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到2025年,形象工程本應該很少見了才對,前些日子河南省魯山縣爆出一個715萬元的牛郎織女雕像……這個事件熱度剛過去,山西省稷山縣又弄出了“建而不用”的廁所登上了熱搜。
這事兒是村民自己舉報的,他們向媒體舉報新建公廁常年掛著鎖、關著門,是“只好看不好用”的擺設。有記者來到稷山縣吉家莊時,發現眼前的這些廁所都很漂亮,瓷磚是锃明刷亮的,洗手臺也是干干凈凈的,還配備有洗手液,就是門被“鐵將軍”鎖著,哪怕村民下一秒就要拉在褲兜子里,也只能選擇去旁邊臭氣熏天的旱廁。
花錢建了廁所,既然不讓村民用,干嘛要建呢?村民反映,這些新建的公廁其實是“迎檢專用”,只有上級領導來視察的時候才開門,平時廁所的門都鎖著,村民們只能蹲旱廁。記者在調查時,工作人員直言,公廁只有村里舉辦活動時才開放,因為這些公廁日常清理太麻煩,如果記者要使用,清理工作得由記者自己來完成。
![]()
建在村里的廁所村民們“無權使用”,只在領導視察的時候“限時開放”,這樣的事兒不光發生在吉家莊村,在稷山縣太陽鄉東里村黨群服務中心附近,還有一座建成后從未開放的公廁,而這種當擺設的公廁在稷山縣一共有23座,是當地花了230多萬建成的。
給農村蓋公廁本來是民生工程,如今卻變了味兒。其原因當地干部也不藏著掖著,一是害怕村民素質不高帶來維護難題;二是公廁開放后每天都要水電費、保潔費,一年下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既然擔心公廁的清理與維護費用問題,為什么還要建呢?
建廁所的時候鑼鼓喧天、大肆宣揚,建成后常年大門緊閉,這不是典型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嗎?對于政府形象有何好處?更嚴重的問題在于,區區一個縣就有23個這樣的“公廁”,將范圍擴大到全山西甚至全國,在“廁所革命”中到底還有多少這種當擺設的公廁?
![]()
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危害極大,要想真正從根源上治理,首先是主觀上要端正思想,遏制領導干部的“政績沖動”,客觀上要從源頭上加強科學論證和民主決策,引入論證會、聽證會等舉措,杜絕“一言堂”現象;其次是要做好信息公開和輿論引導,讓項目從決策到建設再到落地等全環節都處在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最后要強化責任,對于建設“形象工程”的決策者嚴肅追究責任,讓那些“拍腦袋”決策的領導干部趕緊“拍拍屁股”走人!當然,在讓他們走人前,還要查查他們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有無私相授受或中飽私囊。
最后,我想對某些領導說一句,要把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真正做好做實,就不能窩在辦公室里吹著空調拍腦袋決策,得把身和心都沉到人民群眾中去,傾聽民之所求、了解民之所需,才不至于把本該是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搞成損害政府形象的“傷民工程”。
(此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