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為曾奇峰老師對電影《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的品評。
![]()
愛情的不同走向
電影一開始,少女時期的“陌生女人”就被置于鄰居夫婦吵架的背景之中。男人的怒吼、女人的慘叫,把即將春情萌動的少女的心襯托得越發地單純與柔弱。我們有理由相信,那對吵架的夫婦之間也一定有過美好的愛情,男歡女愛的場景也還殘留在他們記憶的某一個角落,但是,歲月和現實使他們釋放了各自心中的惡,歡愛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彼此面目的猙獰。
電影的畫面沒有直接呈現這對夫婦是什么形象,以及他們的家是什么樣子。但可以想象,那男人絕不會有紳士的大度優雅,女人也不會像淑女一樣溫柔體貼;兩個內心充滿仇恨的人也無暇或者無意把他們的家弄得舒適整潔,因為只有心中有愛的人才會使他們所處的外界環境變得溫暖有序。
女孩和姜文扮演的記者的故事正式開始之后,有很多畫面直接展示他們在一起的背景:雪白的床單、潔凈的睡衣和早餐時令人心醉的溫馨的氛圍。這是愛所建造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萬事萬物都由愛主宰,所以萬事萬物都美好而圣潔。
但是,這同時也是一個易碎的世界。外界事物的入侵很快就可以使這個世界灰飛煙滅。比如,如果女孩開始嫉妒記者的另外的女人,那就相當于把別的女人拉到了這個世界里,而這個世界是容不得兩個女人的;再比如女孩如果要跟記者“天長地久”,形式上也許沒多大問題,但內容上就不大靠得住了:他們的世界很有可能就變成那對吵架夫婦的世界了。
這是一個把愛置于一切之上的女人。 愛給了她佛祖一樣的智慧:瞬間的美好本身就有著永恒的意義。 所以,她沒有試圖使她的愛情有一個世俗的、卻可能是很危險的結局。她發出那封信之后就死了,相信她是帶著許多美麗的東西離去的;而那對吵架的夫婦卻要陪伴丑惡活下去。誰的生命更有意義呢?
![]()
![]()
關于自尊
二十年前讀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很是羨慕男作家的艷遇;二十年后在電影院里看中國版的同名電影,心態大變。艷遇還是那個艷遇,羨慕卻不再是一樣的羨慕了。現在羨慕的,是女主人公獨立的、充滿自尊的人格。
那樣長久地、癡迷地愛著一個男人,甚至可以說是把自己的一生都搭進去了。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人格上不獨立的表現。但實際上這個女孩卻有著真正獨立的人格。 她就那樣任由自己愛著,她的愛不受男人的花心的影響,不受其他女人的影響,也不受另外一個她不愛的男人的影響,更加不受世俗的條條框框的影響。
我們可以對比著想想另外一種類型的女人的愛可能是什么樣子:男人的花心可能會使她憤怒,因為她會認為這是對她的忽略與貶低;其他的女人會被她看成競爭對手;另外一個男人的關注會使她脆弱的自尊得到暫時的安慰;她還會時時顧及到自己的言行會使別人怎么看自己;等等。所有這些,都是人格上不獨立的表現,因為這樣的女人總生活在他人和環境的影響和牽制之中。
![]()
在舞會上,男記者三言兩語就讓“陌生女人”跟自己回家了。女人的話外音說,“我不管什么自尊不自尊了”。但她這樣做這卻是最大的自尊。自尊意味著對自己的愿望的尊重。還有什么愿望比愛和被愛的愿望更重要、更強烈呢?她愛那個男人,在那個男人召喚時她如果不去,那就完全不是自尊了,說好聽一點那是“尊重他人的意愿”,說不好聽一點是“向他人或者世俗規則行賄”。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一夜歡愉之后,男記者偷偷地將一些錢放到了“陌生女人”的手包里。這個行為無意間將愛他的女人變成了妓女,同時將自己變成了嫖客。陌生女人沒有像很多人可能預期的那樣,當著男記者的面憤怒地撕碎那些錢,以表明自己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愛才那樣做的。她拿著足以讓她蒙羞的錢離開了那個不太自尊的男人,在路上遇到了男人的男仆,就把錢給了他而沒有讓那個男人看到。這是何等的自尊啊:我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妓女就可以了,你知不知道與我有什么關系呢?跟那些總是想向別人證明自己的清白的人相比,這個女人簡直有著女王般的高貴和尊嚴。
還有一個細節。背景是鄉下的湖和湖邊的草叢,女人的畫外音說:我懷上了你的孩子,我不想用孩子來要挾你,我要讓你覺得我和你的其他女人都不一樣。這也是自尊,自尊得不屑于跟凡夫俗子為伍。
男記者的艷遇,的確有讓人羨慕的地方;被一個甚至多個女人那樣地愛著,肯定是非常幸福的事。但往深處想,至少對“陌生女人”來說,男記者在某種意義上不過是一個道具而已。當然,陌生女人并不是有意這樣做。而且,在多大程度上是道具,完全取決于男記者本人。 他越是認真地回應女人的愛,他就越不會是道具,他的愛會使他自己變成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物;但如果他只是抱著“玩一玩”的態度,那自己成為玩物的命運就不可改變了。別人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愛著,你卻在那里像木偶一樣游戲,誰比誰更高明、誰比誰更有尊嚴呢?在電影院觀眾的無數雙慧眼里,誰真正像一個人一樣活著或者死去,誰活著就像死了、死了就好像從來就沒有活過,是一件再清楚不過的事情。也許不諳世事的少年會羨慕那個男記者,但稍有閱歷的人看他,會覺得他除了可憐還是可憐。
每個男人都會夢想自己能夠遇到這樣一個把愛看得高于一切的奇女子。但在進入她愛的疆域之前,你可要想好了:你必須具有與她對等的愛的能力;如果你沒有,那就別進去,因為那里面的魔鏡可以照出你人格的全部平庸、鄙俗和骯臟。
![]()
![]()
情感表達的分寸
在藝術領域,語言、文字、圖畫、聲音等等,都是用來表達情感的。情感表達的分寸感,是區分高明的和低俗的藝術家的重要標志。
很長時間以來,我都很厭惡看國內某幾位有世界聲譽的導演的作品,主要是因為他們在表達情感上缺乏分寸:少數情況下是表達不夠,多數情況下是表達過火。表達不夠會讓人憋得慌,而表達過火則更糟糕,會讓人像吃了餿了的飯菜般難受。這些導演的才氣還遠不足以把情感的表達控制在有韻味的范圍之內。
徐靜蕾的這部電影,卻把情感表達得極有分寸。有激情四溢的酣暢,也有點到為止的節制。比如女孩半夜敲男記者的門的那一段。敲了幾次后,門沒有開,女孩就坐在門前的石墻旁。過了一會兒,男記者摟著一個妖艷的女子出來,一邊走一邊打情罵俏。鏡頭從女孩的右側后切入,逐漸變成一個側面的特寫鏡頭;然后女孩轉過臉來,充滿淚水的眼睛看了男記者和那個女人一、兩秒鐘,眼中有無盡的愛戀與哀傷,然后她又轉過頭去,畫面嘎然而止。
相信看完這部電影,別的東西你可能會記不住,但女孩的這個眼神你卻不太可能忘記,因為你已經知道了這樣的眼神里有什么,但卻不是全部知道;徐靜蕾沒有給你時間讓你看到全部,好奇心會使你牽掛,所以你無法遺忘;或者說,打動你的恰恰是那些你還沒弄明白的東西。
![]()
不管是這部電影還是那篇小說原著,都是在表達一封信里書寫的故事。這是一封用生命書寫的信件, 里面有驚濤駭浪般的愛,但行文上卻極盡平淡從容。一切高貴而強烈的情感本來就應該這樣表達的,就像最珍貴的海鮮最適合清蒸一樣。表達上的惡俗會反過來敗壞情感的品質。再回想一下影片開始時的夫妻吵架,憤怒本身并非讓人厭惡,適度表達憤怒一樣可以具有美感,但那對夫妻對憤怒的肆意表達,只能讓人煩躁和惡心。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和自己的一生變成藝術品。要使你的藝術品變成爽心悅目的杰作,你需要使你的情感變得豐富多彩;而更為重要的是,你需要用你的全部智慧和耐心去駕馭和表達它們,就像徐靜蕾駕馭她的鏡頭和配音一樣。
![]()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和自己的一生變成藝術品”。沒錯,這是曾奇峰老師一直的觀念。以精神分析的視角看待這樣一部老片子,你是不是有了不一樣的啟發?不妨再跟著曾老師混一混吧!《深入潛意識:解密你不知道的人生》音頻課是精神分析資深傳播人曾奇峰首個大眾實用心理課,總結近40年臨床經驗,歷時1年打磨, 5個板塊、 30節精華音頻+文稿,讀懂8個心靈面具,解讀4種負面情緒,剖析2種家庭關系的相處之道。 從生活中最常見的家庭現象入手,原汁原味的曾氏心理學幫你打開新的思路。
曾老師畢生的追求和理想:讓精神分析那些生澀難懂的智慧成為家喻戶曉的常識。我們可以從這套課程中感受到關于父母如何制造孩子的人格、親密關系與自由的代價、沖突的煩惱與價值……曾氏精神分析帶著對孩子、家長、及每個人的關懷,對人一切行為的深入理解,讓人溫暖,同時擁有重新思考的動力。
以下為本套課程的目錄表:
![]()
BREAK AWAY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