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遠東占地超過50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卻只有區區幾百萬人,如何在兼顧人口平衡、地區經濟增長和生態健康的同時保有一定量的工業產業鏈,將考驗普京政府的執政智慧。
![]()
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做客“今日俄羅斯”舉辦的新聞發布會時堅稱,中俄應擴大相互投資規模,保障兩國的經濟增長。馬斯洛夫指出,俄中貿易和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去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2450億美元左右,但今年前七個月,這一數據“不升反降”。
具體而言,在靠近中俄邊界的濱海邊疆區以及莫斯科州等核心地區,中國的投資規模相對有限。俄方能做的就是想辦法積極進軍中國市場,以換取中國對俄羅斯的重點投資。馬斯洛夫還強調,中俄對彼此都不太了解,應想辦法組建更多的專家智囊團。
![]()
說實話,看到俄羅斯專家為了吸納中國資本進入“處心積慮”,牛姐的第一反應是,俄羅斯將問題想簡單了。以為只要憑借官方的一紙背書,就能讓資本不受限制的進入彼此市場。若如此,俄羅斯早就成為了工業大國,何故直到今天還對中國的技術和標準抱有特別期待。
原因一:俄羅斯過于急功近利。有證據顯示,中企在俄羅斯的生存狀況不佳,俄方為了“催促”中國資本進入,使用了提高汽車報廢稅等上不得臺面的手段。美其名曰保護國內產業,實不過給中企下馬威罷了。試問這種情況下,中企如何安心與俄羅斯的命運綁定在一起。
![]()
原因二:俄羅斯缺乏獨立思考精神,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美俄關系好的時候,俄羅斯可能不屑看中國一眼;美俄關系不佳,俄羅斯就想著找中國為后背。因為國際關系歷來風云變幻,這就導致俄羅斯在“向東看”和“向西看”之間來回跳竄。
俄羅斯意志不堅定,自然無法給予中企全方位保障,反映到現實,多數中企只將俄羅斯當成了廉價工業品的傾銷地,至于舉全部身家,押注從俄羅斯市場獲得可觀利潤,這種想法或許想都不能想。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
![]()
原因三:幫俄羅斯發展工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整個社會做出貢獻。舉例說明:在深圳,客戶想要訂購一款芯片,從提出草案到成品下線,中間可能只花費兩三個月時間,因為中國產業鏈非常完整,且多集中在沿海,但是在俄羅斯,情況就變得復雜太多。
言外之意:俄羅斯想要盡快擺脫半工業國家身份,追趕中美,就得想法移植中國全部產業鏈,而不是只引入某家企業或者某項技術。可我們看到,俄羅斯的訴求一直停留在如何吸收中國投資階段,這與中國企業深入融合俄羅斯政治生態的想法有太多出入。
![]()
強調一下:中俄雖然“背靠背”,形成了戰略上的互補關系,但中俄仍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通有無。中國公民想要去俄羅斯游玩,就得辦理電子簽證,這與亞美尼亞給予中國公民180天內最多停留90天的免簽政策形成了天壤之別。
思想不做改變,你就是口號喊得震天響,又有什么用!中企又不是善人,又豈能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輕易向俄羅斯市場拋出真金白銀。牛姐認為,問題出在俄羅斯身上,而非中國,畢竟天上掉餡餅,也得俄羅斯人伸出雙手承接,但這種情況目前還看不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