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有沒有道理?到底什么是秋包伏和伏包秋?今日是申月的第一個庚日,也是末伏的開始,是秋包伏還是伏包秋?
![]()
春甲夏丙,秋庚冬壬,就是四季的力量特點。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季交替,一歲一循環。丙為夏熱,庚為秋涼,于是夏秋交替的過程,就是丙火與庚金交替的過程,這個過程貫穿整個三伏天,以立秋節氣為分界。
立秋之前屬夏季,火氣當令,則庚金伏藏,是以金氣的伏藏,來反襯火氣的強旺。所以夏至三庚入伏,四庚中伏,五庚閏中伏,若有六庚,只要在立秋之前,依然屬于中伏,都是以庚金的伏藏,來展現溫度上升的過程。
立秋之后屬秋季,月建到申,那么申月的庚日,就是金氣強旺之日。金氣強旺,則涼氣出現,所以秋后逢庚入末伏,二庚出伏,反映的是涼氣增長的過程。因此頭伏和中伏,都是以庚金的伏藏,來反映溫度升高的過程,而末伏則是以金氣的增長,來反映涼氣增長的過程。
![]()
所以入伏在庚日,出伏也在庚日,頭伏中伏是夏季的庚日,而末伏則是秋季的庚日。庚為十天干之一,天干統運,地支統氣。未月逢庚,金氣伏藏,申月逢庚,就是地氣的申金,在天氣之中表現出來了,天庚地申,金氣顯現,則涼氣顯現。
所謂秋包伏和伏包秋,其重點在兩個概念,那就是伏和秋。此處之秋,指的是立秋節氣,也就是從立秋到處暑之間的十五天,都屬于立秋節氣。處為終止之意,而處暑的意思,就是暑氣至此而止,金氣強旺,涼氣顯現之意。
![]()
金為秋涼,是肅殺萬物的氣場,所以處暑三候: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是萬物在金氣的力量下,表現出來的自然現象。伏指的是整個三伏天,所以伏包秋,就是三伏天包住了立秋節氣,也就是出伏在處暑節氣之后,立秋節氣的十五天,都在三伏天之內。
同樣秋包伏,則是立秋節氣的十五天,包住了三伏天,也就是出伏在處暑節氣之前。所以秋包伏和伏包秋,是以處暑節氣為分界,也就是立秋節氣的結尾為分界。處暑之前出伏,就為秋包伏,處暑之后出伏,就為伏包秋。
![]()
太陽的位置,決定著地氣的變化。處暑節氣,太陽黃經到達一百五十度,標志著暑氣結束,金氣開始強旺,涼氣開始展現之意。如果處暑節氣還沒有出伏,就為伏包秋。也就是太陽已到金旺之地,但三伏天還沒有結束,標志著暑氣延后,熱氣延后,則寒暑不節,秋后炎熱。
如果處暑節氣之前,已經出伏,就為秋包伏,也就是金氣包住了暑氣,意味著三伏結束,金氣強旺,涼氣顯現。于是處暑不出伏,是暑氣延后之意,而處暑已經出伏,是暑氣結束之意。所以伏包秋,才是熱得哭,而秋包伏,則是涼簌簌。
![]()
今日逢庚入末伏,十日之后出伏,也就是閏六月二十六,庚申日出伏,七月初一就是處暑節氣到來之時。所以今年的三伏天,在立秋節氣的十五天之內,就為秋包伏,也就是秋季的強金之氣,已經包住了三伏天的暑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