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圖了解基孔肯雅熱
撰文 | 河邊的卡西莫多
審校 | Ziv
在最近,不少廣東人耳邊都會出現一個陌生的詞匯,基孔肯雅熱。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發布了警告,基孔肯雅熱疫情正在全球擴散,呼吁各國加以防范。在今年夏天,全球范圍內已經有超過5萬人感染此病。在我國,廣東省佛山市是基孔肯雅熱疫情最為嚴重的區域,截至目前累計確診病例超過數千例,當地政府已經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級響應。
01
疼到變形
盡管許多人是第一次聽說基孔肯雅熱,但是在醫學界,它并不是一個新疾病,它是由一種病毒感染產生的。
大部分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的患者,都會經歷持續高燒、肌肉疼痛、皮疹等癥狀,重病患者甚至面臨著心肌炎、急性肝損害、腦炎等并發癥的風險。
關節痛是基孔肯雅熱最突出的特征。根據世衛組織的資料,基孔肯雅熱感染所導致的關節痛會使患者身體虛弱,一般會持續幾天,但也可能持續更長時間。
![]()
![]()
![]()
< <左右滑動,慎!< pan> >> 可查看 基孔肯雅熱引發的皮疹和慢性關節炎(圖片來源: felixmoronta.pro& nhmrc.gov )
就和大部分病毒疾病一樣,目前人類也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專門藥物。世衛組織建議對患者使用退燒藥和止痛藥,以緩解發熱和關節痛等癥狀。
![]()
目前全球已經有兩款基孔肯雅病毒疫苗問世,但目前還沒進入廣泛應用階段,我國也尚未批準使用(圖片來源:medscape.com)
不過慶幸的是,雖然基孔肯雅熱來勢洶洶,但幾個特點注定它很快就能過去,不會造成類似新冠一樣的劇烈影響。首先就是基孔肯雅病毒不是人傳人;其次基孔肯雅熱雖然讓人痛不欲生,但真實的致死率極低,通常低于0.1%;最重要一點是大多數患者能夠完全康復,并且人感染病毒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不過伴隨著基孔肯雅熱疫情的興起,另外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更需要我們重視,這就是蚊子。

蚊子傳播的疾病多達80余種,當蚊子的口針刺入人類的皮膚后,病原體(病毒或寄生蟲)會通過蚊子的唾液進入宿主的血液中(圖片來源:gifdb.com)
02
越來越多的蚊子,越來越多的流行病
導致基孔肯雅熱傳播的罪魁禍首是蚊子,更準確一些,是伊蚊。
常見咬人的蚊子有三大類,分別是按蚊(Anopheles)、庫蚊(Culex)和伊蚊(Aedes)。雌蚊為了刺激產卵,就會吸食動物血液。而基孔肯雅熱的傳播介體就是伊蚊,也就是俗稱的花蚊子,尤其是以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為主。
![]()
記住它們,就是它們在咬你!(圖片來源:healthgenie.in)
伊蚊的叮咬主要發生在白天,尤其是清晨和傍晚,這個特性限制了蚊帳的防護作用。更為可惡的是,伊蚊不僅傳播基孔肯雅熱,還是登革熱、黃熱病和寨卡病毒的宿主。而這幾種疾病在初期臨床表現很類似,很容易增加誤診的風險。
大多數伊蚊的適宜生長溫度在25℃-30℃之間,而白紋伊蚊的適應性更強,它可以在7℃-31℃之間生存。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不止是伊蚊,那些咬人的蚊子活動范圍都有明顯的擴散區域,就比如原本我國北方蚊蟲很少的區域,如今也面臨越來越多的蚊子。
這就意味著,由蚊子傳播的流行病,也會越來越多地在全世界的溫帶和寒帶的都市中爆發。未來在夏季,很可能是蚊媒疾病會輪流爆發:一波基孔肯雅熱,一波登革熱,一波寨卡病毒,一波瘧疾……
![]()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據顯示,每年約有72.5萬人因蚊子叮咬而死亡(圖片來源:mdpi.com)
或許每一次流行病的規模都不大,致死率也有限,但每年夏天來一次由蚊蟲叮咬造成的疫情,也足以讓人類應接不暇了。
而且全球變暖的趨勢,不僅讓南方的蚊子北上,更加讓本地的蚊子世代更替得更快。蚊子從卵到成蟲的時間,受到室溫的直接影響。20℃時候大約需要19天,25攝氏度需要11天,30℃需要7天,35℃需要5天。盡管高于35℃,蚊子卵發育后死亡率會明顯提高,但畢竟目前大部分地區夏季平均氣溫還沒有持續在35℃以上,這就注定蚊子要比過去增加了。
科學家推測,在未來20年左右,全球陸地氣溫會比2025年再增加1℃,原本很多蚊子較少的區域,比如北歐、加拿大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也將成為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的活動區域。在蚊子面前,人人平等。
![]()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對于兩種伊蚊適宜生存溫度區域的預測,不同顏色表示蚊子適宜生存的持續時間。按照預測,到2050年幾乎所有國家都會出現伊蚊的身影(圖片來源:askabiologist.asu)
03
艱巨的戰爭
即使沒有傳播各種各樣的流行病,蚊蟲的嗡嗡聲和叮咬也足夠煩人了。想要阻斷蚊媒疾病,最關鍵的措施就是滅蚊防蚊。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防蚊化學成分有3種,分別是避蚊胺(DEET)、埃卡瑞丁(Icaridin)、驅蚊酯(IR3535)。其中以DEET最為常見,雖然對于這種化學物質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爭議,但只要是合理的使用,它依然是非常安全有效的蚊蟲驅蟲劑。
![]()
如果要達到基礎防蚊效果(5-6小時),DEET濃度需要達到30%,Icaridin和IR3535則需要達到15%(圖片來源:askabiologist.asu)
而除了防蚊,滅蚊同樣很重要,尤其是對蚊子幼蟲孑孓的控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盡快及時的清理積水,在水池中引入捕食孑孓的生物,及時的清理垃圾。這幾年各國用生物防治蚊子的嘗試也有很多,比如利用沃爾巴氏體等微生物干擾蚊子的繁殖,或者用基因改造過的蚊子引入蚊群,使蚊子“不孕不育”。
不過鑒于蚊子的習性和特點,我們只能盡量減少它們的出現,卻很難真正地徹底根除它們。恰恰相反,由于氣候變暖和它們強大的適應能力,在我國的夏天,沒有哪個地方真正能阻止蚊子的“進攻”。
![]()
孑孓(jié jué) 無飛行能力,只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生活在靜止、有養分、有遮蔽處的水域。消滅孑孓也是防止消滅蚊子的重要環節(圖片來源:entomologytoday.org)
曾經只流行在南方區域的登革熱,如今也已經打破了地理的屏障,在我國北方也出現了病例。這也意味著即使目前沒有出現基孔肯雅熱的區域,也需要提高警惕,及時進行蚊蟲的滅殺。而面對未來可能爆發的更多蚊媒流行病,做好個人防護是一切其他措施的基礎。
作為殺死人類最多的動物,我們每個人都在參與和蚊子的戰爭。清理一盆積水、安裝一面紗窗、使用一次驅蚊劑……都會讓我們更安全。
參考資料:
[1]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孔肯雅熱診療方案(2025年版)的通知. https://www.nhc.gov.cn/ylyjs/gzdt/202507/c592a4f82dd7405e9be5302e4147c0c7.shtml
[2] WHO. Chikungunya.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chikungunya-epidemiology-update-june-2025
[3] Staples JE, Fischer M. Chikungunya virus in the Americas—what a vectorborne pathogen can do. N. Engl. J. Med. 2014, 371 (10): 887–9. doi:10.1056/NEJMp1407698.
[4] Caglioti C, Lalle E, Castilletti C, Carletti F, Capobianchi MR, Bordi L. Chikungunya virus infection: an overview. The New Microbiologica. July 2013, 36 (3): 211–27. PMID 23912863.
[5] Definition of Chikungunya. www.merriam-webster.com.
[6] Liu Z, Zhang Q, Li L, He J, Guo J, Wang Z, Huang Y, Xi Z, Yuan F, Li Y, Li T.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dengue virus transmission by Aedes mosquitoes.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3 Sep 21;13:1242173. doi: 10.3389/fcimb.2023.1242173. Erratum in: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3 Oct 24;13:1320461. doi: 10.3389/fcimb.2023.1320461. PMID: 37808907; PMCID: PMC10552155.
將“把科學帶回家”
不錯過每條有趣科學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