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3737字,閱讀時間16分鐘
預定一輛車,你希望多久能提到車呢?
一般人的想法肯定是越快越好,最好當天就能開上。在“期貨車”盛行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顯然不太可能。我們咨詢了上百位消費者,很多人都表達了“3個月是極限”的觀點。
只能說,這些人近幾年是開不上小米的車了。因為即便是一年多前上市的小米SU7,現在最快提車也得33周,也就是8個月。而近期上市的小米YU7,標準版更是要等上一年又兩個月。
小米YU7只用了3分鐘就已封神,這在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史中,都是罕見的。但與此同時,漫長的交付的周期,也引發了網友和消費者的關注和吐槽,甚至已經有一撥人聯名要退定金了。
![]()
圖/小米YU7 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臺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事實上,在汽車行業中,交付周期漫長的現象時有發生。
從半年到一年,甚至個別車,車主的等待時間竟長達3年……這些車型或因高端品牌定位、獨特性能,或憑借舒適駕乘體驗等優勢,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成為市場爆款。
只是,對于消費者而言,等上一年真的值得嗎?一年之后,心心念念的車還能滿足下訂時的需求嗎?
1.讓消費者甘愿等上一年的車
小米YU7徹底火了,但隨后長達一年的交付時間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小米汽車App顯示,小米YU7標準版鎖定訂單后最快58-61周交付,也就是說,小米YU7標準版的交付時間已經超過了一年,最長需要一年兩個月的時間。
YU7 Pro和YU7 Max的鎖單交付時間,盡管比YU7標準版的時間要短,但也分別達到了52-55周和41-44周,基本上也都需要在一年左右。
![]()
圖/小米YU7交付周期(波動)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這也不怪網友吐槽“提車之后,購置稅都執行新的政策了。”
其實不光是剛剛上市的小米YU7,就連已經上市了一年多時間的小米SU7,也仍需要等待超過半年時間。
小米汽車App顯示,小米SU7標準版、SU7 Pro版和SU7 Max版鎖定訂單后最快交付時間分別為38-41周、35-38周和33-36周。
![]()
圖/小米SU7交付周期(波動)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消費者滿懷期待下訂愛車,卻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期,不免會讓人心生不悅。但事實上,讓消費者等待一年半載的車并非只有小米汽車。
根據公開信息,目前,預訂蘭博基尼頂級車型Revuelto的顧客,需耐心等待兩年多,即到2027年才能提車,也就是2027年。而作為蘭博基尼的主力車型的Urus,訂單也已經排至2026年。
![]()
圖/蘭博基尼Revuelto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同為豪車陣營的保時捷Panamera,作為資深的豪華跑車代表,從訂車到提車向來保持著半年左右的周期。
![]()
圖/保時捷Panamera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除此之外,另一豪車典范勞斯萊斯旗下的勞斯萊斯Spectre閃靈車主,在經過了漫長的十幾個月等待之后,或許也終將迎來“收獲期”。
作為勞斯萊斯的首款純電轎車,Spectre系純手工打造,產能有限,再加上訂單量的增長,便出現了整個交付周期有所拉長的情況。此前,勞斯萊斯CEO Torsten Müller-?tv?s表示,現在(2023年)預定Spectre,要在2025年才能拿到車。
或許也是因為等待時間太久,知名車評人陳震在一個多月前提了輛二手勞斯萊斯閃靈。
![]()
圖/勞斯萊斯Spectre閃靈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在MPV領域,也有一些現象級車型出現過交付時間較長的情況。以豐田的埃爾法、威爾法以及塞納為例,2023年,即便在日本本土,新款豐田埃爾法和威爾法下單后提車的等待時間可能不是3個月或者6個月,而是長達3年。在國內,如果找到平行進口商,的確不需要那么長的等待時間,但卻需要加價25萬元才能提到現車。
![]()
圖/豐田埃爾法--威爾法--塞納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有沒有一款和小米YU7價位接近,也深受消費者喜愛,愿意等待半年以上呢?有,3年前的特斯拉model Y,部分車型交付時間達到了24周。而現在,它的交付時間僅為1-3周。
![]()
圖/特斯拉Model Y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2.這些車為什么會姍姍來遲?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盡管這些“遲遲未交付”的車型分屬不同品牌、定價區間差異顯著,甚至動力模式也不盡相同,但它們存在一個最根本的共通點——均為細分市場的爆款車型。
這些車型要么憑借高端的品牌形象,要么依靠突出的性價比等優勢,在同級別車型中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最終成為“一價難求”的熱門選擇。
小米YU7自發布以來熱度飆升,成為“無法容忍平庸的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人”“雙肩扛著責任,內心仍有遠方的人”的心儀之選;
![]()
圖/小米YU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蘭博基尼Revuelto作為頂級跑車,憑借卓越的動力參數與獨特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在超跑愛好者中備受追捧;
豐田埃爾法則在MPV領域以舒適的駕乘體驗和品牌影響力,成為該細分市場的標桿車型。
除了車型本身熱度高之外,供應鏈韌性不足與生產制造周期等客觀限制,也是導致交付延遲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芯片產地遭遇疫情封鎖,使得車規級芯片供應大幅減少,而芯片作為汽車電子系統的關鍵零部件,其短缺直接影響了整車的生產進度。
而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交付時間還受到動力電池的影響。
以小米SU7為例,2024年5月之前,其標準版搭載的是比亞迪旗下弗迪工廠提供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然而受電芯產能不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小米SU7標準版的交付時間大幅延長。
為解決這一問題,自2024年5月25日起,小米增加了標準版的電池供應商,引入了寧德時代的電池。此后,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小米SU7標準版開始交付到消費者手中,得益于寧德時代較強的產能保障能力,小米SU7的交付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
當然,小米汽車的交付慢,主要還是受當前的產能規模影響。其亦莊工廠產能極限是30萬輛,二期工廠剛剛竣工,規劃產能是15萬輛。即便是開足馬力,今年的交付量也不會超過40萬輛。要知道,小米SU7還有超過14萬輛訂單未交付,而小米YU7開售18小時的鎖單量已超過24萬輛。
![]()
圖/小米YU7鎖單突破24萬臺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這對于小米汽車來說,簡直就是“幸福的煩惱”。除此之外,像勞斯萊斯Spectre這一類的手工定制車型,其本身就存在著生產周期較長的客觀問題,再加上生產制造環節存在的諸多局限,比如當新車型投產初期,生產線需要進行大量工藝調試工作,工人對新生產工藝的熟練度也需要逐步提升,這些問題都會進一步導致產能爬坡緩慢。
如果說上述問題對交付時間的影響是可預期的,那么基于社交媒體上的熱議或者明星效應等突發因素帶來的訂單脈沖式增長,則會造成車企對市場需求預測的失誤,從而也使得交付延遲。
3.等上一年,真的值得嗎?
在當下汽車市場,新車的發布節奏和頻率甚至已經超過了手機市場,一周內多達十數款的新車陸續上市。在這一大背景下,為了一款車,等上一年,真的值得嗎?
近日,在北京五棵松華熙·LIVE小米之家,一位正在排隊等候試駕的年輕人告訴我們,父母名下都有指標,現在家里開的兩輛車也均為油車,但由于自己和媽媽對小米品牌的喜歡,以及小米YU7的顏值,再加上自己剛剛畢業這個時間點,就打算置換其中一輛。
![]()
圖/北京五棵松華熙·LIVE小米之家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因為不著急用車,所以即便等候的時間長,我們也還是選擇來門店試駕,然后下單。”
和上述年輕人一樣,對品牌的熱愛,成為不少消費者甘愿等候半年、甚至一年的主要動力。尤其是小米,其在進入車圈之前,已經在智能手機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忠實粉絲,而這些粉絲隨著小米的發展一起成長,儼然到了具有一定購買力的年紀。
擁有兩輛油車的崔先生,同時也是小米的粉絲,“從手機到智能家居,我家幾乎全是小米的產品。小米SU7上市的時候,我就想下訂的,但是由于我身材比較高大,試駕時略顯蝸居。現在,終于等到了小米YU7上市,所以,即便要等上一年,我也得下單。”
![]()
圖/小米SU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所以說,愿意等的消費者除了情懷外,還得“不差車”。
當然,情緒價值也是消費者購買這類“期貨車”的原因之一。網絡上流傳一句話,沒人可以同時擁有庫里南和自卑,而庫里南從訂車到提車也需要一年時間。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購買小米YU7或許更為現實。朋友圈里,一些憑借手速成為首批車主的好友,毫無疑問是當晚的“流量明星”。
與看中情緒價值不同,曹先生在選車時,更為理性。“我其實沒有說非要購買小米YU7,但小米金融的一些政策挺劃算,而且等車的時間長,我還能再攢攢車錢,壓力更小。”
曹先生直言,“我看很多人提到什么沖動消費,回頭冷靜下來5000塊錢定金就沒了?其實不然,現在各大品牌都在‘搶消費者’,已經有不少品牌明確表示愿意為消費者這5000元買單,所以怎么著都不虧。”
曹先生進一步補充道,如果非要說小米汽車和其他車企的優勢,那可能就是“不降價”。
的確,雖然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已經有消費者開始忽視二手車價值,但市場保值率依舊是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車時關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4月,主要純電動車保值率榜單中,小米SU7一年車齡保值率達到88.7%,排在榜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價格戰火熱的當下,小米SU7上市一年多,沒有降價。較高的保值率意味著消費者在未來換車時能夠減少損失,從長期來看,增加了車輛的性價比。
![]()
圖/主要純電動車型保值率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但,并不是所有消費者都會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拿到新車之后,收獲喜悅。
前段時間,關于小米SU7實車與宣傳不符的相關新聞屢見不鮮,“等了半年,才開了一個月就出現前杠大燈處鼓包”“虛假宣傳”“太失望了”等聲音,在社交平臺的此起彼伏。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為值得消費者關注的問題。
現在買車,越來越像買手機——硬件剛到手,軟件就可能迭代好幾輪。這就是“軟件定義硬件”的時代,車子的好壞,也越來越看軟件能玩出什么新花樣。
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你訂的車得等一年。這一年里,車企的軟件團隊可沒閑著,新功能、新體驗已經迭代了一次又一次。因此,當你終于開上等了一年的車時,極有可能出現使用的是老硬件配置,這就會出現“老硬件跟不上新軟件的‘胃口’,到手時可能連最新的功能都用不了”的現象。
所以,現在買車不光看當下配置,還得想到:等車的這段時間,它能不能跟得上軟件升級的節奏?不然,等來的可能是一輛剛落地就落伍的車。
如此來看,在汽車市場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消費者在面對熱門車型漫長的等待周期時,需要綜合考慮品牌、技術、社交需求、使用體驗、保值率等多方面因素,權衡利弊后做出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