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四川·洪雅——2025年8月5日,洪雅縣槽漁灘鎮田錫讀書樓文物遺址保護小組副組長羅永祥在本村河道巡查時,意外發現一塊刻有“敕命”字樣的古代石碑。經相關專家初步鑒定,該石碑為古代文物,與北宋名臣田錫的歷史也許有關聯,為研究田錫故里文化,研究“天下正人”的生平提供了珍貴實物證據。
![]()
石碑發現:千年遺存的意外重現
8月5日上午,羅永祥與本村村民在河道巡查時,在槽漁灘鎮徐嘴村九龍山田灣下方的一處河道中發現石碑殘件。石碑材質為雅石,已經斷為幾部分,保存兩部分,高約1.2米,寬0.6米,厚0.06米,表面刻有“敕命”二字及部分模糊花紋,字體為楷書(明代館閣體)風格。洪雅縣文物局專家現場勘查后確認,石碑殘件屬于古代官方“敕命”碑刻,可能與朝廷對地方文人或者對田錫的褒獎或封贈有關。
“田錫是洪雅的歷史文化符號,這塊石碑的發現讓我們離他的真實生平更近了一步。”洪雅槽漁灘鎮田錫讀書樓文物遺址保護小組組長黃忠富表示,石碑殘件已被緊急移送至田錫文化廣場陳列保護,并上報洪雅縣文物保護單位與槽漁灘鎮政府相關部門,等待進一步研究。
田錫其人:北宋諫臣的“直臣”風骨
田錫(940-1004年),字圣表,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遷居洪雅槽漁灘鎮徐嘴村。他自幼聰穎好學,39歲登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榜眼,歷任左拾遺、諫議大夫、史館修撰等職,以直言敢諫聞名。
據《宋史·田錫傳》記載,田錫曾因批評宰相趙普“失至公之體”被貶湖北,又因上疏直陳京郊大旱“由臣下不諫所致”觸怒權貴,但始終不改其志。宋真宗曾感嘆:“田錫直臣也,朝廷少有缺失,其奏章已至矣。”他去世后,范仲淹親撰《墓志銘》稱其“天下正人”,司馬光題《神道碑》,蘇軾撰《奏議序》,譽其為“古之遺直”。
洪雅縣至今保留田錫祖墓(狀元墳)、洗墨池、讀書樓等遺跡,田錫童年“洗硯臺致池水變墨”的傳說仍被當地百姓傳頌。近年為紀念田錫,當地村民將新修大橋改名為“田公橋”。
![]()
石碑價值:填補歷史細節的實物證據
此次發現的“敕命”石碑雖為殘件,但是可以完整辨認“敕命”兩字,著名文史專家王仿生推測其內容可能涉及宋代朝廷對田錫的封贈或旌表的歷史延續有關。結合史料,田錫生前多次獲皇帝嘉獎,死后更被追贈為“太師中書令”,其家族也因“父因子貴”獲封尚書左司郎中。即使與田錫無關也可以證明田錫故里的歷史底蘊深厚。
“石碑的發現印證了文獻中關于田錫受朝廷重視的記載。”王益鳴教授稱“敕命”碑刻通常用于記錄皇帝對官員的褒獎或任命,此類文物在西南地區極為罕見,對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田錫生平及洪雅地方史具有重要價值。
文化傳承:從歷史符號到當代精神
田錫的“直臣”精神在當代洪雅得到延續。羅永祥作為徐嘴村原村主任,自2013年起帶領村民修建田錫廣場、雕像及紀念碑,籌集資金硬化道路、發展茶葉產業,打通徐嘴村與田錫文物遺址聯接基耕生產道4.5里,被村民稱為“貼心人”。在辭職后擔任田錫讀書樓遺址文物保護的副組長,對方地方文物古跡保護與挖掘不斷努力與付出,他表示:“發現石碑是意外之喜,但保護地方文物,傳承田錫文化才是我們的責任。”
近年來,洪雅縣通過拍攝紀錄片《天下正人——田錫》、舉辦田錫文化研討會、開發“田公精神”主題研學活動等方式,推動歷史人物與文旅融合。洪雅田錫文化研究會槽漁灘分會會長趙有祥透露,未來計劃擴大建設田錫文化廣場,結合青衣江生態資源打造“正人文化”體驗線路,推動修復田錫文物遺址與保護。
![]()
石碑背后的歷史回響
一塊殘碑,半部傳奇。田錫從洪雅山村走向北宋朝堂的故事,通過石碑的發現再次被喚醒,也為我們揭開神秘九龍山打開一個通道。正如蘇軾在《奏議序》中所言:“錫之為人,剛正不阿,其言如金石。”這塊沉睡百年的石碑,不僅是對地方文化歷史的紀念,更是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注解。2025年8月7日,槽漁灘田錫讀書樓遺址文物保護小組邀請相關文史專家與地方文化愛好者考察田錫故里徐嘴村,考證發現的古碑,大家都驚嘆不已,對于這樣的一個美麗山村也紛紛留下詩篇:
《謁田錫故里》
作者:山眉
立秋徐嘴謁先賢,敕命碑銘歲月鐫。
凜凜風標凌紫闕,氤氳嵐翠化青煙。
雨余荷氣香生砌,蟬咽高林韻入川。
千載文光射牛斗,遺風長伴岫云綿。
《天下正人田錫故里羅永祥發現“敕命”古代石碑感賦》
作者:唐駁虎
洪州故壘溯風神,石上斑紋認敕文。
三諫聲名垂汗簡,九重肝膽照霜筠。
衣冠南渡碑猶在,日月西馳事未淪。
莫道貞珉終寂寂,正人遺范亦天鈞。
《九龍云窟憶田獻翼公錫大賢良》
作者:王仿生
呵吒寺成考古廬,風雅彥碩共稽居。
謂宜讀罷《咸平集》,流布人間有用書。
《靈泉墨池憶田諫議大夫錫先生》
作者:王益鳴
呵吒書館臨墨池,田公入學受新知。
文化淵源追漢唐,嘉樹碧柳好扶持。
![]()
目前,發現的古石碑保護工作已啟動,槽漁灘田錫讀書樓遺址文物保護小組將繼續開展系統性文物保護,配合洪雅縣文物保護單位對本村文物進行進一步挖掘整理,關于“敕命”碑的探究,我們期待有更多歷史細節得以揭曉。
![]()
(文章編輯:唐駁虎,攝影:陳述平,注: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