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重磅:全球首例!復旦科學家團隊通過腦機接口,使失明動物恢復視覺能力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在6月6日宣布,通過腦機接口技術開發了一種光譜覆蓋范圍廣泛的視覺假體。這項技術在實驗中使失明動物恢復了可見光視力并擴展了其視覺功能。研究表明,無需依賴外部設備,該假體可以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重新激活視網膜上的神經細胞。然而,由于醫學倫理限制,這項技術暫時不會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種假體技術可能帶來倫理挑戰,并且突破人類天然視覺的物理極限。
首次!國際生殖遺傳學年會在長沙舉行,助力更多健康寶寶誕生
本次國際生殖遺傳學年會在長沙舉辦,標志著中國中部地區首次承辦這一盛會,體現了生殖醫學與遺傳學領域的國際合作與創新發展。大會探討了遺傳性腫瘤和罕見病綜合防控策略,強調生殖細胞基因缺陷對疾病發生的影響,并提出“長沙模式”以預防為主。然而,慢性病和生殖疾病的源頭防控依然面臨挑戰,需多學科協同合作,以提高輔助生殖成功率。
PNAS丨王璐團隊揭示轉錄因子Jund動態協調順式調控元件促進內皮造血轉化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王璐團隊在PNAS發表研究,探討轉錄因子Jund在內皮造血轉化過程中的作用。他們發現Jund與Hoxa9a協同抑制生血內皮細胞的內皮特性,促進造血命運獲得。研究解析了順式調控元件與轉錄因子結合動態變化機制,為理解造血干細胞發育提供新視角。這一發現對于未來開發相關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鄭州大學發布肝癌研究新成果:免疫抑制機制新發現,治療靶點鎖定
鄭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Advanced Science》上發表了關于肝細胞癌(HCC)的研究成果。研究揭示出HLA-DR?腫瘤細胞與HBV相關HCC中的CD8? T細胞耗竭關聯,并且這些細胞可能導致免疫抑制微環境的形成。臨床數據顯示,HLA-DR?腫瘤細胞比例高與不良生存結果相關,特別是在PD-L1表達升高時。這一發現突顯了HLA-DR?腫瘤細胞作為HCC免疫治療潛在預測標志物的重要性,并為未來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方向。
英國醫生嘗試用人糞制藥消滅超級細菌
英國一個醫療團隊正在嘗試利用健康人糞便加工成凍干粉,為感染超級細菌的患者提供治療。這種療法依賴于糞便中的有益細菌以減少或消滅腸道中的超級細菌。試驗顯示,服用含有糞便凍干粉的膠囊后,一些患者體內的超級細菌顯著減少。盡管這種療法顯示出潛力,但仍需進一步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Cell Rep|周帆團隊揭示胚胎著床期DNA甲基化與轉錄的動態共舞機制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在2025年6月3日發表于Cell Reports的一篇論文揭示了早期哺乳動物發育過程中存在顯著的DNA甲基化和RNA表達動態變化。研究指出,父母源性DNA甲基化差異在胚胎發育中異步消失,但其具體影響仍未完全解明。此外,啟動子甲基化模式顯示出基因表達的非經典正協同特征,這一發現為理解表觀遺傳調控提供了新視角。然而,研究尚未明確這些基因組變化在物種間的保守性及其對譜系命運轉變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