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投資機構GF Securities的分析師表示,iPhone 17全系機型將在美國市場全面漲價,漲幅高達50-100美元。這與此前華爾街多家機構的預測完全吻合,意味著自2017年iPhone X以來,蘋果將首次打破Pro系列999美元的起售價鐵律——iPhone 17 Pro預計從999美元漲至1049美元,ProMax更可能突破1249美元大關。
更令人意外的是,漲價并非僅限于Pro系列。包括基礎版iPhone 17也可能從799美元漲至849美元,而新增的超薄機型iPhone 17 Air起售價將達949美元。若按當前匯率換算,國內消費者可能要為iPhone 17 Pro多掏350-700元人民幣,頂配版甚至突破萬元大關。
這波漲價的核心推手,是美國政府近年來持續加碼的關稅政策。根據《華爾街日報》披露,目前從中國進口的iPhone需繳納20%的高額關稅,而印度產iPhone雖暫免關稅,但產能僅占全球20%。蘋果CEO蒂姆·庫克在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僅2025年第三財季,公司就因關稅額外承擔了9億美元成本,未來幾個季度這一數字還將繼續攀升。
為應對成本壓力,蘋果采取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策略:一方面直接上調售價,另一方面將Pro系列最低存儲從128GB提升至256GB,與Pro Max保持一致。這一調整看似加量不加價,實則變相漲價——以iPhone 16 Pro為例,若消費者原本購買128GB版本,升級至256GB需多支付150美元,而蘋果此次直接將基礎配置翻倍,相當于強制消費者為漲價買單。
這次iPhone17從入門版到Pro Max,所有機型首次搭載ProMotion自適應刷新率技術,滑動流暢度直接對標安卓旗艦。前置攝像頭升級至2400萬像素,鏡頭從五片式增至六片式;Pro系列后置三顆4800萬像素鏡頭,長焦端光學變焦從5倍躍升至8倍,甚至測試了機械可變光圈技術。全系標配均熱板散熱片,Pro Max更獨享VC均熱板+石墨片組合,徹底解決高負載降頻問題;無線充電功率提升至25W,兼容下一代Qi 2.2標準。Pro系列采用細長橢圓形攝像頭模組,鋁合金+玻璃拼接背殼,邊框回歸輕量化鋁合金材質;新增的iPhone 17 Air厚度僅5.5毫米,成為史上最薄iPhone。
根據Canalys數據,2025年第二季度華為以18%的份額重奪中國市場第一,而蘋果以15%位列第五。在6000元以上高端市場,蘋果占據65.8%的絕對優勢。iPhone 17的漲價,既是蘋果應對關稅壓力的無奈之舉,也是其高端化戰略的必然選擇。當科技奢侈品的標簽愈發鮮明,蘋果能否在漲價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其在全球市場的未來地位。而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這場變局或許正是見證國產手機真正崛起的歷史性時刻——當華為、小米們在技術與價格的雙重戰場上持續突破,蘋果的終結或許已悄然臨近。
其實,是不是真的會漲價只有等待著蘋果新一代旗艦產品正式發布之后,或許在有的市場會漲價,但是在中國市場,蘋果漲價的可能或許真的不會太大。畢竟中國市場有國補的政策紅利,而如果想享受國補政策,在價格門檻上會有限定,按照蘋果的營銷策略和“雞賊”的做法,是不可能無視國補政策而不顧的,為了能夠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和喜歡“實惠”薅羊毛的刺激,蘋果公司十有八九會在價格的制定上貼著國補的優惠政策進行一些調整的。
目前,國補政策對手機行業來說,6000元以下機型補貼15%,最高500元。以一臺售價5999元的旗艦手機為例,補貼后價格瞬間跌到5100多元,還能和平臺促銷疊加。筆記本電腦、學習平板也能享同等比例優惠,比如蘋果默許平臺給予一定的價格優惠,然后進入到國補的“范疇”,可以進行二次價格實惠的讓利,那么消費者無疑會很難抵擋“誘惑”,蘋果最新財季的業績顯示,其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份額重拾升勢,就是沾了國補的光,既然已經嘗到了甜頭,在國補政策還沒有“失效”之前,蘋果又怎么可能視而不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