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揚團為新四軍二支隊4團的代號,為新四軍成立伊始的八個主力團之一,幾歷整編,至1941年皖南事變后新四軍改編為七個師,新四軍二支隊4團中的紅軍血脈共注入七個團,計團部、2營營部與4連改編為新四軍1師3旅7團;3營營部與7、8連改編3旅8團3營;1營營部與1、3連改編為2師6旅17團1營;2營5連、團特務排與新1營改編為6師16旅46團。除此之外,4團編制中的1營2連、2營6連、3營9連分別改編為新四軍聯抗1團1連、新四軍軍部特務營1連與6師16旅47團1連。本期將專門介紹新四軍二支隊4團紅軍血脈的分流與傳承,現詳述如下:
第一部分,新四軍二支隊4團紅軍血脈在抗戰時期的分流與傳承
(1),1938年1月至1939年7月,二支隊4團先后四次分兵調出6個紅軍連組建抗日武裝
1938年2月,閩粵邊、閩西與浙南紅軍游擊隊合編為新四軍二支隊4團,下轄三個營:1營由重建的閩南紅三團改編;2營由閩西南人民抗日義勇軍4、5支隊與永東游擊隊改編;戰神粟裕領導的浙南紅軍挺進師于1938年4月改編為二支隊4團3營,另4團直屬1個特務排和1個警衛班。二支隊4團組建后,1938年3月至7月,4團留下2營6連留守龍巖,留1營在皖南軍部繼續整訓,4團團部與2營、3營共計5個連隨2支隊挺進蘇南。2營6連后改編為軍特務營1連,4團1營后隨張云逸北上改編為江北游擊縱隊1大隊1營。1939年5月,4團又重建1營,同年7月奉命將2營5連與新建6連轉隸3團改編為二支隊3團1營1連與2連,抽調9連為句容獨立團骨干。同時二支隊還抽出支隊偵察連一部與當涂游擊隊組建為二支隊特務營。
(2),1939年9月至1940年10月,二支隊4團紅軍血脈的注入與分流
1939年9月,二支隊4團重建2營5連、6連與9連,將二支隊特務營(當涂獨立營)改編為2營5、6連,老4連建制不變;另以支隊機槍連為基礎重建3營9連。同月,二支隊3團奉調回軍部,留下3團1營1連2個排組建為新1連堅持蘇南斗爭,1940年3月,新1連編入新4團1營改編為1連。
![]()
1939年11月,陶勇率4團團部、2營與支隊偵察連一部渡江北上,1940年2月與挺進縱隊3團合編為新四軍蘇皖支隊,4團2營改編為1營,挺縱3團1、3營改編為2、3營,二支隊偵察連一部加強3營改編為7連。1940年3月,留守江南的二支隊機關組建為新的二支隊機關,4團新1營與老3營組建為新二支隊新4團,以二支隊偵察連與朱昌魯的特務營合編為2營,同時原老4團調給3團的2營5連又歸建,改編為新4團1連。 改編后的新4團中,1連、4連與3營3個連共計5個連為紅軍連。1940年10月,江南二支隊新4團3營北渡長江參加黃橋決戰并歸建蘇皖支隊。3營調出后,江南新4團又以團特務排擴編重建3營。
3,皖南事變至1943年1月16旅與2旅合并后,二支隊4團各紅軍連的傳承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蘇皖支隊改編為新四軍1師3旅7團,蘇皖支隊1營與7連改編為7團1營與3營7連,老4團3營改編為8團3營。留守江南的新4團改編為新四軍6師16旅46團(1連、4連、7連為紅軍連),老4團3營9連改編為16旅47團1連,二支隊特務連改編為16旅特務連。
![]()
1942年9月,新四軍實行精兵簡政,新四軍1師3旅7團與8團合并為7團,合并后的7團為紅軍團,其中有4個紅軍連:1連、2連(原7團1.2連);7連、8連(原8團7.8連),原紅軍連9連拆分補入7、8連。7團3營與如皋地方武裝合編為如皋警衛團,紅軍連7連番號不變,改編為如皋警衛團3營7連。16旅在塘馬戰役失利后也進行了縮編,除原紅軍連旅特務連縮為警通排外,46團縮編為2個營六個連(內1、4連為紅軍連),3營縮編為特務連(紅軍成份);47團縮編為2個營6個連(內1連為紅軍連);48團縮編為2個連。 1943年1月,16旅與2旅合并為16旅,2旅4團改編為16旅48團。合并后16旅實力大大增強,紅軍連的數目由原來的5個增加到15個。至抗戰勝利,4團原有的紅軍連均在各自所屬團保存下來,建制與番號基本未變,只有46團特務連與46團6連合編為46團6連,46團1連改番號為46團5連。
![]()
![]()
第二部分,二支隊4團三個營與團直特務排的分流與傳承:
1,二支隊4團1營的分流與傳承:
1937年7月,漳浦事件后,閩南紅三團重新組建,1938年2月改編為新四軍二支隊4團1營,下轄3個連。4月下旬,4團1營2連調入先遣支隊挺進江南,后2連改編為蘇北指揮部特務營2連,1940年8月改編為聯抗1團1連,1949年1月沿革為24軍72師214團紅1連。2連調入新四軍先遣縱隊后,4團又重建2連,1939年5月,4團1營改編為江北游擊縱隊1大隊1營,1940年5月改為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2團1營。皖南事變后改編為新四軍2師6旅17團1營,其中1、3連為紅軍連。1943年9月,17團1營營部與1、3連改編為5旅15團1營營部與1、3連,1949年1月改編為25軍74師222團1營營部(紅軍營)與紅1連、紅3連。
2,二支隊4團二營的分流與傳承:
二支隊4團2營前身為閩西紅軍游擊隊,系閩西南人民抗日義勇軍二大隊4、5支隊與永東等紅軍游擊隊合編而成,原二大隊轄4、5、6三個中隊分別改編為4團2營4、5、6連。4連由四支隊1大隊與7支隊2大隊4分隊合編而成;5連由上杭游擊隊與永定游擊隊組成;6連由永定溪南游擊隊與7支隊卓林大隊一部組成。4團組建后,6連改編為二支隊留守處警衛部隊,旋即改編為新四軍軍部特務連1連,皖南事變后改編為新四軍7師19旅56團1連,1949年改編為24軍71師213團1連。4團5連于1939年5月改編為二支隊3團1連,1940年3月,3團1連主力2個排改編為新二支隊新4團1營1連,皖南事變后改編為6師16旅46團1連(后為5連),1949年1月改編為24軍70師208團5連;5連另1個排沿革的新四軍三支隊3團1連在皖南事變中基本損失。4團4連于1940年初改編為蘇皖支隊1連,皖南事變后改編為新四軍1師3旅7團1連,1949年改編為23軍69師205團1連。
3,二支隊4團三營的分流與傳承:
二支隊4團3營前身為粟裕、劉英領導的閩浙贛紅軍挺進師,1938年4月在皖南巖寺改編而成,下轄7、8、9連三個連。1939年7月,9連調出改編為句容獨立團1連,后為新3團1連,1941年4月改編為16旅47團1連,1949年1月改編為24軍70師209團1連。4團3營營部與7、8連于1940年10月渡江北上脫離原團建制,皖南事變后改編為新四軍1師3旅8團3營營部與7、8連,1942年9月改編為3旅7團3營營部與7、8連。1949年改編為23軍69師205團(紅軍團)3營營部與7、8連(紅軍連)。
4,4團團直特務排的前身與沿革:
4團特務排前身為閩西永定溪南紅軍游擊隊一部,皖南事變后擴編為連編入6師16旅46團3營,塘馬之戰后改編為46團特務連,后改編為46團6連,1949年改編為24軍70師208團6連。
第三部分,新四軍二支隊4團紅軍血脈的前身與49年沿革的團、營、連單位
- 新四軍二支隊4團團部:前身為1927年底方志敏領導戈陽、橫峰起義后組建的贛東北農民革命團,1929年4月擴編為江西紅軍獨立1團,30年7月擴編為紅10軍。1935年2月,紅10軍擴編的紅10軍團懷玉山突圍部隊改編為紅軍挺進師。抗戰爆發后,以挺進師為主改編為新四軍2支隊4團,1949年沿革為23軍69師205團。
- 4團1營營部:前身為閩南紅3團團部,1949年改編為25軍74師222團1營(紅軍營);
- 4團2營營部:前身為閩西南抗日義勇軍4、5大隊,1949年改編為23軍69師205團1營營部(紅軍營);
- 4團3營部營部:前身為1935年2月組建的閩浙贛挺進師師部,1949年改編為23軍69師205團3營營部(紅軍營);
- 1連:前身為1937年7月漳浦事件后重建的閩南紅3團1連。1949年1月改編為25軍第74師222團1連。
- 2連:前身為1937年7月漳浦事件后重建的閩南紅3團2連,1940年編為蘇北指揮部特務營2連,1聯抗1團1連,1949年1月編為214團1連;
- 3連:前身為漳浦事件后重建的閩南紅3團3連,1949年改編為25軍74師222團3連;
- 4連:前身為紅24師71團2營4連與軍委直屬獨立9團1、3營,創建于1928年3月,1949年改編為23軍69師205團1連;
- 5連:前身為1928年6月張鼎丞、鄧子恢等同志在福建永定領導組建的閩西農民赤衛隊,39年5月5連改編為二支隊3團1連,1940年3月改編為4團1營1連,皖南事變后改編為6旅16旅46團5連,1949年1月改編為24軍70師208團5連;
- 6連:該連誕生于1928年6月,前身為閩西永定溪南游擊隊。1938年1月與卓林大隊一部合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4團6連,1938年5月改編為新四軍軍部特務營1連。皖南事變后改編為新四軍7師19旅56團1連,1949年1月改編為24軍71師213團1連,后一分為二沿革為坦克2師偵察營偵察連(智勇殲匪連)與82旅坦克營4連(渡江功臣連);
![]()
![]()
- 7連:前身創建于1927年12月戈陽、橫峰起義,1928年6月改編為革命軍2師14團1連,1929年4月編入紅軍江西獨立1團。1949年改編為23軍69師205團7連;
- 8連:前身為1928年方志敏領導的戈陽、橫峰農民起義武裝,1929年4月編入紅軍江西獨立1團,1935年9月改編為浙南游擊隊特務縱隊2大隊,1949年改編為23軍69師205團8連;
- 9連:前身為1928年1月2日方志敏領導成立的贛東北工農革命軍2軍2師14團1連,1928年7月編入贛東北紅軍獨立5團,1929年編入江西紅1團。1935年2月編入浙閩軍區挺進師,1939年7月改編為句容獨立團1連,1949年1月改編為24軍70師209團1連;
- 4團特務排:前身為閩西永定溪南紅軍游擊隊,皖南事變后擴編為連編入6師16旅46團3營,塘馬之戰后改編為46團特務連,后改編為46團6連,1949年改編為24軍70師208團6連。
![]()
![]()
![]()
![]()
![]()
![]()
![]()
連載更新中,下期介紹紅軍連之_新四軍二支隊偵察連與特務連沿革至今的四個紅軍連,待續……
號原創首發,禁止抄襲與洗文,以維權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