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本文共1639字,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前言
公元626年,長安城的玄武門發(fā)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政變:李世民在這場政變中,親手射殺了親兄弟李建成,登上了皇位。
按理說,這樣一場血腥的權力爭奪戰(zhàn)之后,李世民應該會對那些曾經支持太子李建成的功臣們大開殺戒,可他卻偏偏沒有。
![]()
這是為什么呢?難道他真的心慈手軟嗎?其實,這背后隱藏著李世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權力平衡術,今天老達子就來跟大家來聊一聊~
李世民接手的燙手山芋
公元617年,當隋煬帝正沉醉在奢靡的享受中,李淵帶著李世民和一群猛將一路直撲長安,最終稱帝。而李世民作為秦王,可以說是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但太子李建成也不甘示弱,在朝中經營多年,積累了深厚的人脈。
雙方明爭暗斗,最終李世民在玄武門一戰(zhàn)中勝出,登基成為唐太宗。可他接手的,是一個內部矛盾重重、人心惶惶的朝廷。
所以李世民即位后,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處理那些開國功臣們。這些功臣們,有的是跟著李淵打天下的老臣,有的是支持李建成的太子黨,還有的是墻頭草,見風使舵。
如果李世民貿然動手,清算這些功臣,很可能會引發(fā)朝中大亂,甚至導致政變。
李世民是如何處理爛攤子呢?
他首先對功臣們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封賞。
![]()
比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這些支持他的功臣,都被封以高官厚祿,賜予大量的土地和財物。就連那些曾經支持太子李建成的功臣,如尉遲敬德,李世民也沒有為難,反而重用。
尉遲敬德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大功,李世民不僅沒有追究他之前支持太子的責任,反而封他為鄂國公,讓他繼續(xù)在朝中任職。
然而,李世民也不是一味地姑息。對于那些確實有反叛之心,或者居功自傲、不服管教的功臣,他也會采取一些非常聰明的手段。
比如,李世民曾經故意放出風聲,說要削減功臣們的權力,讓他們去地方任職。這一招果然奏效,許多功臣紛紛上表,表示愿意留在朝中效力,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世民還利用了一些小手段來試探功臣們的忠誠。
有一次,他在朝會上故意說:“朕最近聽說,有些功臣在外面結黨營私,你們說該怎么辦?”這話一出,朝堂上一片嘩然。
那些有心事的功臣們紛紛緊張起來,而那些忠誠的功臣則紛紛表示要嚴查。李世民通過這種方式,巧妙地辨別了功臣們的忠誠度,同時也給了他們一個警示。
![]()
可以說,李世民的這一系列舉措,最終穩(wěn)定了朝局。他沒有大規(guī)模清算功臣,而是通過封賞、調任、試探等方式,巧妙地平衡了朝中的權力。這些功臣們在他的治理下,逐漸融入了新的政治體系,為唐朝的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世民的這種智慧,也為他贏得了“貞觀之治”的美譽,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李世民有多厲害?
看看李世民都干了些什么?
大業(yè)十一年,隋煬帝楊廣被突厥圍困,如此危急的情況下,是當時才十幾歲的李世民率兵出征,面對敵眾我寡的局面,巧妙地設置了障眼法,救出了隋煬帝。
大業(yè)十二年,李淵擔任太原留守,李世民也隨他一同前往。那時,魏刀兒率領的高陽賊軍正攻打太原,李淵出戰(zhàn)時不幸被敵軍包圍。又是李世民果斷沖入敵陣,將李淵救出,同時一舉打敗了敵軍。
![]()
再看看唐朝建立初期的各類戰(zhàn)爭,從平定薛舉父子、擊敗劉武周、宋金剛,到剿滅王世充、竇建德,這些關系唐朝政權穩(wěn)固的關鍵戰(zhàn)役,都離不開李世民的身影。
這樣一個人物,面對手下的文臣武將,難道會擔心他們有造反的心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為什么呢?因為要成功造反,至少需要具備兩個條件:手中有兵,能與皇帝匹敵;或者擁有極大的權力,能在謀略上壓倒皇帝。
換句話說,造反者必須在某一方面勝過皇帝,而李世民無論是打仗、謀略還是政務,都是無人能敵的。
從年輕時就開始征戰(zhàn)沙場,李世民以一己之力消滅了許多聲勢浩大的敵人。而在謀略方面,他同樣深不可測。僅僅看他對待李建成的策略,就可以說是謀略高手。
在政務上,李世民同樣表現出色,成為了唐朝的第一任尚書令,早期的大部分事務都是由他處理。
所以,面對手下的武將文臣,李世民根本不會擔心他們的威脅,因為他實在太強大。
老達子說
李世民感覺就是天生的領袖一樣,非常的寬容,又足夠的自信,而且還具備可以在任何時候有忠臣叛變時一手擺平的信心和能力,不得不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