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深圳樓市卻透著一絲涼意。
又到了月末,今天我們來復盤一下本月的深圳市場。
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雙雙“跌跌不休”,但在一片冷靜之中,剛需買家正悄然出手,低總價房源熱度逆勢上升,
300萬以下房源成交接近3成,在各種促消費、高保障政策“猛攻”之下,改善客群也開始出手了。
冰與火之歌,正在深圳樓市真實上演。
成交“雙降”市場觀望情緒濃厚
至7月30日,這個月的深圳新房有點涼!
新房預售+現售網簽加起來才2583套,其中預售1144套,現售1439套。
更扎心的是,周度數據上演“四連跌”,月底最后一周也沒能翹尾成功。
二手房同樣不容樂觀,本月網簽備案量停在4652套,幸而二手房錄入量勉強保住榮枯線。經市房中協統計,7月深圳二手房錄入量將突破5000套。
![]()
更令人關注的是,周成交量也遭遇了“三連跌”,市場活躍度持續下降。
買賣雙方的心理博弈加劇,購房者持幣觀望,期待更明朗的信號或更優的價格。
掛牌量創新高買方市場特征顯著
一邊是成交縮量,另一邊卻是房源“庫存”再攀高峰!
截至7月28日,全市有效在售二手房源量已達驚人的75,511套,一周就新增了391套。
龐大的“蓄水池”給買家提供了充分的選擇空間和議價底氣。
![]()
數據統計來源:深圳房地產中介協會
當中有5各區的掛牌量接近或超過萬套,東部龍崗區持續霸榜“供應之王”,以近2萬套的數額,獨占全市約1/4的房源。
寶安、南山及福田掛牌量也不少,均在1萬套以上,羅湖以9571套逼近萬套的水平,排在全市第四位。相對而言,羅湖房源樓齡大,小戶型多,整體總價偏低,市場走量也快。
市場掛牌量的激增,這意味著買家在多個核心區域都能從容挑選,市場天平進一步向買方傾斜。
新房供應放量開發商積極搶跑
面對略顯低迷的市場,開發商在7月最后兩周“開閘放水”,沖刺供應。
短短兩周內,5個住宅項目火速拿到預售證,一口氣向市場投放了1774套新房源。
供應端的集中放量,無疑加劇了新房市場的競爭,也為后續的促銷、優惠埋下伏筆。
在一片降溫聲中,樂有家研究中心的數據卻揭示出市場內部涌動的一股“暖流”,成交結構正在發生微妙而重要的變化:
低總價剛需發力,7月份300萬以下的剛需小戶型成交占比顯著提升3個百分點,超過27%。預算有限的首次置業者,正成為當前市場中相對活躍的群體。
![]()
此外,800-1000萬總價段的改善型房源成交占比也提升了約1.9個百分點。
這部分的高端改善需求,買家資金實力相對雄厚,對優質地段、品質樓盤的需求依然存在。
表面平靜之下暗流涌動
7月的深圳樓市,表面平靜之下暗流涌動。
成交量萎縮、掛牌量激增、新房供應放量,三重因素疊加,買方議價能力顯著增強。
新房競爭白熱化。
開發商推盤節奏加快,促銷手段可能更加多樣化,尤其在供應集中的非核心區域,價格競爭壓力增大。
接下來還有很大熱點新盤排隊上架,如寶中保利瑧譽、中海大運玖章花園、新世界的香蜜四季花園,盤踞在深圳灣的頂豪后海沄璽花園、東角頭中信元灣府“龍虎斗”!
二手房“以價換量”是依然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面對龐大的庫存和有限的買家,誠心出售的房東唯有在價格“割肉”,才能更快出手,像龍崗這樣的供應大戶,價格壓力尤為明顯。
而今年出讓的純居住宅地,開發商的動作也很快,聯發龍華上塘的“三角地”,以及光明中心區深振業+天健的項目,已經開始行動,對外招標。
深圳樓市的7月,是典型的“買方市場深化期”。
成交量的“冷”與剛需、部分改善需求的“熱”形成鮮明對比。
在龐大的房源庫和有限買家的博弈中,“價格”才是那把打開成交之門的鑰匙。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