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傳統的認知中,一旦八路軍或者我黨的干部落到日寇的手里,一定會遭到極為殘酷的對待,但長達十四年的抗戰歷史中,竟也有一次十分偶然的例外。
當抗戰進入到1944年,山東省的大部分地區都已被八路軍領導的抗日武裝所收復,只有少數日寇龜縮在幾個大城市里,但放眼城外,幾乎無一例外地全是八路軍的抗日根據地。
1944年1月7日清晨,昌邑縣東利漁村村民發現一架日軍戰機冒著黑煙墜毀在村外麥田,飛行員山田井馬被渤海軍區戰士俘獲。
![]()
一架墜毀的日軍飛機
事后調查顯示,這名年輕飛行員竟是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遠房侄子,這一特殊身份為事件后續發展埋下伏筆,我軍很快通過地下組織放出了山田被活捉的消息。
消息傳至濟南日軍司令部,鬼子頭目第59師團長細川忠康中將頓時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立即召開緊急會議。
最高指揮官的侄子在自己的轄區內被八路軍俘虜,中國人一定不會輕易放過他的!要是這哥們被殺或者被切掉一條腿之類的,恐怕自己這個師團長不僅當不成,還會被命令切腹的吧!
考慮到山田的家族背景可能引發的政治影響,這次鬼子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應對方式——出動飛機在解放區空投傳單,提出以武器裝備交換飛行員的方案,而且這次鬼子還特別老實地提出:如果八路軍不需要武器,條件可以另提。
![]()
細川忠康
這種打破常規的提議引起渤海軍區高度重視,經過連夜討論,軍區黨委形成決議:不換取武器彈藥,而是要求換回1943年秋季反“掃蕩”中被俘的抗日干部。
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接到報告后作出關鍵指示:“要抓住敵人急于贖人的心理,盡可能擴大交換名單。”
在周密部署下,我方通過地下聯絡員向鬼子提出分階段交換方案:首批釋放臨淄縣縣長李鐵鋒等12名干部作為誠意,待確認人員安全后再移交山田井馬。令人意外的是,鬼子不僅全盤接受條件,還同意了我方后續追加的28人交換名單。
李鐵鋒是1917年生人,1938年參加抗日工作,1937年入黨。1940年5月任山東桓臺縣長,1942年5月任臨淄縣長,被譽為“模范縣長” 。
![]()
李鐵峰
被關押在濟南戰俘營的李鐵鋒,在二月初某個雪夜被突然提審。面對日寇軍官反常的和善態度,這位經歷過酷刑的共產黨員始終保持警惕。
雙方發生了以下一段略帶喜感的對話:
鬼子:李桑,我們打算送你到利津縣,在你們根據地邊沿放你回去,你樂意嗎?
李鐵鋒(一臉懵但不失警惕):那里我不了解情況,不能做向導。
![]()
此時,山東的鬼子已經被羅帥拿捏了
鬼子:李桑,我們是真的送你到那里,放你回去的,不是做向導。就這樣決定了,祝你身體健康,戰場上再見!
1944年3月初,包括李鐵鋒在內的40余名干部陸續獲釋,山田井馬也平安返回日軍駐地,因為他發誓不再和八路軍為敵,鬼子只好把他送去了東南亞,最后在馬來西亞陣亡。
鬼子不僅同意放人,還老實履約,這是慘烈的抗日戰爭極其罕見的一幕。當然,這也證明此時日寇從上到下對取得勝利已經沒有信心,與其和八路軍死磕到底,還不如給自己留條后路,這樣的心態即使在日寇上層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
這里順帶再交代一下李鐵峰的情況:他獲釋之后繼續堅持斗爭直至抗戰勝利,1949年解放后隨軍南下,歷任溫州地委書記,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等職,1984年安然逝世,享年68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