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召東,1905 年生于湖南華容縣,自幼聰慧機敏,深受叔父劉牖夫喜愛。劉牖夫后來擔任高桂滋部中將參謀長,是一位高級將領。1923 年,18 歲的劉召東離開湖南前往北京,在叔父劉牖夫的影響下,接受三民主義思想。隨后,在本家劉德昭的介紹下,他加入國民黨,進入國民革命軍第四十軍擔任文書上士,從此開啟了他傳奇的軍人生涯。
![]()
劉召東在進入四十軍后逐漸顯現出卓越的才能,被選送至四十軍創辦的資寧講習所學習。畢業后,他隨軍隊參加北伐,在戰爭中表現出色,連軍長賀耀祖都親自接見了他,并對他贊賞有加。1927 年,四十軍北伐到達南京后,賀耀祖擔任軍政部長,谷正倫擔任南京衛戍區司令,特意將劉召東調任衛戍司令部中尉副官,這充分顯示了他的能力。1929 年,劉召東被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24 期就讀。然而,1931 年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劉召東得知這一消息后,與所有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的中國學生一起憤怒地回國。
![]()
劉召東回國后在國民政府擔任上尉附員,兩年后升為少校附員,1934年考入陸軍大學第13期,認真學習現代軍事。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陸軍大學被迫遷往長沙,因為戰事需要,13期學員提前畢業,當時劉召東有兩個選擇,一是長沙師管區兵役處少將處長;另一個是87軍少將高參兼199師參謀長。當時家人都勸他去兵役處,相比生死難料的前線,大后方是最安全不過了,面對老母的勸解,他沉重的說道:“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時,我應當去前線參戰,以盡軍人天職!”
在一片勸解他到兵役處任職的聲音中,他的妻子吳素榮和大哥卻支持他到199師,認為保家衛國乃男人本色,就這樣劉召東跟隨87軍開赴前線。然而部隊剛進合肥東城,還立足未穩之際,就與日軍遭遇,奮戰終日,損失慘重下只得撤退,然后集結分散的隊伍往大別山方向轉移。在撤往大別山的途中,又遭到地方武裝大刀會的攔路,劉召東受命于危難之際,孤身一人前往大刀會談判,聲情并茂的解釋當下中國出路。
![]()
大刀會領導們一聽,不僅同意讓隊伍通過,而且還愿意共同抗日,部隊順利到達大別山后,立刻補充兵員進行整訓,部隊戰力煥然一新,又制定了新的作戰方案,與日軍在大別山打起了游擊,屢屢重創日軍。1938年末,劉召東被調到20集團軍副總部擔任高參,不久又兼任南縣、華容、安鄉、石首四縣特派員,駐在華容組織地方武裝,配合53軍抑制日軍向濱湖一帶進攻。
1939年,劉召東擔任20集團軍濱湖游擊挺進支隊司令,率部與日軍隔江對峙,牽制了大量日軍。1943年2月,劉召東被調到20集團軍遠征軍總部擔任參謀長,隨軍從常德出發開始遠征,部隊到達云南后,總部設在彌度,作戰分工由11集團軍攻打龍陵,20集團軍攻打騰沖,從怒江南北夾擊日軍。
![]()
1944年5月10日,20集團軍渡過怒江,打響了騰沖戰役,日軍憑借著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頑強抵抗,給遠征軍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劉召東親自前往偵察,發現懸崖峭壁間有一條采藥人走過的小道沒有敵軍防守,立即改變與敵人硬拼的打法,在正面只作佯攻,派精干官兵攀登上山,迂回包抄到敵人陣地后面。部隊采用劉召東的戰術層層推進,一舉占領了高黎貢山,打開了騰沖的屏障。
![]()
吳素榮在后方成立了慰勞委員會,來到前線慰勞抗日戰士,吳素榮在前線指揮所的日子里,親眼看到了劉召東的緊張工作,電話鈴聲不斷,傳令兵、參謀人員進進出出,他頻頻聽取戰況報告,又不斷向總指揮部匯報,又將新的作戰命令下達給前線,戰斗不停息就不下崗位。騰沖戰役勝利結束后,劉召東被授予青天白日勛章,晉升為中將,還得了一把繳獲的日軍指揮刀做紀念。
抗日戰爭勝利后,劉召東留下來處理善后事宜,在1947年擔任16綏靖區參謀長,1949年5月又擔任第11兵團副司令官,在湖南起義后,他依舊率部在湖南益陽頑抗,兵敗后被俘,在1951年5月9日被處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