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節(jié)——三伏天,即將步入最后一段:末伏,老話說“末伏不舍熱,早晚添一縷”,立秋已過,雖然氣溫仍高,但空氣中已經(jīng)悄悄夾雜了一絲秋意,預示著“桑拿天”進入倒計時。
![]()
末伏時節(jié)如何在飲食上養(yǎng)生,其實老祖宗總結(jié)出了三句俗話,不僅句句押韻,更句句有理:
1、“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講究順應節(jié)氣,增加營養(yǎng)。
2、“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講的是節(jié)節(jié)有補,越補越穩(wěn)。
3、“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南瓜不刨皮”,反映了應季蔬菜的獨特營養(yǎng)價值。
下面就帶大家一起看看這“末伏三寶”如何做,如何吃得香、吃得對、吃出一個安穩(wěn)健康的秋天。
一、蔬菜雞蛋餅
應俗話:“三伏烙餅攤雞蛋”,伏天出汗多,體力消耗大,很多人沒有胃口。這個時候,一張熱氣騰騰的蔬菜雞蛋餅,既香氣撲鼻,又補充蛋白質(zhì)、膳食纖維,最適合清爽應伏。
![]()
所需食材:土豆 1 個、胡蘿卜 1 根、雞蛋 4 個、普通面粉適量、鹽 1 勺、孜然粉 1 勺、蔥末、芝麻適量。
![]()
1、胡蘿卜和土豆洗凈去皮擦絲,焯水 20 秒后擠干水分(避免煎制時不易定型或焦糊)。
![]()
2、加入鹽、孜然粉、蔥花和面粉,少量多次加面粉攪拌均勻。
![]()
3、鍋中倒油,油溫五成熱時取適量菜絲攤成鳥巢狀,小火慢煎定型。
![]()
4、中間打入雞蛋,繼續(xù)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出鍋撒芝麻即可。
![]()
二、豬蹄燜香菇胡蘿卜
應俗話:“三伏要吃金銀蹄”,金銀蹄”即豬蹄。末伏是由熱轉(zhuǎn)涼的過渡期,此時進補宜溫和。豬蹄富含膠原蛋白,營養(yǎng)豐富,搭配胡蘿卜,一葷一素,補而不膩。
![]()
所需食材:豬前蹄 2 根、干香菇 1 把、胡蘿卜 1 根、雞蛋 4 個、姜、蔥、香葉、八角、桂皮、冰糖、鹽、味精適量。
1、豬蹄浸泡去血水后控水,干香菇泡發(fā),雞蛋煮熟去皮。
![]()
2、鍋中倒油,放冰糖炒出糖色,加豬蹄、蔥段、姜片中小火煸炒至表皮焦黃。
![]()
3、胡蘿卜切滾刀塊鋪鍋底,放入豬蹄、雞蛋、香菇。
![]()
4、加適量鹽、味精、桂皮、香葉、八角,倒入淹沒豬蹄的開水,大火煮開后轉(zhuǎn)中小火燉 1 小時 20 分鐘。
![]()
三、嫩南瓜餃子
應俗話:“三伏南瓜不刨皮”,南瓜皮薄質(zhì)嫩,末伏前后的嫩南瓜是最佳選擇。不妨換個吃法,試試將南瓜包進餃子里,軟糯香甜,一口一個,孩子也愛吃。
![]()
所需食材:雞蛋 2 個、木耳適量、蝦皮 3 勺、嫩南瓜 1 個、面粉適量、十三香 1 調(diào)羹、香油 4 勺、鹽、雞精適量。
1、嫩南瓜擦絲加適量鹽腌制 5 分鐘;面粉加清水揉成面團;木耳提前泡發(fā)。雞蛋加鹽打散,油熱后炒熟晾涼,切碎備用。
![]()
2、南瓜絲用紗布擠干水分(多次擠壓防出水),切碎;木耳洗凈切絲。
![]()
3、碗中放入雞蛋碎、木耳絲、南瓜絲,加炒香的蝦皮、十三香、香油、少量鹽和雞精,攪拌均勻(鹽量比平時少)。
![]()
4、面團切條分劑子,搟成面皮包餃子。水煮開后下餃子,小火煮開加清水,重復三次加水煮開后撈出即可。
![]()
——老井說——
末伏一到,天氣將由悶熱逐漸過渡到早晚涼爽,俗稱“秋老虎”期間,日夜溫差會越來越大。
這個時節(jié)要注意三件事:
飲食上清補結(jié)合,少吃生冷;
起居上早睡早起,避免貪涼;
情緒上調(diào)理身心,順應自然。
養(yǎng)生要趁早,從末伏開始穩(wěn)住身體節(jié)律,就是為秋冬積蓄健康的底氣。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社會新聞,分享市井生活和美食,關(guān)注我,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