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演員趙露思與經紀公司銀河酷娛的長期合約糾紛持續發酵,事件因趙露思“抑郁期間解散劇組”“直播情緒失控”等爭議行為引發輿論兩極分化。
鳳凰網娛樂獨家對話著名律師張起淮,試圖拋開輿論場的喧囂,回歸事件本身的時間線與法律事實。
這一案例恰恰折射出流量時代下“個體對抗霸王合約”的典型困境——既要呼吁行業對藝人合法權益的尊重與法律兜底,也需警惕“以情緒換流量”的維權方式可能反噬自身。
![]()
一、共簽約2次,經紀約長達14年,截止目前仍有4年
合約簽訂背景(2016年):趙露思與銀河酷娛之間在2016年首次簽訂協議,2023年再次續約,推測第一次簽約8年,23年續約是6年。等于趙露思一共和銀河酷娛簽約了共計14年的長期經紀合約。(趙露思25年8月發微博,稱前年愚蠢續約,還有4年合約)
這類“超長綁定”在行業內常見于潛力新人,公司通過資源投入換取長期收益分成,但條款往往向資方傾斜(如高額違約金、嚴苛工作安排)。
![]()
? 矛盾初現(2023年前后)
據公開信息,趙露思團隊多次對公司“過度消耗”表達不滿——例如密集安排高強度工作(如連軸轉拍攝、跨時區飛行)、商業代言與個人發展規劃沖突等,但未引發公開沖突。
? 沖突升級(2024年12月)
趙露思因健康問題(抑郁發作)暫停工作,公司被指“擅自從其工作室賬戶劃扣205萬元賠償金”“強行收回工作室運營權”,導致其無法自主對接工作;同時,公司單方面解散正在拍攝的劇組(《戀人》),引發合作方與粉絲不滿。
![]()
? 情緒化宣泄與輿論撕裂(2025年8月)
趙露思在未公開法律程序前,通過直播、社交媒體頻繁發聲,提及“被公司逼到絕境”“劇組應該向我道歉”等爭議言論;同期被拍到“住別墅、吃美食、與朋友聚會”,被質疑“賣慘博同情”,公眾好感度下滑;而公司則回應“合法合規”,雙方各執一詞。
![]()
當前,糾紛進入法律程序前的僵持期,趙露思面臨“繼續情緒對抗可能進一步失民心”與“冷靜維權爭取實質權益”的關鍵選擇。
二、法律視角下的核心矛盾:“霸王合約”與個體權益失衡
從行業慣例與法律規定看,趙露思與銀河酷娛的糾紛本質是“強勢資方與弱勢藝人”的權利博弈,其沖突點均指向經紀合約中的典型不公平條款:
? 資金管理權的單方控制
公司擅自劃扣工作室賬戶資金(205萬元),涉嫌違反《民法典》第577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不符合約定的,應承擔違約責任”。工作室作為藝人商業收益的載體,資金動用需雙方協商,單方劃扣屬于“未履行誠信義務”。
? 管理義務的缺失與反噬
公司被指“未履行健康管理責任”(如趙露思抑郁期間未合理調整工作強度),反而強行解散劇組,既影響藝人職業發展(項目中斷可能導致后續資源流失),也損害合作方信任。根據《民法典》第563條,若公司行為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如藝人無法正常開展演藝活動),趙露思有權主張解除合約。
? 超長合約的綁定風險
11年合約遠超行業常見年限(通常為5-8年),且可能包含“高額解約金”“優先續約權”等條款,限制藝人自主選擇權。此類條款若被認定為“顯失公平”(如未充分協商、權利義務嚴重不對等),法院可根據《民法典》第6條“公平原則”調整責任分配。
行業特殊性在于:經紀合約雖屬民事合作,但資方往往掌握資源分配權(如影視項目邀約、廣告代言),藝人處于被動地位。
此次事件中,趙露思的健康問題本應觸發“特殊情形協商”(參考行業慣例:藝人因健康無法履約時,雙方可合理分擔損失),但公司選擇“強硬處理”,進一步激化矛盾。
三、需要中要警惕!輿論場的雙面鏡像:流量支持與反噬風險
![]()
趙露思的維權行為獲得部分公眾同情,本質是大眾對“個體對抗資本”的天然共情——尤其是她作為年輕女性藝人,面對健康危機與合約壓迫時的無力感,容易引發“弱勢群體”的情感投射。
然而,其反復的情緒化宣泄(如直播吐槽、社交媒體碎片化發聲)雖短期內獲取流量,卻暗藏三大風險:
![]()
1. 證據不足的輿論戰局限
法律維權需依賴具體證據(如合同原文、資金劃扣記錄、健康診斷證明等),而情緒化言論(如“公司逼我到絕境”“劇組該道歉”)缺乏實質性舉證,可能被公司反訴“誹謗”或“違約”(如擅自解散劇組影響合作方權益)。
2. 人設崩塌與路人緣損耗
公眾對“抑郁博同情”的閾值正在提高——當趙露思被拍到“住別墅、享美食”時,普通人更易代入“208萬(日薪)群體”的負面印象,認為其“既賺得多又喊苦”,反而削弱了“弱勢藝人”的可信度。
3. 行業規則的誤讀風險
若輿論過度聚焦“明星受害”,可能忽視經紀合約本身的商業屬性(公司與藝人需共同承擔風險與收益)。若最終無法證明公司“根本違約”,趙露思可能面臨“賠解約金+口碑受損”的雙重損失(參考陳楚生、蔡徐坤等解約案例)。
![]()
四、解決問題務必冷靜,需從情緒對抗到法治維權的平衡
趙露思事件為行業提供了重要警示:流量明星面對“霸王合約”時,既要爭取行業尊重與法律兜底,也需警惕“以流量換支持”的短視行為。
? 對行業而言
需推動經紀合約標準化,明確健康保障、解約條件、資金管理等核心條款的公平邊界;建立第三方調解機制(如藝人工會),減少“資方單方說了算”的壟斷局面。
? 對趙露思而言
當前最優路徑是回歸法律框架——暫停情緒化發聲,聚焦證據收集(如公司劃扣資金的書面通知、健康問題的醫療記錄、劇組解散的具體損失證明),通過協商或訴訟主張“返還資金、恢復運營權、合理賠償”;若合約顯失公平,可請求法院調整責任分配。
? 對公眾而言
需理性看待“明星維權”,既不盲目共情碎片化信息,也不苛責個體情緒,而是關注事件背后的行業規則漏洞,推動建立更健康的藝人-資方關系。
趙露思的困境不是個例,而是流量時代下藝人與資本博弈的縮影。
她的維權之路,既需要法律的剛性保護,也需要自身的理性克制——唯有在尊重規則的前提下爭取權益,才能真正打破“霸王合約”的枷鎖,也為行業樹立更成熟的維權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