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穿過峽灣邊緣長長的隧道,便是北境。盛夏一碧如洗的晴空下,火車在海邊車站停下來,發出嗚嗚的鳴笛聲,于是我們就到了維京人的古都,建于西元十二世紀的奧斯陸,或可依挪威文原意稱之為“神之草地”。當然,它還有很多名字,都已湮滅于歷史輪回中。
時至今日,這座城市平和寧靜,以美觀和實用兼具的設計而著稱,吸引來自全世界的游客前來參觀,而斧頭和長矛都已封存于博物館的玻璃展柜中,赫赫戰功褪色為斑斑銹跡。
如果城市也具有人格,那么奧斯陸天生就是領導者,她熱情、坦率,熱衷于表現自我,并且通常持有堅定的信念和價值觀。常以創造性的能量追求目標,旨在對他人和周圍的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而這也許是她一直以來被各大權威機構認定為“全球文化之都”“全球最佳旅游城市”的關鍵所在。
![]()
奧斯陸其實是我北歐之行的終點站,在這里已經能聞到北歐以外更為廣袤的氣息。它被群山、叢林和原野三面環繞,街道兩旁的建筑普遍不高,散發著濃厚的中世紀風情,同時展現出獨特的北歐自然風光。
自建城之初,奧斯陸便是一座面向世界的碼頭。將近一千年前,維京戰士從這座港口出發,帶著武器一路南下,劫掠所有路過的島嶼和城鎮,令中世紀歐洲的“文明世界”膽戰心驚。時至今日,城內已鮮見維京時代的遺跡,但這種外向基因隨處可見。
![]()
▌自建城之初,奧斯陸便是一座面向世界的碼頭。 | ?視覺中國
傳奇的序幕由乘風破浪的維京人書寫。維京海盜船博物館的玻璃穹頂下,“科克斯塔德號”維京長船仍在講述著海上傳奇。這艘距今千年的戰船由橡木龍骨與樺樹皮船帆構成,船身上繁復的龍鱗紋飾仍泛著幽光。
當觸摸到船舷上曾被海藻緊密纏繞的木紋時,令人想起北歐史詩里那些不惜戰死以進入“萬靈殿”的狂戰士。博物館展廳還陳列著許多從海盜王墓中出土的皮具、紡織品與金銀器等隨葬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些“天生戰士”的日常生活。
![]()
▌奧斯陸峽灣 | ?視覺中國
位于碼頭的市政廳是奧斯陸絕對不能錯過的紅磚雙塔,它的建造史本身則是一部現代奧斯陸的成長史。
上世紀初,挪威剛剛脫離瑞典獨立,新生的國家急需一座能承載民族身份的建筑。建筑師阿恩斯坦·阿內貝格與馬格努斯·普爾松以“北歐神話+新藝術運動”為基調,耗時20年才讓這座建筑從素描設計稿化為立體地標。
195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在此舉行的消息,與市政廳外立面懸掛的青銅鐘的余音一同,刻進了挪威人的集體記憶。
![]()
▌奧斯陸市政廳,磚紅色外觀采用扁平塔設計,被稱為“雙塔紅磚”,現為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地之一。
我在午后走進大廳時,正午的陽光穿透彩繪玻璃,在地面投下斑斕的光斑。
主樓梯的扶手上,纏繞著鍍金的槲寄生與云杉枝——這是挪威人最珍視的自然符號,象征生命與重生。正對面墻上的壁畫巨細靡遺地描繪北歐的富饒女神弗雷亞帶領著整座城市走向文明。
從下到上,由陰暗臟亂的畫風到明朗細致的刻畫,正是反映了奧斯陸從最早的混沌,沿著文明進步的階梯。
![]()
▌市政廳內部設有多主題房間、歷史壁畫,完整呈現挪威歷史、文化及民眾工作生活場景。
最震撼的是二層的宴會廳,這是市政廳內規格最高的款待貴賓的正式場所。
宴會廳地面鋪設的是來自挪威北部努爾蘭的白色大理石。鋸齒形圖案的裝飾藝術元素體現出了一種現代風范。四面墻布使用了艷麗的大馬士革錦緞,其中西面墻壁上懸掛著歷代皇家成員的大幅肖像,從左到右依次為現任國王哈拉爾五世、王后宋雅、前國王奧拉夫五世,最右邊的則是前國王哈康七世,可謂濃縮了挪威王國百年史。北面的短墻上是密德爾法特的一幅帆布油畫,將奧斯陸峽灣旁夏日陽光下海灘沐浴的生動景象帶入了宴會廳。
但其實只要頭稍微一偏就能從三扇巨大落地窗上看到美麗的阿克爾碼頭,作為傳統上奧斯陸最重要的港口,每時每刻都有舟楫遠航、泊岸。
![]()
▌步入市政廳,內部壁畫便將挪威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一一展現。| ?視覺中國
走出市政廳時,廣場上的噴泉正隨著風變換形狀。幾個穿校服的孩子追著水珠奔跑,笑聲撞在米黃色的石墻上,又彈向不遠處的奧斯陸大教堂尖頂。
這座建于1694年的巴洛克教堂,此刻正安靜地立在市政廳旁,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見證著城市從“防御堡壘”到“文化之都”的蛻變。
穿過市政廳廣場往南走十分鐘,便是奧斯陸灣邊的阿克斯胡斯城堡(Akershus Fortress)。這座始建于1299年的堅固要塞,像一塊被海風與戰火反復打磨的巖石,將中世紀的凜冽與峽灣深處的海風浪漫融為一體。
![]()
▌眺望古老的阿克斯胡斯城堡,阿克斯胡斯是挪威喻康五世國王為抵御外來侵略,于1300年設計并建造的,是中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視覺中國
沿著石板路爬上主塔時,風里混著咸濕的海味與青苔的氣息。13世紀的石灰巖墻縫里,幾株蕨類植物正舒展葉片——它們或許不知道這座城堡是偉大的哈康五世國王在1300年親自設計并建造的,旨在抵御可能的外來侵略,城堡的石墻多次見證王室的榮耀,和挪威人守護國家的決心。
三百年后,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啟用著名建筑設計師漢斯·斯汀文寇,在此增建文藝復興風格的宮殿,用紅磚與浮雕將堡壘變成“北方的小凡爾賽”;二戰期間,這里又被納粹用作監獄,石墻上至今留著彈孔與涂鴉,像一道未愈的傷疤。
![]()
▌在17世紀初時,著名建筑大師漢斯·斯汀文寇對阿克斯胡斯城堡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裝飾,使得城堡不僅堅不可摧同時兼具文藝復興式的建筑風格。
在“武器庫”展廳,鐵刃上的銹跡與刻痕里,藏著城堡最血腥的記憶:1567年,瑞典軍隊圍攻奧斯陸,城堡守軍用這樣的武器抵抗了整整三個月,最終因彈盡糧絕投降。
站在城堡的護城河前,對岸的奧斯陸市中心盡收眼底:現代感的玻璃幕墻與紅頂木屋交錯,奧斯陸歌劇院的白色“波浪”在陽光下起伏。風掠過海面,吹起一片夾在城墻石縫里的樺樹葉,挪威人尋求民族獨立和發展的抗爭史便如葉脈般展開。
![]()
在挪威電影《全世界最糟糕的人》中,主人公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對未來選擇充滿懷疑和內省,這似乎也是充滿感性的挪威人的縮影。同樣,奧斯陸的許多建筑有著超然于實用功能的靈性。
從外海坐船到奧斯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冰山”——奧斯陸歌劇院白色大理石臺階在海濱緩緩升起,斯諾赫塔建筑事務所(Sn?hetta)將冰川運動軌跡凝固成這曲混凝土的交響樂。
![]()
▌奧斯陸歌劇院,也是挪威國內最大的、依靠太陽能供電滿足能源需求的建筑。| ?視覺中國
當我沿著如浪涌般的階梯拾級而上時,盛夏的天光正將腳下的大理石紋路幻化成流動的水銀。
在諾蘭導演的電影《信條》中,主人公和尼爾就是在漫步這座平臺的同時商議如何偷出那幅世界名畫,他們在純白色背景下顯得無比縹緲,大概這樣的場合適合所有不切實際的對話、最大膽的狂想。
![]()
▌白色的斜坡狀石制屋頂從奧斯陸峽灣中拔地而起,游客可以在屋頂上面漫步,飽覽奧斯陸的市容美景。| ?視覺中國
歌劇院大廳內,最震撼的是13米高的玻璃幕墻。幕墻由雙層低輻射玻璃構成,外層鍍有納米級的隔熱涂層,既能讓自然光穿透,又能隔絕海風的潮濕。正午時分,陽光透過玻璃灑在地面的挪威云杉地板上,光斑隨著海浪的節奏搖晃,像極了峽灣里的粼粼波光。
內部的聲學設計的精妙更令人驚嘆。1350個觀眾席呈扇形排列,墻面覆蓋著手工編織的羊毛混紡地毯,天花板的木質格柵則由挪威云杉與樺木交替拼接而成。
據說如此設計是為了模擬峽灣的回聲——當歌唱家的聲音響起時,聲波會先碰到地毯的柔軟,再觸到木材的溫暖,最后被天花板反射回來,形成類似冰川洞穴的混響效果。
![]()
▌奧斯陸歌劇院內部設計。| ?視覺中國
走出奧斯陸歌劇院,對面便是2021年開放的新“蒙克美術館”——這座由西班牙建筑事務所Herreros設計的建筑,高達13層,切片塊疊加并具有扭結,像一塊被敲碎的水晶,鑲嵌在城市邊緣的綠地上。
博物館的外觀采用波浪形再生鋁板,設計現代且充滿流線感。大量的玻璃使用不僅讓內外空間融為一體,也讓自然光充分進入,營造出明亮而寬敞的內部環境。
建筑師如此解釋:“蒙克的作品充滿強烈的色彩對比,我們想用建筑材料本身回應這種張力。”
走近看,美術館傾斜的外立面會隨著外界光線變化而折射不同色彩,到了傍晚,就像一片被晚霞染透的云——正如蒙克的畫作里,陰影從不是單調的黑色,而是帶著紫、藍、灰的層次。
![]()
▌蒙克美術館由西班牙建筑事務所Herreros設計的建筑。| ?視覺中國
很多游客來奧斯陸都想一睹蒙克名作《吶喊》之真容,但我是到現場查閱資料時才發現,原來蒙克的《吶喊》共創作了四個不同版本:最早的版本是創作于1893年的蛋清木版畫,蒙克用鉛筆小字在畫面上留下了一處不易發覺的自嘲式涂鴉——“只有瘋子才能畫出來。”
在此基礎上他創作了彩蠟木版畫的第二版、彩粉木版畫的第三版,和蛋清木版油畫的第四版。其中,只有一版藏于挪威國家博物館,其他三幅全部收入蒙克美術館,三幅作品在展廳內定時輪換,有心者可等待轉場結束,比較三者的細微差異。
![]()
▌奧斯陸港當代潛水員雕塑。| ?視覺中國
《吶喊》主體是在血紅色映襯下一個極其痛苦的表情,畫作里的線條扭曲,與橋的粗壯挺直形成鮮明對比,蒙克將畫面中沉悶、焦慮并且孤獨的情感,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
它問世百余年來始終受到世界各國普羅大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甚至被做成了網絡經典表情包,大概是因為它所反映的內心情緒與焦慮的現代人心境非常契合,在不確定性大大增加、社會節奏明顯加快的當下,這種感同身受必然還會持續深化,為已經去世將近一個世紀的蒙克吸引更多鐵粉。
![]()
▌蒙克名作《吶喊》。| ?視覺中國
穿過阿克斯胡斯城堡的護城河,沿著濱海公路向西驅車約二十分鐘,便能望見一片被綠色包裹的山丘——維格蘭公園。這座占地45公頃的城市公園,是挪威雕塑大師古斯塔夫·維格蘭(Gustav Vigeland)留給世界的“人生寓言”,也是奧斯陸最溫柔的“立體教科書”。
公園入口處“生命之環”率先撞入視野,不同人生階段環環相扣,象征生命循環概念。穿過起伏的山坡就來到“生命之橋”,18座青銅雕塑沿橋排列,從嬰兒誕生時的蜷縮,到孩童學步的踉蹌,再到青年奔跑時的張揚,每一尊都像被按下慢放鍵的生命切片。
![]()
▌維格蘭公園內所有雕像都是由銅、鐵或花崗巖耗費20多年精心制成,公園以挪威的雕塑大師古斯塔夫·維格蘭的名字命名。| ?視覺中國
最動人的是橋中央那尊“憤怒的孩子”:赤裸的小男孩漲紅了臉,拳頭緊攥,腳趾摳進基座,仿佛在與世界較勁,這尊雕塑材質普通,個頭在整個公園中都算較小的,卻曾多次被盜,花了很長時間才被追回,大家對他的喜愛可見一斑。
不時有推著嬰兒車的母親經過,站在雕塑前輕笑,也許是在想自家孩子剛剛也這樣發脾氣,原來百年前的孩子和現在的我們,情緒是相通的。
![]()
▌公園里所有雕像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一個主題——人的生與死。| ?視覺中國
沿著橋走到公園中心,便是維格蘭的“生命之柱”。這根17米高的花崗巖方尖碑,表面纏繞著121尊青銅雕像:嬰兒在母親懷中吮吸,少年在樹下讀書,老人在長椅上打盹,戀人相擁著仰望星空……所有雕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神態,絕不重復。
此刻,陽光正穿過云層灑在方尖碑上,青銅的生冷表面被鍍上一層暖金,連最滄桑的老者雕像都讓人倍感慈眉善目,“不知原諒什么,誠覺世事盡可原諒”。
![]()
▌大鵝悠然地在維格蘭公園漫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好寫照。| ?視覺中國
公園的每個角落都藏著“生活感”。
草坪上,松弛的本地年輕人穿著比基尼躺在草坪上享受日光浴,幾個穿校服的孩子追著一只花斑狗跑過“沐浴少女”雕塑,驚起一群鴿子;咖啡館的露天座位旁,“思考者”雕塑正歪著頭看他們大笑;甚至連公共衛生間外的指示牌,都設計成了維格蘭風格的青銅小人,叉著腰指向前方。
![]()
暮色漸濃時,我沿著卡爾約翰大道(Karl Johans Gate)往皇宮方向走。這條被奧斯陸人稱為“城市脊梁”的大道,全長1.3公里,連接著皇宮與市政廳,也串聯起挪威的過去與現在,反映著挪威人對“什么是好的生活”的判斷。
![]()
▌卡爾約翰大道,挪威人稱它是奧斯陸的門戶,來訪的外國人則視這條大街為挪威的縮影。| ?視覺中國
大道的起點是1849年建成的奧斯陸王宮(Det Kongelige Slott)。這座新古典主義建筑的白墻在夕陽下泛著暖金,衛兵的紅制服與黑熊皮帽在臺階上格外醒目。皇宮至今仍被使用,當國王身處宮內,塔頂會升起紅底金獅的皇家旗標,其他時間則開放游覽參觀。
窗臺上的盆栽、門廊下的軍樂隊排練聲,甚至衛兵換崗時故意放慢的腳步——他們用儀式感守護著某種延續至今的傳統。
大道兩側的建筑像一部立體的建筑史。19世紀的折衷主義風格占據主流:有的是米黃色墻面配著希臘式柱廊,柱頭雕刻著象征財富的麥穗,有的是深灰色石材上點綴著新藝術運動的曲線,陽臺的鐵藝欄桿如藤蔓般纏繞——這些設計看似“混搭”,卻暗合挪威人的性格:既尊重傳統,又渴望創新。
![]()
▌王宮前的衛兵,由瑞典-挪威聯合王國君主卡爾十四世提出建造,丹麥建筑師馮·林斯道(漢斯·迪特列夫·弗朗西斯庫斯·林斯托夫)擔任總設計師。
最動人的是大道上的“生活細節”。
街角的“Fuglen”咖啡館被《紐約時報》評為全球最好喝的咖啡,吸引大量觀光客前來打卡,室內座椅往往不敷使用,卻不妨礙顧客們捧著冰拿鐵坐在外面露天臺階上,看鴿子從頭頂飛過;甚至連路燈的設計都充滿巧思——燈柱是鑄鐵材質,表面刻著奧斯陸的歷史事件,燈罩則是手工吹制的玻璃,夜晚會發出暖黃的光,像極了老式煤油燈的溫度。
沿街鮮見商業廣告,反而矗立著不計其數的塑像,以青銅方式銘記挪威歷史上政治、教育、文化、藝術等領域的杰出人物。
![]()
▌奧斯陸街角的咖啡廳,挪威人的午后舒適而愜意。
在大道中段的國家劇院正門前有兩尊莊嚴塑像,兩年一度的易卜生戲劇節使這里成為奧斯陸重要的文化劇場,不難猜到左邊是戲劇大師亨利克·易卜生,右邊的挪威國民作家比奧夏·比昂松可能要查閱資料才能知曉。
兩人年紀相差4歲,作品幾乎同時搬上國家劇院的舞臺,應該說互為競爭對手,但在此時他們是守護和照拂挪威戲劇文化的雙星。
![]()
▌奧斯陸國家劇院門口的易卜生雕像,他的劇作《玩偶之家》首演后,曾在大道上的劇院連演百場。| ?視覺中國
從大教堂遠遠傳來的風琴聲令人精神有些恍惚,若再喝點本地人最愛的嘉士伯啤酒,微醺時也許隱約能看見戴禮帽的易卜生、米爾·凱爾曼(挪威著名推理作家尤·奈斯博筆下的奧斯陸警署警長,曾在大道閑逛)、蒙克以及瓊·亨利·杜南等歷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們的影子重疊在一起,與大道上的行人、車輛、鴿群,共同編織成一張縱橫捭闔的時間網。
暮色完全降臨時,皇宮的衛兵完成了換崗儀式。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走向崗亭,皮靴敲擊石板的聲音與手風琴的旋律交織,像一首寫給城市的晚安曲。
我站在大道盡頭的阿克爾碼頭,望著遠處的奧斯陸灣,海浪拍打著岸邊的礁石,濺起的水花在夕陽下折射出彩虹。這應該是告別的時刻。
![]()
▌奧斯陸黃昏,偉岸的奧斯陸峽灣臂彎向大海伸展,擁抱著入口處星羅棋布的城市,城市的人各有生活意趣。| ?視覺中國
很多旅游攻略把霍爾門考倫山作為俯視奧斯陸的絕佳制高點,但在我看來,最合適的觀景臺其實是在駛出奧斯陸港灣的船上。
當我站在諾唯真游輪的十一層甲板上回首時,碼頭現代感的玻璃幕墻與紅頂木屋交錯,奧斯陸歌劇院的白色“波浪”在陽光下起伏,古堡雄踞岸邊將黑黢黢的炮口指向南方。
船越開越遠,直到我們能看到全景,偉岸的奧斯陸峽灣臂彎向大海伸展,擁抱著入口處星羅棋布的群島,繼續呈現亙古不變的壯闊。
![]()
▌阿克爾碼頭緊鄰奧斯陸市政廳,與著名的阿克斯胡斯城堡隔峽灣對望,景色優美,這里曾是以碼頭、倉儲、造船為主的工業區。| ?視覺中國
夏日陽光熾烈,蒸騰遠山和森林,一切都如蒙克筆下的線條般變形。
我揉揉刺痛的雙眼望向周邊,點點風帆和皮劃艇上的勇士正向我們微笑招手,仿佛此時此刻,我們不是急于離開的游人,而是駛向全世界的水手,我們對未知港口的好奇與千年前的維京人無異。
編輯/Lili、Tasia
文/渡野
圖/渡野、視覺中國
設計/Apri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