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爾干半島的西南角,有一片如同峽灣般深入陸地的海灣——科托爾灣(Bay of Kotor)。它屬于黑山共和國,卻常被誤以為是挪威的風景,因為那深邃蜿蜒的水道與四周高聳的山峰,讓人難以將它與溫暖的亞得里亞海聯系起來。
![]()
科托爾灣的海水呈現一種深藍與翠綠交織的顏色,在陽光下閃爍著細碎的光。清晨的海面如鏡,倒映著山巒的輪廓與散落在岸邊的石屋。小鎮的鐘樓在晨霧中若隱若現,仿佛時間在這里被緩緩放慢。
![]()
走進科托爾老城,就像走進了一部厚重的歷史書。狹窄的石板小巷蜿蜒交錯,兩旁是米黃色的石屋,屋頂覆著紅陶瓦片,墻上爬滿了常春藤。陽光透過拱門灑在地面上,投下溫柔的光斑。偶爾有貓從巷子深處走來,在你的腳邊繞一圈,又悠然離去。
![]()
老城的中心廣場不大,卻熱鬧而溫暖。咖啡館的露天座位上坐著閑談的老人,他們面前是濃郁的黑咖啡或清涼的檸檬汁。微風帶來海的咸味,也帶來面包房剛出爐的香氣。你可以聽見教堂鐘聲緩緩響起,與遠處海面上傳來的船笛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首屬于小鎮的樂曲。
![]()
沿著城墻向高處攀登,是另一種風景。城墻在山坡上蜿蜒而上,通向圣若望堡壘。途中回望,整個科托爾灣盡收眼底——海水在山谷間展開,如一條藍色絲帶,靜靜延伸到地平線。灣口狹窄,仿佛一扇通向外海的大門,守護著這片安寧。
科托爾灣不僅僅是美麗的水域,它的四周點綴著無數小村鎮。駕車沿著海灣緩緩行駛,你會經過佩拉斯特(Perast)——一個只有幾百人的小鎮,卻有著17座教堂和無數精致的石樓。鎮子前方的海面上,有兩座微型小島:一座是修道院島,一座是圣母巖島。傳說圣母巖島是漁民們將石頭投入海中,歷經幾個世紀才堆成的,如今島上建有一座藍頂白墻的教堂,倒影在水中,宛如漂浮的夢境。
在海灣深處的某些小村莊,生活的節奏緩慢得像海浪拍岸。漁民清晨出海,傍晚歸來時,木船的船舷掛著剛打撈的漁網,海鷗緊隨其后。婦女們在碼頭上晾曬漁網,孩子們光著腳丫在海邊嬉戲,笑聲傳得很遠。夜幕降臨,村莊的燈光倒映在海面上,像一串串溫柔的星星。
科托爾的傍晚,是屬于行人的時刻。夕陽將山體染成金色,海面泛著細膩的橙光。人們沿著海灣的長廊散步,腳下是鋪得平整的石板路,身旁是輕輕搖晃的船只。偶爾有微風拂過,帶來遠方音樂會的悠揚旋律,那種感覺,像是在一部慢節奏的電影里走動。
我在科托爾停留的最后一晚,選擇登上灣口的一座小山。夜色漸深,灣內的燈光沿著岸線鋪展開來,像一條流動的項鏈。遠處的海面黑得深邃,卻有漁船的微光在緩緩移動。腳下的小鎮靜靜沉睡,只有海浪拍擊岸石的聲音,提醒著我,這里依然與外海相連。
科托爾灣的美,不是那種第一眼便讓你驚呼的震撼,而是會在你離開后慢慢滲入記憶的溫柔。它有山的守護,有海的胸懷,有歲月沉淀下來的寧靜與溫暖。
離開時,我回頭看見海面上的陽光閃動,仿佛在為我送行。我知道,這片海灣會一直在那里,繼續訴說著它古老的故事,等待著下一位來聆聽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