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精銳法械旅都繳械了,紅軍城眼看就要守不住,澤連斯基還說 “局勢可控”;這邊仗打得一塌糊涂,那邊總統和總司令還鬧起了內訌 —— 烏克蘭的戰場實情,咋跟高層說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截至 11 月 5 日,紅軍城基本被俄羅斯軍隊控制,俄軍已攻占約 85% 的地域,主要工作變成清剿城內殘敵。烏克蘭第 155 旅在紅軍城舉起白旗,大量士兵交出武器,該旅是由法國提供裝備與訓練的 “法械旅”。
![]()
此外,紅軍城的守軍還包括第 79 空中突擊旅、第 25 空中突擊旅,在指揮部被摧毀后,士兵紛紛自謀出路,投降成為主要選擇。
說起這個烏克蘭第155摩托化步兵旅,原本是烏軍重點打造的“西式樣板”。這支部隊曾接受法國系統培訓,裝備了包括豹2坦克在內的西方武器,號稱是“烏軍現代化轉型的試驗田”。
但到了紅軍城,這支“法械旅”卻成了最先舉白旗的部隊。
根據媒體報道,俄軍在 10 月底開始調集兵力對紅軍城形成三層包圍圈,并采用 “圍三闕一” 策略,南部和東部通道被火力覆蓋,僅留西南方向表面“開放”。烏軍誤判局勢,不斷派兵增援,結果這些援軍在進入之前就被遠程炮擊與無人機攻擊摧毀。
![]()
第155旅所處的南線,是火力打擊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戰斗開始后不到一周,該旅指揮系統被俄軍精準摧毀,主要通信節點癱瘓,旅部在混亂中失聯,前線士兵只能各自為戰。
俄軍隨后發布視頻,顯示第155旅成建制投降,部分士兵在地下掩體中連續數天未進食,彈藥耗盡,傷員無藥甚至有人生生疼死,最終選擇放下武器,而豹2坦克編隊在戰斗中下落不明,疑似被摧毀或遺棄。
這支曾被視為“西式戰術代表”的部隊,敗得毫無還手之力。
更讓烏軍雪上加霜的,是一次原計劃中的突擊作戰。
![]()
11月4日,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發布視頻,顯示一支特種部隊乘直升機前往紅軍城執行滲透任務,士兵陸續從直升機跳下,準備進入城市外圍執行反擊。
但這支部隊連“握手”時間都沒趕上,就被俄軍徹底摧毀。
俄方隨后公布另一段視頻,詳細記錄了這支特種小隊登陸后遭遇無人機打擊的全過程,士兵剛落地就被鎖定,無論是在田野、樹林還是建筑中,都遭遇FPV自殺式無人機的輪番轟炸。
按俄方說法,這支行動小組被“全殲”,11名特種兵全部陣亡,連撤退路線都沒來得及規劃。
這支部隊由烏克蘭情報總局協調調動,并未通過前線作戰指揮部,事后有分析指出,此類“平行指揮”模式已嚴重影響烏軍戰場統籌,反映出決策層之間缺乏有效溝通。
一個小隊的覆滅,雖不影響總體局勢,卻讓前線官兵徹底失去了信心。
![]()
在紅軍城戰況持續惡化之際,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11月5日的一次講話中稱,“紅軍城只有300名俄軍守衛,烏軍將輕松奪回控制權。”
這句話很快成為烏克蘭媒體與西方輿論的“尷尬注腳”。
有報道稱烏克蘭多家主流媒體,包括《基輔郵報》與國家通訊社,在報道紅軍城時,對此保持謹慎評論,沒有引用這段講話內容,也未再用以往那種正面語氣描述戰況。
有烏克蘭記者在報道中透露,前線士兵已確認紅軍城80%以上區域被俄軍控制,剩余區域也處于“半失控”狀態,根本不存在所謂“輕松反攻”的機會。
![]()
對于第 155 旅投降視頻片段,俄羅斯國防部 11 月 5 日證實,已有兩批共約 300 名烏軍士兵放下武器,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對此僅回應稱 “個別部隊戰術轉移”,未否認合圍事實,也未對第 155 旅投降視頻做正面回應,反而加劇了民間的不安情緒。
澤連斯基曾稱紅軍城只有 260 到 300 名俄軍守衛,烏軍將輕松奪回控制權,但前線的實際情況是俄軍已控制大部分城區,烏軍處于明顯劣勢,士兵在城內苦戰,后勤補給中斷,傷亡慘重。
這種澤連斯基所言與士兵實際遭遇之間的落差,確實成了民眾質疑政府判斷力的理由,如澎湃新聞報道稱烏克蘭民眾對政府構造的虛假前線態勢敘事感到不滿,私下里對前線嚴峻形勢充滿恐懼。
媒體與政府口徑的分裂,在烏克蘭戰時信息管理中極為罕見,也說明局勢已超出控制范疇。
![]()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傳出澤連斯基和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的矛盾,似乎有內訌的狀況。
當澤連斯基下令繼續增援紅軍城時,瑟爾斯基以“無兵可用”為由拒絕執行,他認為再投入兵力只會讓更多部隊陷入包圍圈,換不來任何戰略成果。
而澤連斯基堅持認為紅軍城是戰略與象征意義兼具的要地,必須死守。他向西方盟友承諾將“解放紅軍城”,以換取更多援助。
英國軍事觀察人士指出,這次分歧是烏克蘭軍政系統“首次在關鍵戰役中出現命令分裂”。
瑟爾斯基出身軍人家庭,曾在蘇聯軍隊服役,作風謹慎。而澤連斯基來自文藝界,其戰爭認知更多依賴情報與外交判斷,兩人背景不同,判斷邏輯也不同。
![]()
這場權責不明的對抗,讓烏軍在紅軍城前線的響應變得遲緩混亂,沒有統一口徑,沒有明確目標,士兵不知道該堅守還是撤退,最終只能各自為戰。
紅軍城是烏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H15與M04公路在此交匯,北部鐵路樞紐承擔著70%以上的前線物資運輸任務。城市周邊還有烏克蘭重要的煤炭資源,是軍工基礎的原材料來源地。
一旦紅軍城被俄軍完全控制,烏軍在頓巴斯的防線將被撕開,補給線癱瘓,燃料、彈藥與食品無法快速送達,其他城市將陷入“斷供”狀態。
不僅如此,紅軍城在政治上也有象征意義。
![]()
它一直被視為“堅守意志”的象征,澤連斯基多次以紅軍城為例,向西方國家展示烏克蘭的“抵抗精神”。
現在這座城市基本被俄軍控制,烏軍已被壓縮在不足20%的城區內進行巷戰,俄軍則以小分隊逐樓清剿,配合滑翔炸彈打擊殘余據點。
前線無人機操作員表示,俄軍的戰術已從“正面攻堅”轉為“壓縮清除”,目標就是讓烏軍無法形成有效反擊。
綜合以上信息,烏軍后續作戰將難以為繼,戰略被動局面進一步惡化。隨著戰爭的持續,歐盟部分國家可能會進一步減少或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