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的一個普通工作日,上海未來資產大廈35層突然陷入混亂。
電梯里擠滿了人,有拿著勞動合同的員工,有攥著欠條的供應商,還有一臉茫然的保安。他們都在找同一個人——均和集團的老板何旗。
![]()
可是沒人知道他在哪。
這個曾經叱咤風云的福建長樂首富,已經兩年沒在國內露面了。公司開會時,視頻連線永遠是黑屏。有人說他早就跑到日本去了,有人說他還在國內遙控指揮。
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擁有5000多名員工、年營收超千億的商業帝國,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崩塌。
一紙通知撕下最后的遮羞布
2025年6月,均和集團人力資源部發出了一份讓所有員工震驚的通知。
通知的內容很簡單,也很殘酷:要么在6月10日前主動離職,公司結清5月底前的工資和社保;要么繼續留下,但從6月開始不再發工資,不交社保公積金,連基本生活費都沒有。
這哪里是通知,分明是最后通牒。
“我在這家公司干了8年,從一個小職員做到部門經理,現在他們就這樣把我們扔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員工紅著眼眶說。
更讓人憤怒的是,公司明確表示:主動離職的員工不會有任何賠償金。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5000多名員工,要么拿著拖欠的工資走人,要么留下來喝西北風。
而此時,均和集團在全國17個產業園區已經全部爛尾,供應商的貨款無處追討,債權人堵在辦公室要錢。這家曾在2024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92位的巨頭,徹底露出了千瘡百孔的真面目。
![]()
17歲少年到80億富豪的逆襲神話
時間倒回到1999年,17歲的何旗剛剛進入父親的建材公司。
這個福建長樂的少年,從小就跟著父親跑生意。別的孩子放假在玩,他在工地上數鋼筋;別的孩子在看動畫片,他在學怎么跟客戶談判。
2003年,21歲的何旗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去上海闖蕩。
“當時口袋里就幾萬塊錢,租了個小辦公室,就開始做鋼材貿易。”一位跟隨何旗多年的老員工回憶道。
那段日子是真的苦。為了搶一批訂單,何旗曾在大雨中守了三天三夜。從給小公司跑腿,到接下國企的大單,何旗用了整整5年時間。
2008年,何旗回到福建,在廈門成立了均和控股。這一次,他的野心更大了——不僅要做貿易,還要涉足金融、地產、產業園。
2014年,他成立了商業保理公司,正式進軍金融領域。隨后又搭建起私募基金團隊,參股多家銀行。短短幾年間,均和集團從一家鋼材貿易公司,搖身一變成了橫跨多個領域的商業帝國。
![]()
2018年,何旗登上了人生巔峰。個人身家達到80億,成為福建長樂首富,手握兩家500強企業。
但誰也沒想到,這個巔峰,竟然是懸崖的邊緣。
空轉貿易:一個精心設計的財富游戲
均和集團的崩塌,要從一個看似聰明的“創新”說起。
2015年的一天,何旗在與一位城投公司老總閑聊時,對方無意中抱怨:“現在地方債壓力太大了,報表難看,上面要求控制債務規模,我們發債融資都受到限制。”
就是這句話,讓何旗嗅到了巨大的商機。
他想出了一個“天才”的辦法——空轉貿易
具體怎么操作呢?均和集團先把鋼材賣給城投的子公司,過一段時間再以原價買回來。錢在賬上轉了一圈,鋼材還是那批鋼材,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均和集團和城投公司的營收都憑空增加了幾個億。
這就像變魔術一樣。城投公司的報表瞬間好看了,可以繼續發債融資;均和集團的營收也暴漲,在各種排行榜上節節攀升。
作為回報,城投把優質地塊和產業園項目交給均和開發。
![]()
“當時我們都覺得老板是個商業天才。”一位前高管說,“一分錢沒花,營收就能翻幾倍,誰不佩服?”
憑借這個模式,均和集團在2015年營收突破千億大關。何旗甚至喊出了“三年建一百個產業園”的豪言壯語。
但他們忘了一件事:泡沫再美麗,終究是要破的。
監管重錘落下,千億帝國瞬間崩塌
2023年,國務院國資委的一紙文件,成了壓垮均和集團的第一根稻草。
文件明確要求:中央企業嚴禁搞虛假貿易。
緊接著,2025年3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了更嚴厲的規定——《規范商品貿易業務通知》。這份通知要求所有貿易必須“貨款票一致”,必須有真實的貨物流轉,嚴禁空轉走單。
這一下,均和集團的命門被精準擊中。
沒有了空轉貿易,均和集團的千億營收瞬間成了空中樓閣。更要命的是,那些曾經的“合作伙伴”——各地城投公司,瞬間變臉成了最兇猛的追債人。
![]()
“他們比誰都急,因為他們也怕被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短短幾個月內,超過200名城投公司高管相繼被調查。均和集團的股權大量被凍結,全國各地的產業園項目全部停工。
曾經的商業帝國,就這樣轟然倒塌。
老板失蹤,5000員工成為犧牲品
最讓人憤怒的是,當危機來臨時,何旗選擇了消失。
“至少兩年了,我們沒在國內見過他。”多位核心高管向媒體證實,“開會都是黑屏,有人說他在日本,但誰也不知道真相。”
留下的,是5000多名員工的生計問題。
2025年5月,公司徹底停擺。工資發不出,社保斷繳,很多員工的房貸都還不上了。
“我老婆懷孕8個月,正是需要錢的時候。”一位員工哽咽著說,“公司就這樣把我們拋棄了。”
更諷刺的是,就在員工們為生計發愁時,網上流傳出何旗在日本購置豪宅的消息。雖然無法證實,但足以讓人憤怒。
一個曾經的商業傳奇,最后留給世人的,竟是這樣一個逃避責任的背影。
![]()
誰該為這場崩塌負責?
均和集團的崩塌,絕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問題。
為什么空轉貿易能夠大行其道?為什么各地城投公司明知有問題還要配合?為什么監管來得這么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說白了,大家都在這個游戲里獲益。地方GDP上去了,招商引資金額漂亮了,城投公司能發更多債,領導的政績亮眼了。誰會主動戳破這個泡沫?”
當所有人都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時,最后買單的,永遠是普通人。
5000名員工失業,17個產業園爛尾,無數供應商血本無歸。這些真實的痛苦,才是這場財富游戲的真正代價。
均和集團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員工們還在維權,債權人還在追討,爛尾的產業園還在風吹日曬。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當潮水退去,沒有人是贏家。
那些曾經光鮮的數字,那些漂亮的報表,那些宏大的規劃,最終都化為了泡影。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和5000個破碎的家庭。
這或許是給所有人的警示:建立在虛假基礎上的繁榮,終究是鏡花水月。真正的商業成功,需要的是腳踏實地,而不是投機取巧。
只是這個道理,來得太晚,代價太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