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馱負一輪神話之月
黎荔
![]()
夏夜悶熱,外出散步。走過南湖荷花池,月光清亮如水,涼意自腳底悄然升起,月影下池塘漸漸顯出輪廓,蛙聲此起彼伏。池中荷葉如蓋,影子濃重地疊壓于水面,恰在此時,我忽見一只蟾蜍正蹲踞于池邊石上,一身疙瘩疙瘩的皮膚,在月光下泛著幽冷的光澤。它喉嚨下邊鼓動如風箱般呼哧著,發出低沉如木魚敲打的聲音,格外孤單地在這暑熱世界里掙扎著。
蟾蜍,在人間向來不是討喜之物,更非珍奇之物。它只默默匍匐于無人留意的角落,如暗影般生存著。我蹲下細細打量它,背脊上遍布著肉瘤,眼睛則金圈環繞,目光漠然,一動不動地凝望著水底。偶爾,它笨拙地挪動一下,爬行時則露出灰白色腹部,緩慢蠕動起來,竟像馱著整個沉重世界。
然而就是這笨拙之軀,卻悄然馱負著月宮千古的神話。古書《淮南子》中記載:“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蟾蜍在傳說里,竟成為月宮精魄所凝之形。李白曾吟:“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蟾蜍竟在詩人筆下承擔起蝕月之奇景。又想起李賀那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月宮中的玉兔蟾蜍,竟也似感通人間悲情,在萬里長空里垂淚如雨。蟾蜍這般世間笨物,原來竟在古人的想象里,馱著整座寒光月宮,背負著清輝如水的萬古長夜啊!
我久久凝視著它,心中莫名涌起一種奇異的感覺。記得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的著作《靈憲》有言:“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蝫”。張衡說嫦娥奔月之后,化身為蟾蜍。絕世的美人化為丑陋的蟾蜍,著實有些聳人聽聞。這種說法的誕生可能出于某種對嫦娥的批判和諷刺,但顯然,后人更喜歡浪漫主義的神話,所以,為竊不死之藥奔月的嫦娥保留了美麗的外貌,甚至給了她可愛的玉兔作為寵物。蟾蜍是看起來如此丑陋的動物,但是,它卻是真正的神仙動物。在早期的中國神話中,蟾蜍是非常重要的月亮居民。它住在月宮里,棲息在桂樹的蔭涼里,吸著太空的純潔之氣,飲著風露的精美液汁,過著一種幻境般的生活。
![]()
兒時,在溪流邊、河灘處,我曾長時間蹲在地上仔細觀察蟾蜍。它們形似青蛙,但是體型要比青蛙大許多。蟾蜍背面多呈黑綠色,有大小疙瘩,形象非常難看,所以又俗稱之“癩蛤蟆”。我發現蛤蟆除了體型大,膽子也比青蛙要大許多,蛤蟆根本不怕人,所以“癩蛤蟆”有膽量敢吃“天鵝肉”。而且我還發現癩蛤蟆智商都不高,所以它們吃盡了苦頭。由于它們行動的緩慢,外形的丑陋,總是受盡了頑童們的戲弄。我親眼見過被踐踏得支離破碎的蟾蜍,肚破漿流,慘不忍睹,背脊上星星點點的斑紋依稀可辨。
那時我們家住在離河灘不遠的小巷子里,在年年發大水的梧州,當地居民習慣了生活在河水的季節性漲落之中。所以,有時在雨季,夏夜雨霧綿綿,巷弄幽深,有時突然聽到一陣“咕咕”之聲起自墻角,先是斷續,后漸變做稠密,那聲音如自地層深處掙扎而出,攪擾得空氣也顫動不已——點亮燈去照看,只見墻角匍匐一團灰黃之物,背上斑駁起伏如裹滿泥土的銅錢,腹下鼓突而鳴,鳴聲低沉短促,原來竟是蟾蜍到家里躲雨來了。
也許生活在河灘邊,常常在不同地點和蟾蜍不期而遇。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某天午后于小學后院玩耍,推開一片瘋長的荒草后赫然映入眼簾的,竟是一個巨大的青石水缸沉陷于濃蔭中;缸壁附著厚苔如綠絨,缸中尚余半壁死水。走近了靜觀,一剎那,石缸幽暗角落,伏著一物,狀如苔蘚與污泥偶然捏合——背脊疙瘩凸凹起伏,好似堆垛了許多古銅錢,灰綠間雜著昏黃之色,渾然已是這片積水的血肉部分,不細察幾乎難以分辨。我屏氣注目之際,水缸上偶然落下一只迷途飛蛾,剎那間,一條長舌電射而出又收回,只留得飛蛾掙扎的虛影和一聲細微的吞咽,以及蛙咽隨之一鼓一鼓的吞咽節奏。
在我的記憶中,蟾蜍生而晦暗,只配在墻根磚縫、泥穴里偷偷發聲。在嶺南之南,這片自古以來被中原王朝視為蠻瘴之地的所在,很多中原不傳的古老風習依然傳承與流布于當地,我還經常看見當地人用自制的金屬小刮片,去刮取蟾蜍頭部耳后腺分泌白色黏液。據說這種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包黏液,可入中藥治病。長大后,我特地去查詢了一下中醫藥書籍,才知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漿液叫蟾酥,含蟾毒內酯類、生物堿等活性成分。外敷可治癰腫疔瘡、咽喉腫痛,內服(需炮制)可緩解心力衰竭、水腫等癥。雖然后來讀過《本草綱目》,明白蟾酥可入藥能治惡疾,然而書中亦告誡此物猛峻,更言道“妊婦忌之”,依舊令人膽寒,有某種詭秘之感,仿佛蟾蜍于泥濘中的掙扎,終究拖曳著毒漿似的污穢與陰騭。
那么,古往今來的明月宮闕,為什么終被這伏在地上的陰濕之物悄然穿透了呢?使神仙飄渺的玉宇瓊樓亦滲進了幾分泥土氣味。傳說里,月中那一團陰影確乎是蟾蜍嗎?兒時的那些蟾蜍,早已經不在了。我收回思緒,望向眼前這只北方池塘的蟾蜍。暗夜中,它的眼睛像金子,或者更確切地說像金黃色的寶石。它澄澈的眼睛里,似乎倒映著整個夜空,也映照出千年的月光。這只南湖的蟾蜍,默然蹲踞于石上,仿佛它身上疙瘩里浸透了漫長歲月的涼意,它粗笨的脊背竟承載了月亮清冷的光輝與幽深的神話。古人仰望月宮,將想象托付于這不起眼的生靈之上,蟾蜍何曾想過自己卑微之軀,竟能肩負起如此光明的重擔?人們只記得向蟾蜍索取蟾酥入藥,卻早已遺忘了它身上背負著的光陰故事與文化重量。
夜色漸深,月影更幽。那蟾蜍忽而笨重地縱身一躍,撲通一聲沉入水中。水面立即破碎成萬點銀光,它馱著那片碎銀游向荷影深處,月光在水中蕩漾,像被它跌碎了的月亮,重又化作一片片粼粼銀光,在黑暗里浮沉。
我緩緩轉身離去,它已沉入水底,而它所馱負的那輪神話之月,卻在我心中緩緩升起:原來人間最笨拙之物,竟藏匿著最久遠的精魄——渺小靈魂的暗處,亦能承載住文化星河里最清冽的光明,恰如蟾蜍那身疙瘩里,藏有整個宇宙的倒影。那些被我們遺落在塵埃里的笨重故事,總在某個角落,馱著自己的月光,緩緩爬行呢。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