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途經江北土城子廣場,發現街角的北都大酒店墻體上的牌匾字還在,可大門上方卻為某連鎖酒店的招牌。此前已聽說北都大酒店更張的傳聞,眼見此景,方知屬實。盡管我是吉林東關長大的人,但深知兼具餐飲住宿的北都在江北居民中的地位,想必這次更張,一定會讓許多樂于懷舊的人心頭,涌上一抹傷感之情。
北都大酒店位于土城子廣場的東南側。此廣場于1956年由遵義東路與湘潭街相交而成,當時四角曾建有月牙形花池。1958年,在街心建成直徑為29.2米的環島。因廣場地處土城子古遺址附近,故而得名土城子廣場。自廣場建成后,四個街角先后建起二商店、化肥廠工人文化宮、龍潭區政府等建筑。又因附近建有龍華副食店、吉化醫院、銀行、郵電局,因此土城子廣場很快取代了山前的勞動廣場,成為龍潭區最繁華的地段。
然而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廣場的東南側始終沒能出現媲美其他三個街角的大型建筑。從1966年的航拍照片上,只能辨識出一棟臨街月牙狀平房護衛著一塊面積不小的院落。在1975年的航拍照片上,東南角則出現了大型建筑物,此即后來的北都大酒店,因而初步推測北都大酒店為文革時期(大概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建筑物。
北都的名稱大致出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此前,吉化職工和家屬常稱呼其為“三所”。所謂“三所”為吉化公司第三招待所簡稱。據老人回憶,吉化曾有三個招待所,一所在鐵東,二所在化工醫院東側的“南一樓”,三所則是北都的前身。然而似乎清楚明了的描述,卻因一幅地圖而出現令人困惑之處。在1992年版的《吉林市工商地圖冊》中,三所沒有出現在土城子廣場東南側的街角,反倒是其南側出現了“化工公司第二招待所”的標注。
1992年地圖中標注的“二招待所”位置,在1966年時已出現了一座臨街二層樓房。關于使用這座二層樓的單位,向許多人詢問后,得到的答案竟然有區工商局、銀行、稅務所、區公安局等五種之多……莫衷一是的答案令人一頭霧水,想必此樓有過多次易主吧。
由于《吉林市飲食服務志》中記載二所在遵義路上,而1992年地圖標注二所的位置卻臨湘潭街,加之有人回憶二所在156棟北側(今臨遵義東路的農業銀行附近),故而猜測應是地圖標注出現誤差。至于“三所”,則在另一份1989年地圖中明確標注在北都大酒店位置。
直到前幾年,北都大酒店一直是集餐飲、洗浴、美容美發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豪華酒店。根據其二十年前的宣傳資料記述,酒店營業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一層是寬敞明亮的自助餐廳,以南美烤肉為特色,可同時容納200余人就餐;二層、三層是KTV餐飲包房;是首家從臺灣引進的水療浴的理想休閑之地……宣傳內容上悄然映射出一個經濟繁榮時期該有的消費景象。
我在十多年前,曾在北都大酒店參加過婚慶典禮,當時周圍的人都說這里是江北地區最高檔的慶典場所。很難想象到如今這家一度登頂江北的綜合性酒店,竟然讓一家連鎖酒店的招牌安放在正門上方。
或許這種變化中有許多經營之道是外行人很難明了。然而我接受這一變化的理由卻與什么經營之道無關——在當今世界,讓建筑物能夠運營下去,不至于閑置到年久失修,可能比簡單地滿足一些人的懷舊之情更為重要。
![]()
![]()
![]()
![]()
![]()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老友管先生、耿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