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2024年中國發電量是世界前7+歐盟發電量的72.16%足夠震驚全球了,但沒有想到,中國在2025年7月又一次打破單月用電量記錄——1.02萬億度!比十年前翻了一番。人類歷史上,從未有一個國家,敢想象在一個月內消耗1萬億度電。但在2025年7月,中國做到了。
![]()
一個月一萬億度電是什么概念?相當于東盟十國全年的用電量,相當于德國+法國一年的用電量。
這么恐怖的數字背后,藏著一條關于我們這個國家正在發生什么,以及將要走向何方的線索。
![]()
煤炭,成就了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
人類文明史,本質上就是一部能源利用史。從燒柴火,到燒煤,再到燒油,再到用電,誰掌握了更高級、更龐大的能源,誰就能在地球村橫著走。
煤炭曾同鋼鐵、蒸汽機一道,作為從英國起源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象征。16世紀后,隨著人口大幅增長、工業飛速發展,全球對鋼鐵的需求快速增加,當時一個煉鐵廠一年就要消耗400英畝的林地。
無止境地砍伐木材讓英國森林數量急速下降。18世紀初,英國森林覆蓋率已下降到5%-10%。
此時,煤炭作為一種容易開采、燃燒值高的新型燃料閃亮登場。每100萬噸煤炭產生的熱量相當于600萬畝樹林里所有木柴燃燒后所得到的熱量。
更重要的是,英國是煤炭儲量最高的國家之一,而且主要產煤區附近都分布著河流或緊靠海邊,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英國人能方便地將煤炭送往全國各地,大規模運用于冶煉行業,改變了整個英國的能源結構。
![]()
而隨著對煤炭需求量的增加,礦井不斷向地下延伸。如何高效排除礦井積水則是煤礦開采中的大問題。在這種迫切需求下,蒸汽機被發明出來——第一代紐科門蒸汽機1712年出現時就是用于為礦井抽水。18世紀80年代,瓦特在紐科門蒸汽機基礎上改進出的瓦特蒸汽機標志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它改變了工業的生產方式,使人類進入機器時代。
![]()
有了取之不盡的煤炭,鋼鐵工業隨之發達,推動了機器制造業,棉紡業和毛紡業,18世紀中期,英國生產了全世界棉紡品和鐵產量的一半,煤產量的2/3。1913年,英國產煤量達到驚人的2.92億噸。
此后,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呈現出迅猛上升態勢,其全球第一工業大國地位無可爭議,堪稱當之無愧的行業翹楚。
美國掀起石油革命,成為全球霸主
然而,讓英國意想不到的是,接下來就是石油時代。
英國近代海軍的奠基人費舍爾勛爵率先認識到石油的重要性,他在1901年寫道:“石油燃料將使海軍戰略發生一場根本的革命。它將是一個喚醒英國的事件!”在他與時任海軍大臣丘吉爾的推動下,英國海軍克服重重困難,在全球最先將燃油鍋爐用于海軍主力艦艇的動力。
但最先實現石油這種新型能源大規模商業化開發的國家不是英國,而是美國,不同于煤炭的廣泛分布,當時歐洲并不出產石油,這種燃料供應的轉變,宣告英國領先時代落幕。
19世紀期間,美國境內勘探出儲量可觀的石油資源。
![]()
1859年,賓夕法尼亞州鉆探出美國歷史上首口油井,標志著現代石油工業的起源,這一事件為美國日后確立全球主導地位奠定了基礎。當時全美范圍內掀起了開采石油的熱潮,大批勘探者奔赴各地尋找石油資源,在這股熱潮中,后來赫赫有名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也參與其中。
![]()
美國憑借德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的石油資源,以及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迅速掌控全球石油市場。二戰后,美國通過“石油美元”體系,將石油與金融霸權結合,進一步鞏固其全球領導地位。
過去一百年,是石油的時代,所以中東成了火藥桶,美國靠著美元-石油霸權,日子過得舒舒服服。
但現在,時代要變了。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我們的石油和天然氣,自己不夠用,一大半靠進口,怎么辦?唯一的出路,就是能源革命。把能源的基礎,從依賴進口轉移到我們能自己做主的東西上來。
煤炭,我們儲量豐富,這是“壓艙石”;可再生能源,比如風和光,這些老天爺給的,誰也搶不走。
![]()
所以你看我們這幾年一邊是煤炭搞清潔高效利用;另一邊就是發展風電和光伏,裝機量一路狂飆到世界第一。
中國電力革命,工業社會的未來
這條路走下來,最終的能源形態,就是電。煤炭可以發電,風和光也可以發電,未來的核能也能發電。把所有能源都轉換成“電”這種高級形態,通過我們自己建設的特高壓電網,送到全國任何一個角落。
一個月能穩定地生產和消耗一萬億度電,意味著我們能源安全的“護城河”在加深,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驅動那些高科技產業,去支撐一個龐大的數字化社會。
從油轉電,是不可替代的技術潮流。中國第一產業用電同比增長明顯,超過20%,這背后是農業灌溉、畜牧業養殖等領域電氣化設備普及率提升以及智能溫室大棚、無人機植保等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在快速增長。
![]()
此外,1.02萬億度月用電量里,近六成流向第二產業。風電、光伏、新能源車等這些東西,都是“電老虎”。新能源汽車用電增長25.7%,光伏產業鏈用電增長30%。生產光伏板需要拉單晶硅,那是出了名的“電耗子”;生產動力電池,從電解液到正負極材料,哪個環節不耗電?
更重要的是,這些產業代表著未來。
而AI時代來臨,電,又是AI革命的能源底座。算力中心的擴張是耗電大戶,中國是全球第二的算力大國,僅次于美國。美國OpenAI公司搞的ChatGPT數據中心,一天就有兩億個請求要處理,在這個過程起碼要消耗50萬度電,相當美國1.7萬個家庭的用電量,中國DeepSeek,每天的耗電量要40萬度以上,此外,中國還有阿里通義千問、騰訊元寶,華為盤古等大模型,背后都離不開海量的算力支持。
![]()
近期,美國AI數據中心遭遇一個意想不到的瓶頸——電網里的變壓器嚴重缺貨。馬斯克很早之前的話被驗證,他說以后隨著美國AI產業的高速發展,現在缺變壓器,以后缺電。
![]()
如今,中國的情況已經在說明,美國的電力供應已經被中國拉開了差距。
在中國,電車越來越多,機器人已經處于爆發的前夜。像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等,都在籌備上市了。這也預示著,機器人產業的大爆發,就在眼前了。
![]()
質量檢測、缺陷控制、產線監控等環節,AI應用于實際工業生產的案例正在不斷涌現。
![]()
比亞迪、寧德時代、三一重工、海瀾、萬凱等等企業都有建設5G工廠,覆蓋各種不同行業。美國直到最近才開始追趕,少數明星企業如特斯拉開始打造基于“私有5G基站”的工業互聯網。
![]()
說白了,美國并非不想將AI應用于工業端,而是這一切,都離不開電力。中國去年用電量10萬億度,占全球總用電量1/3,美國4萬億度多點,差不多是中國4成多。而中國還要建設雅江水電站,還要建造100座以上的核電站,打造全球第一的能源強國。
現在滿大街跑的電動車,各種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以光伏、風電、儲能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在5G、WiFi、AI加持下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被AI大模型全面滲透的各行各業......電力資源正在決定一國硬實力與外資流向,第四次工業革命可能已經爆發,正以中國為核心不斷席卷,只是身處其中的人們渾然不覺。
![]()
1萬億度的背后,是一個正在全速奔跑,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法輕易撼動的中國。從當年的“拉閘限電”到如今的“用電破萬億”,這中間翻越的,是一整座時代的山。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