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檔案1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五一三:“1894 年 8 月 24 日,清軍衛汝貴部在平壤與日軍交戰,不利退守。”
解讀1
1894 年 8 月 24 日,平壤城外,槍炮聲震天。清軍衛汝貴部的士兵們,正與日軍展開激烈的戰斗。衛汝貴站在陣地上,看著士兵們一個個倒下,心里像刀割一樣疼。
“兄弟們,給我頂住!” 衛汝貴大喊著,拔出腰間的佩刀,帶頭沖向日軍。士兵們受到鼓舞,也紛紛跟著沖了上去。可日軍的裝備實在太精良了,清軍的步槍射程短、精度差,根本不是對手。
戰斗進行到傍晚,清軍傷亡慘重,再也支撐不住了。衛汝貴看著身邊剩下的殘兵,無奈地下令撤退。撤退的路上,士兵們個個垂頭喪氣,有的還在低聲哭泣。衛汝貴望著平壤城的方向,心里充滿了愧疚。他知道,這次失敗,意味著更多的土地將被日軍占領,更多的百姓將遭受苦難。
檔案2
《東北抗日聯軍史》下冊:“1940 年 8 月 24 日,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一部在嫩江流域襲擊日軍據點,殲敵 20 余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
解讀2
1940 年 8 月 24 日,嫩江流域的一座日軍據點外,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的戰士們正悄悄地埋伏著。據點里的日軍,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降臨,還在悠閑地喝酒、聊天。
隊長趙尚志看了看天色,對身邊的戰士們說:“時機差不多了,行動!” 戰士們像離弦的箭一樣沖向據點,手里的手榴彈紛紛投向日軍的營房。“轟隆” 幾聲巨響,營房燃起了大火,日軍頓時亂作一團。
戰士們趁勢沖進據點,與日軍展開激戰。有的戰士用步槍射擊,有的用刺刀刺殺,還有的用手榴彈炸向敵人。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戰斗,終于攻克了據點,殲滅日軍 20 余人,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
看著繳獲的武器,戰士們臉上露出了笑容。趙尚志說:“這只是一個小勝利,咱們還要繼續努力,把小鬼子趕出東北去!”
檔案3
《沈陽市志》卷三:“1954 年 8 月 24 日,沈陽第一機床廠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臺萬能銑床。”
解讀3
1954 年 8 月 24 日,沈陽第一機床廠的車間里,氣氛緊張而又熱烈。工人們圍在一臺嶄新的機器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這是中國第一臺萬能銑床,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今天終于要正式試制了。
工程師李師傅,親自操作這臺銑床。他的手微微顫抖,心里既緊張又期待。當銑床開始運轉,一件件精密的零件被加工出來時,車間里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李師傅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說:“這臺銑床,凝聚了咱們全廠工人的心血。它的試制成功,標志著中國的機床制造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消息傳開后,全國各地的工廠都紛紛派人來參觀學習。沈陽第一機床廠的工人們,也感到無比自豪。他們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他們還會制造出更多、更先進的機器,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貢獻力量。
檔案4
《吉林省志?交通志》:“1985 年 8 月 24 日,長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這是吉林省第一條高速公路。”
解讀4
1985 年 8 月 24 日,長春至吉林的公路旁,彩旗飄揚,鑼鼓喧天。長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的儀式正在這里舉行,工人們穿著嶄新的工裝,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司機王師傅,特意開車來參加開工儀式。他跑長春到吉林這條線已經有十幾年了,知道這條公路的路況有多差。“以前跑一趟吉林,最少也得三個小時,遇到堵車,五六個小時都不一定能到。” 王師傅說,“現在好了,高速公路修起來,以后跑起來就方便多了。”
開工儀式上,施工單位的代表表示,一定要高標準、高質量地建設好這條高速公路,為吉林省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王師傅聽了,心里充滿了期待。他想象著高速公路建成后,自己開著車在上面飛馳的場景,臉上露出了笑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