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業智能化、工業化轉型過程中,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海龍”)依托其模塊化集成建筑技術(MiC),受到行業關注。7月9日至10日,以紅星路小學國際部校區綜合樓擴建項目為樣板,合肥市接連迎來經驗交流、省級調研、行業觀摩三場活動,共同聚焦模塊化建筑集成技術(MiC)技術。
![]()
模塊化建筑集成技術(MiC)是中建海龍技術體系的核心。該技術將建筑按功能拆分為完整空間模塊,在工廠內完成結構、管線、內裝等系統的集成。中建海龍安徽基地副總經理劉新偉指出,MiC將建筑按功能拆分為完整空間模塊,在工廠高度集成結構、管線、內裝等系統,現場進行高效組裝,使集成度大幅提升,實現快速建造、綠色低碳、智慧集成,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在紅星路小學國際部校區綜合樓擴建項目中,該技術的應用使項目裝配率達到90%以上,工廠生產的模塊精度為現場組裝提供了基礎。
模塊化建造的效率在廬陽區得到體現。7月9日,合肥市裝配式模塊化建筑現場交流會在此舉行,會議聚焦模塊化建造帶來的效率提升。廬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牛欣松提供的數據顯示,區內多所采用模塊化技術的建筑,結合BIM技術和智慧工地系統,縮短了工期,減少了現場建筑垃圾。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李祥披露,2024年合肥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比46.9%,產業鏈產值近千億元,模塊化技術在其中發揮了作用。
7月9日下午,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尹宗軍帶隊調研紅星路小學項目,考察裝配式模塊化建筑及“中國建造(安徽)互聯網平臺”的應用情況,對項目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將其定位為安徽省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可復制樣板”。該項目通過省級互聯網平臺實現設計、生產、施工、監管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指揮中心整合無人機航拍、環境監測、人員考勤等數據,BIM技術應用于工廠生產和現場安裝,工廠MESS系統追蹤構件全生命周期,現場采用AI智能灌漿、揚塵噪聲監測等技術保障工程品質。
中建海龍的技術在推廣應用方面具有潛力。中建海龍安徽基地副總經理劉新偉在主題報告中介紹了公司的模塊化產品體系及創新實踐。廬陽區計劃將模塊化模式推廣至保障房、應急設施等領域,這意味著中建海龍的技術可能在更廣泛領域得到應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