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陳全 實習生 徐文琪】據英國《衛報》報道,最新公布的英國A-level考試成績數據顯示,全國整體表現穩步改善,獲得高分的學生比例有所上升。但從不同區域來看,成績差距依然“根深蒂固”且持續擴大,部分地區和群體的表現遠遠落后于同齡人,直接影響了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數據顯示,在英格蘭地區,有超過28%的學生獲得A*或A等級,其中9.4%獲得最高的A*等級,這一比例不僅高于2024年,也超過了新冠疫情前2019年的數據——當時有25.2%的學生獲得A*或A等級。此前,新冠疫情期間的2020年和2021年,A-Level考試被取消,學校以“估分”方式確定成績,使得A*和A等級的高分比例大幅上升。
針對成績提升引發的關注,英格蘭資格及考試監督辦公室(Office of Qualifications and Examinations Regulation,Ofqual)否認了存在“分數膨脹”現象,指出這是由于參加A-level考試的學生總數減少,且部分男生轉向物理、數學、經濟學等學科后,取得了更好的成績。Ofqual普通資格證書執行主任阿曼達·斯旺(AmandaSwann)亦表示:“成績等級的任何變化都取決于學生的表現,而非預期標準的調整所致。今年的考生的學業表現確乎更為出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好成績”在區域分布上呈現不均衡特征,倫敦、東南部及其他大城市之外的區域,考生成績提升明顯弱于核心地區。來自倫敦地區的18歲考生中,有三分之一獲得A*或A等級;而在英格蘭東北部,這一比例不足四分之一,且該區域整體成績仍未能回升至疫情前的狀態。總的來說,來自經濟富裕地區的考生群體成績持續提升,而欠發達區域的教育發展滯后問題愈發明顯。
![]()
數據統計:《衛報》,制圖:徐文琪
![]()
數據統計:《衛報》,制圖:徐文琪
英國教育部表示,此次考試成績結果“暴露了教育體系中長期存在的不平等問題”,有關部門承諾將著手落實解決這一問題。英國教育大臣布里奇特·菲利普森(BridgetPhillipson)承諾,將著力解決該國教育領域存在的“結構性失衡”積弊。她表示:“每一位年輕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機會,無論是進入大學、學習職業技能還是踏入職場。但現實中,機會多寡受制于出身背景,而非系于天賦才華。”
![]()
圖片來源:英國新聞聯合社,攝影:丹尼·勞森(Danny Lawson)
這類結構性失衡導致欠發達地區教育發展滯后,以升學為例,倫敦地區學生的大學申請率長期大幅領先英格蘭其他地區。即便今年秋季大學生錄取總人數創下新高,這一格局也未受動搖。菲利普森進一步指出:“過去幾年的成績差距根深蒂固,白人工薪階層家庭子女在學業上鮮有進步,這兩點格外令人憂心。”
致力于通過教育公平改善社會流動性的組織薩頓信托基金會(The Sutton Trust)研究主任卡爾·卡利南(CarlCullinane)表示:“近年來,經濟落后地區的青年進入大學的比例不斷上升,這一進步值得肯定,畢竟高等教育仍是實現社會流動最可靠的階梯。但必須清醒認識到,若期望真正打破機會壁壘,就必須遏制地區不平等加劇的態勢。上述數據清晰顯示,貧富地區間的發展差距依然懸殊,甚至較疫情前更為嚴重,這種‘上升中的差距’更需警惕。”
英國英國院校領導者協會( The Association of School and College Leaders,ASCL)秘書長佩佩·迪伊阿西奧(PepeDi’Iasio)對地區差異的多方面成因進行了剖析:“當前,學校資金匱乏、教職工緊缺等問題突出。校方和學生在困境下,克服了諸多阻礙,但地區間成績差異依然懸殊,背后的社會經濟因素不僅給教育領域帶來壓力,更對全社會構成了重大挑戰。”
對于破解這一教育結構性失衡問題的關鍵,迪伊阿西奧認為:“我們既不能滿足于政策層面的紙上談兵,也不能將改善責任僅壓給學校獨自承擔,而應通過系統性的資源投入,精準破解代際貧困的區域困境,以實際的行動拓寬年輕人的機會渠道、增加其上升空間,從根本上打破‘出身決定命運’的教育壁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