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馥莉
文丨談古論今
大家好,這里是談古論今。
宗家的豪門爭產鬧劇,真的只是非婚生子爭遺產這么簡單嗎?
非也。
宗慶后去世的17個月后,三個陌生的姓名——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突然出現,不僅索要21億美元的信托基金,還要橫插一腳,動宗馥莉繼承的價值350億元的29.4%的集團股權。
這三個美籍華人宣稱是宗慶后的兒女,是宗馥莉同父異母的兄妹。
隨后,據鳳凰網財經爆料,宗慶后可能還不止這四個孩子,一位與宗家來往密切的知情人透露,宗慶后除宗馥莉外,可能還有六個孩子!
吃瓜群眾一下子都懵了。
過去的37年,宗慶后“一妻一女”的形象被視作中國企業家的道德典范,如今這個苦心營造的形象驟然崩塌。
很多朋友覺得,三兄妹只是想爭資產。殊不知,這背后的“血緣資本主義”,想讓宗馥莉出局。
什么是“血緣資本主義”?
它是一種中國特色的企業組織形式——表面看,它運用的是現代公司的制度,實際卻到處充斥著宗法社會的味道,它依據血緣來明確權力、借助親情來保持忠誠。
在創始人還擁有強大管理能力的時候,這套體系確實造就了諸多商業奇跡。
根據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的數據顯示,未來5年里,約有75%的家族企業會面臨交接班,這是改革開放以來范圍最大的財富傳承,娃哈哈的情況,只是暴露在大家眼前的第一槍。
在公開的報道中,宗慶后的家庭是簡單且幸福的,一妻一女的典范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宗馥莉生于1982年,在14歲時赴美國求學,2004年學業完成歸來,順其自然地進入了哇哈哈。好像一切按部就班,就能接管父親的公司。
但豪門豈會如此簡單?宗家的真實情況遠比表面看到的復雜很多。
早在1996年宗馥莉留學那會,她的“監護人”就被安排為杜建英,巧的是同年杜建英在美國就和宗慶后生了個孩子。
大概從那時開始,宗慶后就有意開始疏離宗馥莉母女,為杜建英上位做好安排。
杜建英可沒那么簡單。
翻開工商注冊登的信息,一張隱秘的關聯網絡出現在大家眼前——杜建英憑借著12家的關聯公司,間接掌控了宗家29.4%股權中的18.7%。
而在多家娃哈哈的子公司里,杜建英和她的孩子宗繼昌、宗婕莉均都掌握著不小的話語權。
這就是“血緣資本主義”的顯著特征,在這個體系中,血緣關系和股權結構往往都進行著相互依托。
2024年下半年,娃哈哈的股權結構進行了新一輪談判,最終敲定:國資占46%,宗家占29.4%,職工持股24.6%。
但是,在“血緣資本主義”的環境里,這些都只是賬面數字。
宗慶后在世之時,依靠著個人的聲望以及對產業鏈的掌控,宗家始終掌握著哇哈哈的實控權。宗馥莉很清楚這個情況,若真要繼承父業,她就要拿下國資。
但就在此時,杜建英采取了行動。
她不僅公開提出政府股權需通過招標進行轉讓,還表明有接手的意向,據知情者透露,如果接手順利,再加上三個子女的訴訟所得,加上她原本掌控的5.5%持股,勢必會超過宗馥莉。
于是,這場“血緣資本主義”的矛盾全面爆發,“太子D”和“影子股東”的較量拉開帷幕。
宗馥莉代表著“太子D”,她從小接受精英教導、被認定為標準的接班人。按外界的宣導,她“名正”而“言順”。
但“血緣資本主義”有另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它還催生出另一種力量——“影子股東”。
這些人通常包含私生子、情婦等,他們會借助隱蔽的利益安排,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掌控實際權力。即便沒有正式的身份,他們也有著實實在在的資本。
杜建英可以算是典型的“幕后股東”,二十多年里,她不斷在娃哈哈的體系內游走,表面上是高管,實際上儼然成為了“二把手”。
宗慶后在世時,可以強勢掌控這兩種力量。
他既是“太子D”權威的根源,也是“影子股東”利益的維護者。但當他離世后,這種微妙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這時候,“太子D”會援引法律、占據道德,要求繼承一切,包括事先分好的不屬于自己的那一份。
但“影子股東”同樣有血緣聯系,面對“太子D”的咄咄逼人,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爭取自己的蛋糕,脾氣不好還有實權的,更會倒打一耙,進行“逼宮”。
這無關道德,而是“血緣資本主義”的天然缺陷。當一個現代商業組織試圖用前現代的血緣關系駕馭、用人治替代法治時,悲劇就已經注定。
宗馥莉自然不會坐以待斃,2024年3月,她舉起了屠刀。
第一刀,人事換血。
集團里的元老,潘家杰、吳建林、余強兵,一個個的都“退休”換成了宏勝系,自上而下,宗馥莉毅然而然地對哇哈哈進行了大換血。
甚至,在一次內部高管會上,宗馥莉的親叔叔宗澤后還氣地當場發作。
事后,宗澤后對媒體直言不諱:“她從小就很自私,六親不認。要那么多錢干嘛?天堂又不能使用。”
但在“血緣資本主義”的世界里,“六親不認”或許才更合理。
第二刀,業務遷移。
2024年末,哇哈哈12個省份的經銷商被迫改簽宏勝,15家工廠被關停,取而代之的是宏勝的新基地。還一度造成娃哈哈的產能告急,不得不找競爭對手今麥郎代工。
最具代表性的還是商標之爭。
彼時,宗馥莉想要轉集團的387件商標,很快被國資以“涉嫌流失256億國有資產”給阻止了,但她回頭就注冊了“娃小宗”等新品牌,完全擺脫了血緣束縛。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
2006年,宗慶后與達能交鋒之時,也玩了這一套,將原來的體系全部架空了。不同之處在于,父親是為了民族品牌進步,閨女只是為個人掌權。
今年年初,宗馥莉站在年會的聚光燈下,宣布了一系列振奮人心的數字——
哇哈哈2024年營收700億,增長了40%,重回行業第一。她的個人財富也從808億飆升至1250億,增幅55%。
數字很美好,背后卻很殘酷。
當宗馥莉用“去血緣化”守住了控制權,
當員工的“家人”身份可以隨時被剝奪,
當叔叔公開指責侄女的“六親不認”,
娃哈哈的靈魂也已經死去。
更殘酷的是,
75%的中國家族企業,也將面臨哇哈哈的問題。
到時,又有多少人會成為今天的宗馥莉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為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