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的深夜,白宮的燈還亮著。距離中美關稅緩沖期到期不到24小時,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體上甩出一句話——希望中國把美國大豆訂單量翻四倍。理由呢?他說是為了幫助中國解決大豆短缺。
![]()
這話剛說出口,美國國內的農場主可能拍手叫好,但中國網友只會冷笑——幾個月前是誰在貿易戰里加稅加得最狠?
誰在高科技、能源領域卡我們脖子?如今轉頭來要賣豆子,這不就是典型的“砸鍋又要吃飯”嗎?
![]()
事情要從5月份說起。那時,中美在日內瓦談了個臨時停火——暫停部分加征關稅,給90天時間談判。按協議,這個緩沖期到8月12日截止。可這三個月,美國并沒有收斂,反而動作不斷。
7月底,特朗普拋出所謂的“二級關稅”計劃——要懲罰所有買俄羅斯原油的國家。第一個中槍的是印度,被直接加了25%的額外關稅。
![]()
中國呢?也被點了名,但遲遲沒下手,原因很簡單:真要動中國,會連美國自己也疼。
更絕的是,在緩沖期最后的關鍵幾天,白宮一直吊著市場胃口,不肯表態是否延長。特朗普甚至當著記者面說:“我們等著瞧。”意思很明白——中國要是不給甜頭,他隨時翻臉。
![]()
然后,就在關稅延期決定簽字的幾個小時前,他突然甩出這條“大豆帖”。表面上是推銷農產品,實際上是在敲邊鼓:我幫你延長關稅緩沖,你就得幫我把大豆賣出去。套路擺在那兒,誰都看得懂。
選票才是真目的:大豆只是借口
別以為特朗普是為了什么“中美互利共贏”,這事背后只有一個字——票。
美國大豆主要產在中西部的幾個農業州:艾奧瓦、伊利諾伊、印第安納……這些地方的農民對出口依賴極高。以前美國賣到海外的大豆,有一半是中國買的。
![]()
可2025年4月,美國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加稅,中國立刻反制,把美國農產品列入加稅清單,大豆首當其沖。
到5月底,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量直接暴跌88%以上,還幾乎停了新季訂單,轉而從巴西大量采購。
![]()
這一下,美國農業州的農民徹底慌了。眼看秋收在即,訂單卻空著,糧倉滿了沒人收,虧得連化肥錢都不夠還。他們早就不管什么地緣政治,唯一的訴求就是——把豆子賣掉。
而這批人,正是特朗普的鐵桿選民,如果他能在短期內促成一筆對華大單,就能在國內宣稱“我用外交換來了農民的利益”,順便刷一波存在感。
就在喊話的前一天,美國副總統萬斯還在電視上放風,要對中國買俄油加征100%重稅。這種“又想要好處、又要威脅人”的兩面手法,換誰都會心里打鼓。
![]()
換句話說,這根本不是什么真誠的合作請求,而是一筆帶著政治附加條件的交易:特朗普想用一個延期的關稅緩沖期,換中國的農產品采購單。
只是,他似乎忘了,中國早已不再是那個缺豆到非買美豆不可的市場。
中國不會陪你演戲
如果沒有這90天的休戰期,特朗普大概率不會在深夜發出這樣的求助貼。因為一旦關稅戰全面重啟,美國農業州將首當其沖承受反制的壓力,大豆出口幾乎會立刻受到沖擊。
從談判角度看,大豆不過是一顆棋子,不是棋盤的核心。中國買不買、買多少,取決于整體談判環境,而不是特朗普的一句社交媒體喊話。
![]()
過去幾年,中國已經大幅增加從巴西、阿根廷等國的大豆進口,還推動國內擴大種植面積,價格更穩定,供應更安全。
尤其是2024年金磚峰會后,中國和巴西簽了長期大單,涉及大豆、玉米、牛肉等,免關稅,還包括港口建設和農業技術合作。這種綁定式供應,成本低又不容易被卡脖子,美國豆早已不是唯一選項。
![]()
特朗普顯然沒意識到這一點,他習慣了在談判中用“經濟糖衣”包裝威脅,想讓對方在關鍵時刻妥協,但這次,中國完全有底氣說“不”。
未來90天,中美談判的重點,是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關稅比例、高科技領域準入、關鍵資源出口……這些才是決定局勢走向的大頭。大豆?只是一個可以被隨時替換的談判籌碼。
![]()
特朗普真想解決問題,就得拿出點真東西來,別光在社交媒體上喊口號,談判桌上的每一項讓步,都是用國家利益換來的。
至于特朗普的“大豆帖”,在美國國內或許能給他爭取幾天好評,但放在中國人眼里,不過是一次老套的政治表演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