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賀衛玲 長沙報道
清晨七點半,長沙地鐵五一廣場站人流如織。李薇的背包掠過安檢儀,0.3秒,屏幕上充電寶位置已被精準標記。這套自主可控一體化智慧安檢系統堪比“火眼金睛”,正以每分鐘43人的速度吞吐早高峰人流。如同煙火里淬煉出的硬核光芒——它誕生于長沙,應用于全國各大城市。
當湖南蘇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鄧意麒的團隊遭遇“未經驗證”的冰冷拒絕時,長沙市政府一句“那我們先用!”如春雷破土,聯動國企央企資源,讓蘇科智能的智慧安檢系統不再困于實驗室。正是這敢為人先的土壤,使精密儀器走進真實的城市公共服務應用場所,掃過千萬人的背包。
當北上廣深的實驗室困于鋼筋森林,長沙的科創種子卻在辣椒味的煙火里破土——量子精密儀器校準的不僅是原子能級,更是四方夜市升騰的暖光;超算中心吞吐的何止海量數據,更有岳麓山下年輕創客滑板掠過晨風的自由。
![]()
一江兩岸,煙火與浪漫共長天一色。
煙火人間催生創新奇點
湘江兩岸華燈未眠,解放西路霓虹如瀑,這座連續17年榮膺“最具幸福感”的網紅之城,悄然將市井煙火催化為創新奇點。
![]()
最具有特色的小吃和人情味,都在夜市里綻放。
馬欄山視頻文創園里,AR技術讓沉睡千年的辛追夫人衣袂翩躚;后湖藝術園區的青年踏著滑板,15分鐘便從實驗室滑入咖啡館的暖光;望城區大澤湖380畝黃金地段,未獻給地產巨鱷,而是留給了量子科技等研發機構。
“娛樂基因不是負擔而是財富。”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的故事印證著這點。這個曾經的“廣電大本營”,如今聚集4000余家數字企業。當工程師與編導在咖啡館碰撞創意,國內首款超高清插入式微型機頂盒在此誕生,為全球超高清產業升級注入“長沙智慧”;微短劇智能譯制中心用算法拆解語言壁壘,助力中國文化出海。
香爐洲大橋如長虹臥波,橋下大澤湖濕地波光粼粼。湖南大學博士彭文罡推開實驗室窗戶,幾只禾花雀躍上窗臺嘰喳覓食——這種世界極危物種,竟成了他窗框里的日常風景。不遠處,長沙全球量子研發中心的實驗室內,國產首臺套光腔鎖頻儀正調試運行,尖端科技與田園牧歌在此奇妙共生。
彭文罡是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博士,在大澤湖創辦長沙青鵬材料有限公司。居于大澤湖畔,滿足了彭文罡對田園牧歌的所有向往。他一有時間就會去濕地公園走走,賞湖景、觀飛鳥。
“在這里做研究,總覺得離土地很近,離星空也不遠。”彭文罡的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長沙這座城市最奇妙的共生關系:煙火氣與硬核創新,在這里從來不是對立面。
與彭文罡感受相似的,還有長沙量子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CEO李丹:“選擇這里,是因為風景好、硬件好、營商環境好,片區的科研產業定位也和我們高度契合。”
量子科技聽起來高大上,但它究竟能為我們帶來什么?李丹用兩個關鍵詞給出了答案:精密測量和產業轉化。“我們的目標不僅是研發,更是讓技術落地,服務產業發展。”李丹介紹,到2030年,研發中心將累計實現5個孵化項目的產業化,預計年產值達10億元以上。
![]()
大澤湖生態新城。
一邊是飛鳥蹁躚的生態畫卷,一邊是捕捉量子波動的精密儀器,這種奇妙的共生正是長沙的獨特風景。2023年6月,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岳麓峰會發出宣言:“把長沙打造成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兩年間,這座以茶顏悅色和芒果臺聞名的“娛樂之都”,在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前進5位至第32位,科研城市排名躍升7位至23位。
文化基因的科技轉譯
三千年湖湘文化為長沙構筑了堅實的創新基礎,而湘江的滋養則賦予了這座城市敢為人先、務實致用的精神特質。
橘子洲頭的晨霧里,常有背著雙肩包的年輕人在跑步。他們中,可能有剛從海外回來的科學家,也可能是剛拿到“人才綠卡”的工程師。長沙的“青年人才創業雙肩包計劃”很實在:來創業,政府給你裝啟動資金;搞研發,實驗室設備隨便用。更貼心的是“三窗合一”服務——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居留許可、人才認定,在一個窗口就能辦完。這種誠意,讓長沙兩年時間里新增了1000余名省級高層次科技人才。
![]()
顧善植(中)團隊的這顆“金種子”正以技術破局,為長沙打造屬于自己的AI產業生態鏈。
“在北京擠地鐵兩小時才能到實驗室,在長沙我騎共享單車15分鐘。”青年創業者顧善植的“歸鄉創業記”是無數“湖湘碼農”的縮影。他的團隊在三年間完成近200個AI項目,今年更發布國內首個基于國產算力的視覺大模型“橘洲”,能在斷網狀態下生成圖像。
顧善植的創業路不是孤軍奮戰,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行業精英攜手共戰。2022年,顧善植從一線城市的研究院辭職,并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他像磁鐵一樣吸引了分別來自國防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湖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名校的11位伙伴。這些年輕人從各個地方各個崗位趕來,和顧善植一起扎根長沙。“長沙煙火氣非常濃厚,創業環境好又能享受高品質生活,它就是我們實現AI夢想的舞臺。”
剛剛過去的周末,結束一場行業會議,胡剛毅趕回長沙時,夜色已深。他腦海中激蕩著公司各類高端電磁計量儀器的產品架構,思考著改進方案。2021年,這位90后青年放棄了高薪職業,選擇來到長沙工作,從事高端測量設備硬件單板、邏輯電路的設計與開發。
彼時,還有外省的985高校、武漢長江存儲等單位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但最終還是長沙縣的天恒測控打動了他。
天恒在電磁測量行業耕耘了接近三十年,目標一直錨定在國際一流產品,高端計量儀器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超過80%,在國內已經遠遠領先于業內同行。2022年入選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是入選的唯一一家電磁測量領域的企業。
“青年是最有激情和創造力的時期,我愿和我的團隊攻克重重技術難關,把紅旗插上科學的高峰!”這是31歲的胡剛毅的夢想:“正是長沙給我們提供了實現自我抱負的‘創業場’,讓我們可以挑起產業發展的大梁。”
![]()
湘江科學城“五大建”全面封頂并進入幕墻施工階段,圖為效果圖。
一江之隔的湘江科學城工地上,起重機的吊臂劃出優美的弧線。這片正在崛起的創新高地,既建實驗室,也留濕地公園。“我們測算過,保留這片濕地,能讓周邊建筑的能耗降低8%。”規劃師指著圖紙解釋:“就像老長沙人建房子,總要給院子留塊菜地,實用又有煙火氣。”這種平衡的智慧,體現在一組組數據里:
長沙的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27%,同時連續17年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2023年、2024年長沙新增研發機構分別為731家、806家,是2022年新增研發機構數的1.9倍、2.1倍。
截至2025年5月,長沙高新技術企業達8609家,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達70%以上,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愈發凸顯,為長沙區域創新能力提升注入澎湃動力。
“雙面長沙”的螺旋式進階
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規劃的背后,長沙正發生兩種模式的轉型:其一,制造中心往研發中心的融合轉型;其二,生產中心往生活中心的融合轉型。“雙轉型”驅動城市功能和創新能級的螺旋式進階。
長沙的引力場有著精妙的配方:國防科大、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58所高校輸送智力血液;房價收入比保持全國省會最低;連續獲評“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當市政府推出“青年人才創業雙肩包計劃”——從場地支持到千萬級種子基金,青年人才真正實現“背著電腦就能創業”。
如果說產業體系優勢是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根骨,那么包括營商環境、人文環境等在內的,則是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血肉。他們一同構成了長沙的根基。近些年來,長沙的經濟發展與煙火氣息、人文氣息相互融合,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詩與遠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文氣息對創新的賦能,再加上煙火氣對城市的整體賦能,人民幸福感的增強,長沙的城市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最終形成人與城雙向奔赴的良性循環。
![]()
位于岳麓山下的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牽頭建設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
如今,文化娛樂與硬核制造的“雙面長沙”形象,被“研發”這一紐帶連為一體,形成輿論場上的疊加效應,長沙歡迎研發,不限賽道,有夢你就來。
橘子洲頭、五一廣場人潮如織;四大實驗室的數據中心里,服務器的指示燈正規律閃爍。兩種流動,一種有形,一種無形,卻在這座城市里達成了奇妙的共振。
從“心憂天下”到“科技向善”,從“霸得蠻”到“耐得煩”攻克卡脖子難題——當量子精密儀器凝視著窗臺禾花雀振翅的軌跡,一種新的城市敘事正在發生。
所有改變世界的偉大算法,終究要匯入溫暖的人間煙火。長沙的魔力,正在于讓實驗室的冷光與街巷的暖意,在湘江的懷抱里融為一體——科技不是煙火的對立面,而是煙火深處升騰的璀璨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