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入選2025年“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重點團隊的昆明學院云嶺匠“薪”小隊,聯合昆明學院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在云南紅河元陽縣開展了一場融合推普宣傳、紅色文化傳承與非遺保護的實踐活動。
![]()
![]()
時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小隊以聶耳精神為引領,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讓紅色基因與民族文化在邊疆村寨煥發新活力。在元陽縣委、新街鎮政府及各村委會的支持下,小隊先后走進新街鎮多依樹下寨、哈單普村、阿者科村等村寨,通過“聶耳精神+非遺文化+數字賦能”的多維模式,開展推普宣傳、聶耳精神宣講、哈尼哈巴非遺傳承等系列活動,覆蓋留村人口的93%。
![]()
![]()
活動中,隊員們以唱歌、跳舞、互動游戲等生動形式,教孩子們傳唱聶耳經典作品《賣報歌》,在歡快的旋律中講述聶耳投身革命、用音樂喚醒民族精神的故事,讓紅色文化浸潤童心。“這是首支入村推普隊,孩子們不僅學到了普通話,更了解了聶耳這樣的革命先輩,期待更多大學生團隊帶來‘外面的世界’。”哈單普村馬副書記感慨道。
元陽縣縣委宣傳部楊主任對活動給予高度評價:“推廣普通話為哈尼村民搭建了與外界溝通的橋梁,而紅色文化與非遺的融合,更增強了大家的文化認同。這不僅助力鄉村振興,更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寫下了生動一筆。”
![]()
未來,昆明學院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及云嶺匠“薪”小隊將持續扎根邊疆,以語言為橋、以文化為魂,讓普通話成為鄉村發展的“助推器”,讓聶耳精神等紅色基因與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持續傳承、熠熠生輝。
圖/攝像:昆明學院人文學院段海祺
文/編輯:昆明學院人文學院張信信
指導老師:昆明學院人文學院李歆、王紅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