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于定了,醞釀多年的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今年就要落地了。
7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海南自貿港封關的具體時間,經黨中央批準,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
![]()
![]()
可能有人一聽“封關”就慌了,這是要把海南島“封”起來不讓進出嗎?
別擔心,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負責人早就說了:“封關不是封島,反而是要更大力度開放,讓海南和國際往來更方便,和內地聯系也照樣順暢。”
可能有人會問:“開放就開放,為啥還要搞‘封關’?”
其實“封關”是個海關術語,跟咱理解的“封閉”完全不是一回事。
簡單說,就是把海南變成一個由海關特殊監管的區域,用更靈活的政策搞開放。
俯瞰夜幕下的海口灣 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
事實上,廣東橫琴已經試過封關了。
2024年3月1日開始,橫琴正式封關,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
所謂“一線”,是指橫琴和澳門之間,通過放開相關便利化措施;而橫琴和內地之間稱為“二線”,借此做好精準管理,更好地和澳門合作,并成為內地與葡萄牙語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溝通橋梁。
海南這次也是這個思路,只不過范圍是整個海南島。
從2018年海南自貿區成立,到2020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出臺,再到2021年《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頒布,海南這些年也一直悄悄在為封關做各種準備。
具體來說,“一線”指的是海南和國外、其他地區之間的關口,以后這里會更自由:進口商品手續更簡單,種類也更多。
“二線”指的是海南和內地之間的關口,這里會做好管理,確保該管的管住,該放的放開。還有個“島內自由”,就是在海南島上,貨物、資金這些要素可以更靈活地流動。
官方數據顯示,封關后,海南零關稅商品稅目比例將從當前的21%大幅躍升至74%,零關稅商品范圍將拓展至6600個稅目。
![]()
因此,這次封關后執行的“四個更優惠”政策,值得特別關注。
第一個是“零關稅”商品大大增加,原來只有21%的進口商品能免稅,現在要漲到74%,而且在海南島內,這些免稅商品可以隨便流通。
更劃算的是,如果企業在海南把進口商品再加工,增值超過30%,再賣到內地就能免關稅,這肯定會吸引企業來海南搞加工。
第二個是進口貨物限制更少了,以前有些不讓進、限制進的商品,在海南可能就能放開了。
第三個是通關更方便,海南現有的8個對外口岸作為“一線”,符合條件的貨物直接放行;和內地連接的10個“二線口岸”,也會有更便捷的通行辦法。
第四個是監管更精準,既要放得開,也要管得住,不會出亂子。
海口海關所屬海口港海關關員核對海口國際免稅城倉庫貨架商品信息 楊冠宇 攝
![]()
一句話:國外貨進海南先“免單”(關稅全免);想再進內地?得先補稅再說。
有人可能想問,“封關的話,是不是意味著我去海南旅游要不要辦特別手續?”
完全不用!
國辦負責人說了,除了部分貨物進出需要查驗,咱們普通人去海南還是憑身份證自由進出,跟現在一模一樣。
那為何海南封關偏偏選12月18日?
咱中國人做事不都是習慣挑個“黃道吉日”么,這個時間就大有講究。
因為,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此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中國也從此走上新的發展時代。
所以把封關日子定在這天,就是想告訴全世界: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那封關后,對你我究竟有何影響呢?
![]()
對咱們普通人來說,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就是“買免稅品更爽了”。
其實從2020年開始,海南離島免稅就火起來了。那年的國慶假期,免稅店就賣了10.4億元,相當于每天一個“小目標”。
為啥突然火了?
因為當年《總體方案》出臺后,每人每年的免稅額度從3萬元漲到了10萬元,商品種類也多了很多。
截至2025年3月,海南免稅店累計賣了2500億元,消費人群達4500萬人次。
三亞國際免稅城旅游區 圖片來源:海南省旅文廳
![]()
那些過去只能出國買的大牌奢侈品、化妝品,如今在海南免稅店就能買到性價比更高的免稅品,確實很香。
比如雅詩蘭黛100ml小棕瓶精華眼霜專柜價格為1580元,而海南免稅店100ml*2精華+15ml*2眼霜套裝活動價僅1443.5元,單瓶100ml精華版折算才700出頭;60ml海藍之謎經典面霜專柜3380元,海南免稅店閃購到手大約是1500元,立省近千元;SK-II神仙水230ml,專柜1200元,海南免稅店售價為980元,便宜了兩百多(海南免稅店價格截至2025年8月1日)。
有人可能說了,網上好像也差不多價啊?
確實,但海南免稅店是海南政府設置的定點零售機構,肯定更保真一些。
而且海南免稅店目前的“即購即提”“郵寄到家”等政策,封關后還將繼續執行,相關服務也會更加完善。
消費者在海口免稅城購物 圖片來源:中免集團
![]()
看到這,是不是有些心動,會不會琢磨,“能不能買些免稅品倒騰到內地賣?”
別!可不要打這個主意!
在海南購買免稅品“薅羊毛”只適合個人,相關監管依然很嚴格,想靠這個賺錢肯定不行。
而對于企業來說,封關后的海南可是有太多利好了。
最吸引人的首先是稅收優惠:凡是在海南注冊的企業,只要是真的在當地運營,不是搞負面清單里的行業,企業所得稅只要15%,而內地一般是25%,這一下就能省不少錢。
當地還有個“簡稅制”,就是把增值稅、消費稅這些五六種稅合并成一種銷售稅,只在零售環節收,企業記賬、報稅都簡單多了。
外資企業來海南投資也更方便,實行“承諾即入制”,也就是說,只要不是禁止的行業,申請后就能進來,不用像以前那樣跑很多審批。
而金融方面更加利好,海南正在推行“自由貿易賬戶”,封關后可以更自由地換外匯、搞投資,不用受那么多外匯管制,這對做外貿、搞國際投資的企業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聽著,有些像香港的金融環境了,那海南會是下一個香港嗎?
![]()
先說結論:兩者定位不一樣,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發展之路。
比如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市場成熟,全世界的資金都在這里流動,金融人才多、產品全,這是幾十年積累的結果。海南雖然也要搞金融開放,但還需要時間積累經驗、吸引人才,短期內沒法完全替代香港。
貿易方面,香港是全球轉口貿易樞紐,物流網絡遍布世界,海南雖然有零關稅政策,但在貿易規模、國際網絡這些方面還得慢慢趕。不過海南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背靠內地大市場,又靠近東南亞,以后可以成為內地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
而且,海南真正的優勢可不止這些。
獨特的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不僅適宜發展海洋旅游、醫療康養;熱帶農業可以搞深加工,賣到全國甚至全世界;海洋清潔能源、海洋經濟這些都是海南的潛力所在。
陵水黃鰭金槍魚海上養殖示范基地。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
一句話,封關后的海南不是要復制香港,而是靠產業和地理優勢闖出一條路。
這些年,海南在逐漸走出房地產困境后,開始在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農業四大產業開始不斷發力。
截至2024年,這四大產業已占全省GDP的67%,比2019年多了12個百分點。
旅游、服務業和特色農業,相信不用多說了,去過海南的朋友肯定都有體會。
可海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優勢是什么呢?
還記得前不久我國的兩次火箭發射么?5天兩發!
7月30日,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6組衛星發射升空。
僅僅過去5天,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再次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7組衛星發射升空,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87次飛行。
而這兩次高密度發射,都是在位于海南文昌東郊鎮的商業航天發射場進行的。
文昌國際航天城火箭衛星產業集群 圖片來源:文昌國際航天城
![]()
相比西昌、酒泉、太原等火箭發射基地,海南這里緯度低,離赤道更近,利用地球自轉甩出的“橫向推力”更大,火箭可以“借力發力”,少帶燃料、多帶載荷,算下來每次發射任務能省下幾百公斤推進劑,那都是真金白銀的錢啊。
而且,海南這邊的火箭發射基地三面環海,商業發射也相對更安全。
事實上,依靠這個國內唯一的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早已吸引了大批航空科技企業駐足,正在不斷開拓衛星數據交易、虛擬星座等高科技產業。
封關后的海南,也自然會吸引更多全球性的科技資源,以航天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相信也會越來越多。
想想看,以后在海南既能看到游客享受陽光沙灘,也能看到火箭上天、衛星組網,這樣的海南是不是格外讓人期待?
對海口、三亞這樣的城市來說,封關也意味著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會有更多企業落戶,更多人才到來,基礎設施也會越來越完善,城市也將更有活力。
位于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
但客觀來說,海南全島封關,面臨的各種挑戰也不小,每座城市怎么把政策用好,怎么留住企業和人才,怎么在開放中防風險……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說到底,海南封關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開始。
對咱們普通人來說,以后去海南能買到更便宜的進口商品,旅游體驗更好;對企業來說,多了一個政策優惠、通關便利的發展平臺;對國家來說,更是多了一個高水平開放的“試驗田”。
因此,無論是想去海南旅游、創業,還是關注國家發展,我們都在期待:
2025年12月18日,一個更開放、更有活力的海南,正向我們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