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賽道上,中國品牌高歌猛進,銷量榜單上自主品牌風光無兩。然而,當我們為“彎道超車”而振奮時,一組冰冷數據卻如芒在背:2024年,中國77家車企的利潤總和,尚不及豐田汽車一家的半壁江山!這觸目驚心的77:1,無情地撕開了產業表面的繁榮。
最近朋友圈刷到一篇長文醍醐灌頂,原來這才是中國品牌遲遲無法向上突破的核心原因!
如今,新能源浪潮看似顛覆了格局,但“內卷式”價格戰讓整個行業在增量市場中競相割肉求生。更關鍵的是,高價值的三電系統、高端芯片、精密傳感器等核心命脈,仍被牢牢掌握在國際巨頭手中——我們沖鋒陷陣,利潤的皇冠卻戴在他人頭上。
困局之中,蔚來的選擇如一把利劍刺破迷霧。當行業沉溺于配置堆砌與營銷內耗,蔚來卻將重金和雄心投向真正的“硬骨頭”:自研激光雷達架構、定義車載智能芯片、攻堅線控轉向技術、打造原生操作系統...這些領域曾是跨國巨頭的絕對領地,每一步突破都意味著“從0到1”的艱辛硬懟,意味著李斌口中“只有投入,沒有收入”的漫長隧道期。
蔚來的意義,遠不止于技術本身。它以近乎悲壯的堅持向全行業宣告:中國汽車產業要擺脫“大而不強”的利潤詛咒,跳出內卷死循環,唯有掌握核心科技這一條路可走。利潤的差距本質上是技術深度與創新高度的差距。而這一點正是我們國家新質生產力向上突破的關鍵,正因如此,最近一兩周央視高頻點贊蔚來,正是因為它打開了中國企業向上卷的通道。
![]()
![]()
![]()
中國汽車產業要實現真正的超越,也必須涌現更多如蔚來般敢于挑戰技術無人區的“破壁者”。唯有在核心技術的高地上構筑起不可撼動的護城河,才能將龐大的市場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與尊嚴,最終填平那道觸目驚心的鴻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