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歸隊》最新的劇情中,湯德遠從小鬼子的勞工營逃出,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老家。
死里逃生、撿回一命,老湯著實不是一般的命硬。山河破碎、神州陸沉,日本人燒殺搶掠、小鬼子為非作歹,以抗聯戰士的血性,自然是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令人意外的是,老湯回了一趟家,就再也不愿歸隊了。當老山東來到他家門前,老湯只能讓父親代為答話,而自己卻躲在家里始終沒有現身。
明明是鐵骨錚錚的漢子,為什么回了一趟家之后,湯德遠就再也不愿歸隊了呢?
![]()
從表面上看,老湯的選擇,是忠孝難兩全的現實困境。在老湯回到家中之后,父母雖仍然健在,但卻已物是人非。年邁的母親,早已經是雙目失明;進山的父親,險些喪命在熊爪之下。
父母老弱多病、風燭殘年,但自己卻始終奔走在外,不能承歡膝下。在這樣尖銳的現實面前,湯遠德不得不被迫在忠與孝之間進行二選一。父親越是表現得深明大義,老湯就越是無法割舍親情。
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生逢亂世、風雨飄搖,老湯比誰都清楚,每一次離家的遠游,都可能是與父母永遠的訣別。父親雖然嘴上說著“想走你就走,家里事你不用惦記,山里人都皮實,你像這歇兩天就好了”,但是哪一個父母不愿意子女陪在身邊、相伴永遠。
![]()
親情,是老湯邁不過的關卡。
不過,在惦記雙親之外,老湯不愿歸隊顯然還有著其他的原因。
在逃離勞工營之前,老湯早就和福慶等人商量好了一起逃出去、繼續找組織。但是,由于肖鐵林的介入,意外地改寫了老湯和福慶的命運。
最終,安全撤離的只有湯德遠一人。在回到 老家之后,福慶就成了老湯揮之不去的噩夢。他曾反反復復在夢里遭到福慶的責問,“老湯,你怎么自己走了?”
老湯是個有良知的人,所以他才會有自己的道德困境。在老湯的認知里,自己撇下福慶、一人茍活,終究是拋下了戰友、對不起福慶。
![]()
獨活,成為了老湯的精神負擔。在他內心深處,始終認為是自己害了福慶。所以,他總是感到內疚和自責,像是窮途末路的項羽,老湯也無顏面對自己的戰友,所以他只能祭出鴕鳥大法,把腦袋深深地埋進沙子里。
躲在老家,不問世事。對于老湯而言,只要自己不歸隊,就不用面對戰友的詰問和良心的譴責。
逃避,雖然可恥,但確實有用。因此,當老山東路過他家時,他才會蜷縮在屋里,用掩耳盜鈴的方式自我欺騙。如此一來,只要老湯不歸隊,就不用面對曾經不堪的自己。
在家庭羈絆和道德困境之外,老湯之所以不愿歸隊,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思想出現了動搖,信仰遭遇了危機。
![]()
肖鐵林曾經說過,多年以前,湯德遠也是意氣風發、立場堅定。當時的湯德遠,一直把民族大義放在首位,發誓要把小日本趕回到東瀛的島上。
然而,多年的抗日生涯過后,湯德遠抗戰必勝的信念早就被現實撕得粉碎。事實上,在艱苦卓絕、氣壯山河抗戰史上,東北抗聯是一支最特殊的隊伍。抗聯創建時間最早、堅持抗日時間最長、生存環境最為艱苦,因此,思想上出現動搖的抗聯戰士不在少數。
湯德遠也曾相信抗戰必勝,但是抗戰的時間越久,他越感到長夜漫漫。肉眼可見的是,鬼子的炮樓越修越多、糧食越搶越狠,但抗聯的地盤越來越小、抗日的志士越來越少。他從小湯變成了老湯,但鬼子的鐵蹄依然霸占著肥沃的黑土地。
![]()
抗戰勝利、打敗鬼子,在老湯看來,始終像是鏡花水月一般,這么近卻又那么遠。
哀莫大于心死,悲莫大于無聲。老湯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于是對抗戰的前景感到悲觀。在親眼目睹了無數人的死亡之后,他漸漸的心灰意冷,再也沒有了往日澎湃的激情。
只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老湯遲遲不愿歸隊,但鬼子的壓迫還在變本加厲。總有一天,老湯終會發現,中國雖大,但無處為家。妥協與退讓,只會讓小鬼子更加猖狂。
![]()
何況,福慶沒死、隊伍沒散,老湯遲早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救贖之路。歸隊,是用腳步丈量土地,更是精神層面的洗禮。
信仰,不是在順境中的堅持,而是在懷疑中的堅守;英雄,不是天生無畏,只是選擇了勇敢。
老湯的回歸,就在不遠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