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一座年輕的城市。”
想必這句話所有人都不陌生,只要介紹深圳,可以說是標配。
深圳經濟特區迎來建立45周年,常住人口平均年齡32.5歲,這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一座年輕人的城市。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在“青年友好”這個事上,深圳各個區都在發力,這其中有一匹不得不提的“黑馬”——深汕特別合作區。
有人說,這是一座站在深圳經濟特區肩膀上建設的新城;
有人說,這里正成為新興車城,是年輕人的就業優選地;
有人說,這里房價友好,憑工資就能擁有一個安樂窩;
更有人說,這里是田園都市,既有金山銀山,也有詩和遠方,既容得下肉身,也放得下靈魂。
01
新賽道 風頭正勁
如果你問一個深漂,為何背井離鄉來到深圳打拼,得到的最大公約數答案往往是:
機會多。
作為深圳“飛地”,深圳最年輕的城區,深汕特別合作區可以說完美繼承了這一屬性。
2023年11月1日,《廣東省深汕特別合作區條例》正式施行,明確深圳以所屬經濟功能區的標準和要求,負責深汕特別合作區開發、建設、管理和服務等工作。
從汕尾主導的產業轉移園區,到深圳、汕尾合作共管,再到如今深圳全面主導的經濟功能區,躍升為東部板塊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引擎,深汕的城區定位和戰略地位可以說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這里將會得到來自廣東省深圳市更多的資金資源和政策支持,將會有更多深圳成熟的產業體系和先進理念迅速落地,將更全方位對標深圳建設,擁有更高的發展天花板。
![]()
△ 深汕大道
不妨先來看一組數據:
2022年,深汕特別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84.25億元,同比增長20%。
2023年,深汕特別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124.59億元,同比增長30%。
2024年,深汕特別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242.15億元,同比增長74.2%。
2025年,深汕特別合作區開啟全域全員攻堅,以改革激發內生動力,高質量發展積厚成勢,茍日新,日日新。身在其中的人,才更能真切感知到背后的澎湃和日新月異。
聰聰是個90后,從小在蛇口長大,如今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工作。“這里跟小時候記憶中的蛇口非常像,都靠海,企業、廠房和城市建設,就像雨后春筍一樣,在一天天長起來。”
隨著一個個重大項目落地,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連片的現代化廠房投入使用……深圳最年輕的城區正在加速崛起。
眾所周知,深圳是以智造為名片的“全國工業第一城”。深汕,站在“巨人”肩膀上,則是瞄準新質生產力的“產業新城”,全域打造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核心承載區。
如今提起比亞迪,很多人不僅想到深圳,也會想到深汕。
自2021年投資50億元試水起,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投入逐年加碼,去年內接連簽約三、四期項目,計劃總投資超過315億元。
這里是騰勢Z9GT、仰望U9、方程豹鈦7等多款比亞迪中高端車型的“獨家生產地”;比亞迪的第900萬輛、第1000萬、第1300萬輛新能源車,都相繼在這里下線。可見,比亞迪對深汕有多看重。
如今,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已經妥妥地被打造成新能源汽車“超級工廠”,2024年生產整車超過25萬輛。
在比亞迪這個超級龍頭的引領下,京西智行、延鋒國際、速騰聚創、東風李爾、壁虎汽車、佛吉亞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頭部企業蜂擁而至。
![]()
△ 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片區
除了聚鏈成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這條主鏈,深汕特別合作區還在培育新型儲能、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裝備三個產業集群,“一主三輔”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加速成型。
這些風口上的產業,為深汕構筑起“產業新城”護城墻的同時,帶來了大量優質工作崗位,從普工到技工到管理人員。
這不,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又放“大招”了,就在近期宣布招聘4000名操作工和技術工,部分技術工月綜合收入可達近萬元。()
![]()
![]()
![]()
![]()
![]()
△ 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內生活配套完備
除了比亞迪,深汕還有不少產業園區備受年輕人青睞。
如南山智造深汕高新產業園,“奢侈”地以空中花園為中軸,高標準配建了兩棟宿舍樓,食堂、商業網點、籃球場等公共配套設施也是一應俱全,主打一個“走路就能上班,下樓就能吃喝玩”。
![]()
△ 南山智造深汕高新產業園
數據不說謊,不斷增長的常住人口數,也從側面反映出這里就業創業機會的吸引力。
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正式揭牌前,當地戶籍人口僅7萬多人,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經商,常住人口才6萬多人。
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當地戶籍人口為8.51萬人,實際管理人口超15萬人。
“沒趕上深圳當年的起步,現在就想搭上深汕發展的‘順風車’。”不少人如此解釋自己來深汕的原因。
或許,深汕才是那個最大的風口。
02
新城市匯聚新移民
對于深汕,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這么一個說法:
深圳向東,再造一座新城。
“新城”的崛起,需要新產業,也需要新人。深汕的城市建設按照中期50萬、遠期100萬的人口格局進行預留。
不難推斷,這座“新城”,勢必會和深圳一樣,成為一座移民城市。
如何成為年輕人的就業優選地?
如果說發展空間大、搞錢機會多是“引進來”關鍵,那么低生活成本,則是“留下來”的關鍵。
深圳的城中村,為深漂們提供了一個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落腳地,深汕青出于藍,以中心區均價1萬出頭的房價,為這座“新城”打上“安居”和“青年友好”的標簽。
房價,稱得上是深汕最不像深圳的地方。
“安居客”平臺顯示,深汕特別合作區8月新房備案均價僅為1.1萬元/㎡,不到深圳的1/5。
![]()
△ 華潤置地半山潤府
友好的房價,讓“產業工人憑工資就能在中心區置業”成為現實,也給了很多人留下的底氣。
當然,買房并非人生必選項。但不管租房還是買房,誰不想住得安心、舒服、性價比高呢?
深汕了解年輕人的痛點。初步成型的“雙六十”住房體系(保障房建筑面積不低于總住房建筑面積的60%、保障房套數不低于總住房套數的60%),涵蓋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及用于出售的保障性住房,為深汕人安居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5月,《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和管理暫行辦法(修訂)》《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管理暫行辦法(修訂)》正式施行,和原政策相比,稱得上是“加量又減價”。
一方面,優化配租標準,提高了配租面積;另一方面,公共租賃住房租金,從同期同地段同品質商品住房市場參考租金的60%調整至30%左右;保障性租賃住房申請條件也大幅放寬,充分覆蓋深汕各類群體的住房需求。
“深汕對青年人才太友好了”“太好了,外地來工作更有保障了,生活成本也更低了”“身邊有好多人都在深汕租房,現在新政策更好了”……新政策一發布,便收獲了大量點贊。
改為了吸引更多人才就業,深汕今年還推出了“安家套餐”。為畢業生提供免費15天住宿,持有“深汕人才卡”的新引進人才租房更可免1-4個月租金,助力更多人才在深汕安心逐夢。
![]()
△ 安居深樂花園
截至目前,深汕特別合作區規劃建設保障房項目15個,其中建成項目6個共11566套,保障房套數占居住住房套數的76%。預計到2025年末,全區各類住房相比2020年,將新增5萬套,能滿足約18萬人的住房需求。
深耕村作為深汕首個保障房項目,是當地高品質的人才保障和居民住宅示范小區,既是“學區房”,也是“河景房”,入住率高達90%。
值得一提的是,深耕村里不僅居住有各企事業單位的引進人才,還有大量周邊有安置需求的原居民,這正是深汕的開放包容和多元文化交融的一個時代新注腳。
![]()
△ 深耕村![]()
△ 深耕濱河景觀提升帶
長久以來,深汕特別合作區福佬話、客家話、尖米話、白話、潮汕話等方言匯集,潮汕、客家、廣府文化交融,移民文化非常濃郁,形成了非常包容的文化氛圍。
僅隔著一條324國道的鲘門百安村和朝面山村,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前者從福建遷徙而來,吃海鮮拜媽祖,是典型海洋文化;后者原本深居海豐山林,是客家族系,早年響應國家建設的號召,無私地獻出了朝面山和大量林木,幾經移居最終來到鲘門。
常言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正是深汕的這份包容,讓人來得心安,留得心安。讓異客成為主人,異鄉變成故鄉。
從“來了就是深圳人”到“來了就是深汕人”,既是與深圳城市氣質的同頻,也是深汕文化底色的傳承。
03
新生活沒有班味地搞錢
除了憑工資就能買房的低房價,深汕張弛相宜的生活環境打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夢人。
作為深圳造的“新城”,深汕和深圳,不僅“面子”像,“里子”也像。
所謂“面子”,是林立的高樓、寬闊的馬路、養眼的綠化,都有濃濃的“深圳味”;而“里子”,則是教育、醫療、交通等城市配套建設的“深圳同城化”。
![]()
△ 南外深汕西中心學校片區
教育方面,引進深圳教育資源,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管理,都移植深圳本部的優質模式,讓深汕莘莘學子能享受到與深圳主城區同等水平的教育資源。
短短4年,深汕便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從缺到足,從足到優。
2022年,深圳市二高深汕實驗學校建成招生,這是當地首個高中。
占地30.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2.97億元的深圳中學高中園去年9月已正式啟用,2026年整個高中園辦學規模可以達到9900人。
![]()
△ 深圳中學高中園片區
國內最大的高中圖書館、唯一在中學掛牌的博蘭斯勒國際藝術中心……校園設施方面也極為硬核,足以媲美許多大學。
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市二高深汕學校預計今年秋季開學,深汕外國語學校、深職大深汕校區等多所學校正在建設,深圳的優質教育資源加速在深汕落地。
一個關于“深汕2025年重大民生實事”關注度的投票結果顯示,“優化居民出行體驗”和“優化醫療服務供給”的關注度并列第一。
好消息是,規劃床位800張的深汕人民醫院正加快建設,預計2025年底投入使用,由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運營管理,將填補深汕三級綜合性醫院的空白。
![]()
△ 深汕人民醫院
交通方面也在大跨步向前。
東西向的主干道深汕大道改擴建,實現12車道通車,被稱為“深汕版深南大道”;全長12.7公里的通港大道全面通車,這是一條產業發展的“大動脈”,也大大縮短了往來鵝埠片區與小漠片區的上班通勤時間;深汕高鐵樞紐全面加速建設,匯集廣汕高鐵、深汕高鐵。其中深汕高鐵前段時間傳來了最新消息,鐵路建設已進入攻堅階段,預計2027年建成,“深圳半小時”“廣州40分鐘”生活圈加快照進現實;深汕通用機場的建設也在日前發布的《深圳市低空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6年)》中明確,力爭2026年底前穩定場址,實現和深圳低空快速互聯。
對標深圳,致力于實現全方位的“同城同質同效”發展,這一發展理念就像一條強勁的紐帶,緊密地將深汕與深圳連接在一起。
![]()
△ 深汕大橋
正如那句宣傳語,“在深汕,是深圳”。
“濱海新城”的形象日新月異,但別忘了,深汕還有山水田園的獨特基底。“成為創新發展的山水田園新城”,是深汕的發展目標之一。
![]()
△ 水底山片區
![]()
△ 鷺月島
一旁是比亞迪超級工廠的機械轟鳴,一旁是鷺月島的星空露營;一邊是深汕大道的車水馬龍,一邊是鵝埠街道水美村的稻田蛙聲。左手咖啡,右手擂茶,前腳是科創園區的求新探索,后腳是赤石古村落的歲月尋蹤。
![]()
![]()
△ 桃花源藝術村民宿
田園都市的愜意,和越來越繁忙的城市截然不同的“慢生活”,符合了很多人正在追尋的精神上的放松。快慢相宜,一張一弛,這也是打動年輕人來深汕就業創業的重要因子。
在深汕,遠方不遠,就在眼前。生活,在這可以很具體,也擁有著更多的可能和想象。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么一句話:一線二線容不下肉身,三四線又放不下靈魂。
深汕作為特區中的“特區”,目標就是“既要又要”,讓所有新深汕人能安居樂業,高品質地生活。
“來了就是深汕人”,不是口號,是生活。
部分圖片來源深汕融媒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