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過去的老樓流行起加裝電梯,但是意見很難統一。
老小區裝電梯,本來是好事。老人多,上下樓方便。但實際操作起來,麻煩很大。最想裝的是五六樓,最反對的是一二樓。三四樓在中間猶豫。
為啥一二樓死活不同意?因為以前那種裝法(叫“半層入戶”)問題很多:
1. 怕傷房子:裝那種電梯,要在樓梯間打洞改門。這地方正好有樓房的“圈梁”(一種重要的支撐結構)。打斷圈梁,墻容易裂,房子整體性變差,更不耐震。老房子很多是磚混加預制板,本來就不太結實。電梯裝上后,整天震動、拉扯,對地基不好的老樓更危險。時間長了,房子可能下沉、開裂,壽命變短。
2. 一二樓吃虧:沒電梯時,一二樓最方便,最搶手,房價也高。裝了電梯后,五六樓方便了,一二樓反而成了最差的:用不上電梯,還要忍受缺點。電梯擋光,有噪音,最關鍵的是,房價可能跌了。一二樓住戶看著這電梯就來氣,很容易和高層鄰居鬧矛盾。以前關系好的鄰居,可能見面都不說話了。
3. 還是不方便:半層入戶的電梯,到了樓層還得爬半層樓梯。坐輪椅的、推嬰兒車的、腿腳不便的老人,還是沒法直接到家門口,沒真正解決問題。
那怎么辦呢?果然是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
后來,有人想出了個新辦法,叫“平層入戶”。這個法子一出來,大家慢慢覺得行了。
平層入戶是啥?簡單說:電梯直接停在你家門口那層,開門就是家,不用再爬樓梯。
這個法子好在哪?
1. 真方便:最大的好處就是一步到位。電梯門一開,直接到家。坐輪椅的、推嬰兒車的、拿大件行李的,都方便極了。徹底解決了上下樓難的問題。
![]()
2. 多送個“陽臺”(連廊):電梯停在家門口,需要建一段懸空的走廊(連廊)連接電梯和家門。這段走廊可以封起來做成“陽光房”,大概多出10平米左右。你可以用來曬太陽、喝茶、放點東西。相當于白得了一個小房間,很實用。
3. 不傷房子主體:這種裝法,電梯和連廊是單獨在外面“掛”上去的。主要靠自己的鋼架(井架)和柱子支撐,只是輕輕“靠”在樓房外墻上。不需要打斷原來樓里的圈梁,對老房子的結構影響小很多。電梯和連廊的重量是它自己扛著,就算電梯壞了,也不會把樓拉壞。大家擔心的安全問題減輕了。
4. 給一二樓也“送陽臺”:這是關鍵!新方案提出,就算一二樓不用電梯,也給他們建同樣的連廊(陽光房),而且這個錢由其他要裝電梯的樓層(主要是三樓以上)來出。對一二樓來說,這相當于白得近10平米的空間。這個補償很實在。采光、噪音、房價的問題雖然不能完全解決,但多了這塊地方,心里平衡多了,反對的聲音自然就小了。
總結一下,平層入戶為啥能讓大家服氣?
高層滿意:真正實現了方便上下樓,尤其是老人和行動不便的人。
房子安全:對老樓結構破壞小,大家放心點。
一二樓得補償:白得個“陽光房”,損失得到一些彌補,心里舒服點。
有數據說話:廣州有個小區用了平層入戶,92%的住戶說好。而用老辦法(半層入戶)的小區,只有67%的人滿意。差距挺大的。
當然,平層入戶也不是完美的:
1. 看戶型:電梯門要開在家門口,你家門口那面墻最好是客廳或陽臺的外墻。這樣開門方便,也好改造。如果電梯門對著你家廚房或衛生間的墻,那就很難改,甚至沒法裝。
2. 花錢多:因為要多建那段連廊(陽光房),用的鋼材、玻璃也多,所以整體費用比半層入戶貴不少,大概貴40%左右。這筆多出來的錢,需要住戶們商量好怎么分攤。
所以說,老小區裝電梯難,難在利益平衡。以前的辦法只想著方便高層,沒管一二樓的損失,所以鬧矛盾。平層入戶這個新法子,聰明在兩點:一是技術上盡量不破壞房子;二是實實在在地給受損的一二樓做了補償(送陽光房)。
道理很簡單:讓人家吃虧的事,人家當然不同意。想辦法讓人家也得點好處,或者少吃虧,事情就好商量了。裝電梯這事,光講“大家方便”的大道理不行,得照顧到每一層住戶的實際利益,特別是那些覺得自己會吃虧的住戶。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點,這事才能辦成。平層入戶這個方案,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了,所以效果比較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