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是下一代無線通信網絡,它的難點在于多樣化場景下滿足各種頻段的無線信號高速傳輸,這也是一個科技制高點,中美歐都在大力研究。
目前來看中國仍然是處于領先。據悉北京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AI的加持下,已經自主研發出超寬帶光電融合集成系統,北京大學電子學院副院長王興軍教授對此有個形象易懂的比喻:
這項技術就好比建了一條超寬的高速公路,車輛就是電子信號,車道是頻段。過去,車都只能擠在一兩個車道上,而現在有很多車道可選擇。如果一條道堵了,車還能靈活換道再走,車走得更快,不會堵車。
所以人工智能帶來的改變比我們想象得要大,人工智能+科學研究確實能夠產生助力,未來大概就是靈活智能的AI無線網絡,到時候其體驗必然要遠超現在的5G。
大學就應該多做這種研究,這才是對社會的貢獻。如任正非所言,“大學是要努力讓國家明天不困難。如果大學都來解決眼前問題,明天又會出來新的問題,那問題就永遠都解決不了。”
![]()
6G不遠了?中國拼命研究6G的原因,任正非早就說透了,要未雨綢繆
從商業的層面來考慮,華為公司既然在5G有領先優勢,那就應該迅速擴大規模,多賺錢才對。畢竟公司是功利性的商業組織,賺錢是本分。
但華為公司為什么還要投入很多資源在研究6G呢?
“每一代的無線通信都發展出了新的能力,4G是數據能力,5G是面向萬物互聯的能力,6G會不會發揮出新的能力,會不會有無限的想象空間?無線電波有兩個作用:一是通信,二是探測。我們過去只用了通信能力,沒有用探測感知能力,這也許是未來一個新的方向。”
企業家必須要有戰略遠見,能夠未雨綢繆。現在拼命研究6G,就是要搶占專利陣地,不要等到有一天6G真正有用的時候,因沒有專利而受制于人。
華為公司從2017年開始對6G研究的投資。通信感知一體化是一個比通信更大的場景,可能就是一個大的戰略方向。華為要探索“無人區”,拖著這個世界前進,就必須大力氣做研究才行。這本就是領先者的責任和榮耀。
![]()
什么是6G,它究竟意味著什么?
相比5G,6G的大多數性能指標相比5G將提升10到100倍,融合通信、感知、計算、AI、大數據、安全等多維能力,“智能體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等業務都需要通過6G網絡的支撐才能體現。
2023年6月,國際電信聯盟(ITU)完成對6G愿景的框架定義:1、6G將持續演進移動通信,持續增強移動寬帶eMBB、高可靠低延時通信URLLC,以及海量連接mMTC等三大業務場景,提供沉浸式、確定性的通信體驗和支撐海量連接的能力;2、6G將超越移動通信的范疇,實現通信感知一體化、AI通信一體化,以及空天地泛在的全域連接,讓人們超越人眼“觀察”物理世界,并在虛擬世界中構建數字孿生。
如果說5G是萬物互聯,那6G就是萬物“智”聯,帶來“聯人、聯物、聯家、聯車、聯行業”五聯升級,催生大量新場景、新應用、新模式,極大拓展移動產業的空間。想一想,如果沒有數據快速暢通地傳輸,那談何管理和智能呢?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或幾個智能體,而個性化的智能體又會真正賦能個體,讓人類具備更強的能力,極大提升生產力。
跟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一樣,6G也是未來產業,比如具身智能要具備感知、學習和與環境動態交互的能力,就離不開6G技術的加持。如果不能融合6G的AI與傳感能力(通信感知一體化),那機器人就談不上具身和智能,所以老方說自主機器人是6G主要的應用場景和需求之一。
現在無論美國還是歐洲,都已經意識到AI融入機器人的重要性并積極投入,相信6G和具身智能的發展要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快很多。
![]()
6G是連接未來AI智能體的神經中樞。
華為在2019年提出了“萬物智聯”(Connected Intelligence)的愿景,其實是奔赴人工通用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去的。
4G和5G把人類帶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的App成為了應用和服務的主要載體。而在人工智能時代,應用和服務的核心載體將不再是 App,也不再是網站,而是AI-Agent。
所謂AI-Agent,我們可以理解為《鋼鐵俠》中的超級AI助手賈維斯,它既是生成式AI,更是交互性AI,可以幫助鋼鐵俠決策和執行。
AI是邁向6G的橋梁,而沒有6G就沒有真實物理世界的數字孿生體,也就沒有AI智能體的智能表現。在華為看來,6G的本質是通信-AI-感知的融合,成為服務萬千AI-Agent的神經中樞。
另外,6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包括了衛星通信,高、中、低軌衛星有機融合,有了超低軌道、非地面網絡和地面網絡的結合,全球才能實現通信的極致覆蓋。衛星通信、車聯網、飛機上網、遠程會議全息影像等都是6G時代的應用場景。
從1G~5G,通信行業經過了40多年的發展,而從5G到6G需要多久呢?華為輪值董事長在2021年的時候曾表示預計6G將在2030年左右投向市場。
而根據國家規劃,我國到2030年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現在是2025年,未來真的不遠了。
![]()
科學,無盡的前沿。
在全球通信網領域,華為是毋庸置疑的領導者。英偉達黃仁勛就多次強調,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的發展讓人望而生畏。
《時代周刊》把華為納入“全球100大最具影響力企業”榜單,并認為華為是行業巨頭,“華為已成為5G技術的市場領導者,如今,華為正處于6G技術、云計算、以及新能源汽車等多領域,下一代技術的先鋒地位”。
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是華為公司的愿景,它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12,490億元,這才構筑了它的行業地位。
其實從人類的歷史進程看,“速度”的提升至關重要,“幾百年前,英國的哲學和社會制度促進了工業革命,英國人發明了火車,還發明了輪船,而中國基本還是馬車,馬車的速度比火車慢,載貨量比輪船低,中國就落后了。英國成了世界上的工業強國,把工業品賣到了全世界,對各國的社會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物質決定精神,AI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次技術革命,會帶來生產力的大爆發,在這個偉大的時代,無論通信的速度、規模和效率,還是企業和個人的發展,都需要提升。而提升又取決于精神和生產關系,所以其中有相互作用,要有矛盾的統一。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永恒的,精神世界的需求也沒有邊界,大機會時代,每個人,每個企業都面臨機會的牽引,究竟誰能與時俱進,誰能出類拔萃,就看各人的學習和修行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