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東北大學 6 名大學生不幸離世的事件中,媒體最初的報道用詞著實引發了諸多爭議。將學生們墜入充滿腐蝕性藥劑、高溫且處于攪拌狀態的礦漿這一極其慘烈的情況,簡單歸結為 “溺亡”,而對死里逃生卻肢體遭受嚴重傷害的老師僅表述為 “受傷”,這種表述實在太過輕描淡寫。只要看一看浮選槽的圖片,就能深切體會到掉進去的人所承受的痛苦與絕望。
![]()
從本質上講,這是一起重大責任安全事故,可僅看初次媒體報道,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只是普通意外。業內人士明確指出,“浮選槽中礦漿具有腐蝕性和高溫風險,人掉進去基本沒有生還希望” ,如此危險的環境,學生們卻因格柵板脫落而墜入其中,這背后的安全隱患究竟為何長期未被察覺?
![]()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東北大學作為一所 985 高校,在教育資源、安全管理意識等方面理應有著較高的標準;而中國黃金作為知名大企業,在安全生產規范、設備維護等方面也應處于行業前列。但就是這樣一個重點院校與重要企業合作開展的實習項目,竟釀成了這般嚴重的事故,實在讓人痛心疾首。
![]()
這起事件提醒著我們,無論是學校還是企業,在組織學生實習實踐活動時,必須將安全放在首位,全面排查各類安全隱患,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同時,媒體在報道此類事件時,也應更加嚴謹、準確,如實反映事件的嚴重程度,讓公眾了解事件的全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