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湖南和周邊省市的哪個地區關系密切,非廣西桂林莫屬了。
從地理上來說,湖南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湘資沅澧四水匯入洞庭,地形相對封閉。西南角的湘桂走廊,是少有的平坦通道。
歷史上,湘桂走廊就是中原和兩廣之間的重要通道。秦始皇大軍就是從湘桂走廊進入珠江流域,并因此而修通了靈渠。歷朝歷代,中原通往廣西和越南的驛道都是從湘桂走廊經過,近現代的鐵路、公路建設也是選擇古驛道的路線。
![]()
從水系上說,湘漓同源并相通。雖然近年來科考表明,發源于湖南南山的瀟水要長于發源于廣西興安的湘水,但在文化認同上,人們還是以廣西興安為正源。幾千年形成的觀念,很難在一下子扭轉過來。這方面的資料,具體見我寫的《》。
從歷史上的行政區劃來說,今桂林和永州長時間屬于同一個行政區域。秦始皇在今廣西區域設置的第一個縣,叫做零陵縣,縣治在今天的廣西全州咸水鎮。西漢設零陵郡,郡治也在廣西全州。
漢朝的零陵郡東北角為鐘吾縣(今湖南衡陽縣),正北為夫夷侯國(今湖南邵陽),西北角為都梁侯國(今湖南武岡),西南角為始安縣(今廣西桂林),東南角為營道縣和冷道縣(今湖南藍山),中間地帶為泉陵侯國(今永州市區),洮陽縣(今全州東北),零陵縣(今全州咸水鎮)。
因此,今天的湖南邵陽、衡陽、永州和廣西的桂林市曾同屬于一個行政區域。這個零陵郡的轄區一直維持四百多年沒有變動。
三國時期,孫權奪得湖南和兩廣地區,進行了區劃調整。 甘露元年(265年),孫權把零陵南部地區劃了出來,把始安縣升格為始安郡,轄區為今桂林市、興安、靈川、永福、荔浦、陽朔、平樂、灌陽等地。
但是,今天廣西的全州、灌陽和資源三縣所轄地區,當時仍然留在了零陵郡。
這種行政區劃調整,主要是依據江河流域范圍確定行政轄區。今廣西東北三縣均為湘江流域,從零陵郡治(東漢時期從全州遷移到今永州)到這幾個縣更為方便,便于管理。全州在隋朝時期還改名為湘源縣,這就是典型的以江河流域確定轄區范圍。
廣西的全州、灌陽和資源三縣,是什么時候從永州劃入桂林的?
元朝時期,今全州地區為全州路,治所為清湘縣,屬湖廣行省零陵郡管轄。
今湖南、廣西兩省交界的全州、資源、新寧和東安等縣所在的越城嶺山區,世為瑤民所居。明初,這一帶的瑤民不服“王化”,聚眾造反。廣西都指揮使使司和湖廣寶慶衛共同出兵平息了這次動亂。
動亂平息之后,清廷考慮到,全州(含資源)和灌陽離廣西布政使司的治所桂林較近,而離湖廣布政使司的治所武昌太遠,不如把這里劃給廣西。于是,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394年),全州和灌陽正式歸屬廣西。
自此,湖南和廣西的轄區邊界確定了下來。
因為湘桂走廊的關系,兩省之間的民間往來卻一點沒受影響。明清時期,湖南的邵陽、衡陽和永州等地人口比較密集,不斷有人移民到桂林地區。也有不少人到桂林做生意。在晚清和民國,邵陽和永州人吃的鹽,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桂林,每年幾萬人到桂林挑鹽。
雖然同屬于廣西,但就人口來源來說,桂柳一帶的人血緣關系跟湖南和貴州更為接近,口音也都為西南官話,和梧州的白話和桂南的壯語區別比較大。從飲食習慣來看,桂林也與湖南南部比較接近。
敬請關注,感謝每一個遇見的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