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臭味的物質有很多,奇臭無比的物質也不少,但要說最臭的物質,那硫代丙酮毫無疑問可以居于榜首。
在世界歷史上,有記錄的硫代丙酮合成事件只有三次,而且每一次合成的劑量都不大,但由此而引發的騷動卻都不小。第一次是在1889年,德國的化學家尤金·鮑曼和埃米爾·弗洛姆在德國弗萊堡的實驗室中制造三硫代丙酮,這是一種帶有一定臭味的化學物質,但臭度可以接受,而在合成的過程中意外產生了微量的副產品,也就是硫代丙酮。
![]()
就是這一點點的硫代丙酮,很快就導致實驗室800米范圍內的人們開始大面積出現惡心、嘔吐的情況,有些人甚至暈倒了。
當時人們并不知道這股味道從何而來,只知道它惡心得令人窒息,而且這股臭味擴散得很快,人們陷入了恐慌,最終整個城鎮的人都被迫撤離了。在兩位化學家首次合成了硫代丙酮之后的第二年,利茲白廳肥皂廠的化學家們便通過裂解環狀三聚體三硫代丙酮的方式,合成了硫代丙酮,這就是硫代丙酮的第二次合成。這一次化學家們發現硫代丙酮不僅臭得令人難以忍受,對其進行稀釋,也絲毫不能減少臭味,反而還使氣味變得愈發難聞了。
![]()
在這次之后的很長時間里,都沒有人再次嘗試合成過硫代丙酮,直到1967年,一家英國的實驗室再次試圖合成硫代丙酮,他們的目的是讓硫代丙酮成為一種商用聚合物的潛在來源。
這次實驗對硫代丙酮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確認了硫代丙酮的濃度越低,氣味反而越難聞,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只需要微量的硫代丙酮,就可以讓一個城鎮的人被迫撤離了。在這次實驗中,有一個瓶子里的硫代丙酮發生了十分微小的泄露,結果很快在180米外的建筑物中工作的同事就聞到了味道并產生了惡心的感覺。
![]()
硫代丙酮為何如此之臭呢?
所謂香味或者臭味,并不是物質的內在屬性,而是我們感知器官所產生的一種信號。簡單來講,在我們的鼻子中存在著數以百萬的受體細胞,其中有一部分受體是積極的,當它們遇到某種物質時會被激活,于是就會產生出“香”的信號,而另有一部分受體壞死消極的,當它們遇到某些特定的物質時也會被激活,于是就會產生出“臭”的信號。
![]()
這些受體細胞存在的本質意義是幫助我們識別對身體有益或有害的物質,但世間物質種類繁多,有些物質中雖然也包含著有害物質中某些常見的成分,但本身并無害處,所以有時就會發生錯漏。
于是有些食物聞著臭但吃著香,而有些物質雖然聞著香卻不能吃。回到硫代丙酮的問題上來,它之所以臭,主要就是因為其中含有硫。硫代丙酮是一種典型的含硫化合物,而含硫化合物基本上都是帶有臭味的,這是因為人體嗅覺細胞中很多消極的細胞都可以被硫激活,從而產生出“臭”的信號。
![]()
可以說人的嗅覺對硫非常敏感,其中特別的地方就在于,分子量越低的含硫化合物,反而更能夠刺激人的嗅覺產生“臭”的信號。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三硫代丙酮只是帶有少量的臭味,而硫代丙酮的臭味卻能夠驚天動地。好在,硫代丙酮是一種不太穩定的化合物,它在室溫下很容易轉化為其它化學物質,可能生成三聚體三硫代丙酮,也可能生成為一種白色固體形式的聚合物混合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