是用實物來進行折算,稱為“折實單位”,也就是老一輩時不時掛在嘴邊“工分”。這種工資分主要由伙食分、服裝分、津貼分三大部分構成,按糧、布、油、鹽、煤5種食物的數量進行折合。以最早實施工資分制度的天津為例,工資分的折實牌價由人民銀行每天掛牌公布,每個折實單位為“一斤面粉、一斤玉米面、一尺布”前5天的平均價格。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