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一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海南)低碳韌性城鄉科技博覽會在海南海口順利召開。中海建筑有限公司承建的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建設工程(一期)項目(下稱“計量院項目”或“項目”)作為零碳建筑標桿案例受邀參展。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海龍”)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在計量院建設工程中,構建起覆蓋設計、建造、運營全周期的零碳建筑體系,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創新樣本。
![]()
中建海龍構建的"混凝土模塊化+智慧建造+新能源集成"技術矩陣,徹底改變了傳統建筑模式。其自主研發的混凝土模塊化建筑技術(C-MiC)將1號樓分解為32個模塊,在工廠完成主要建造工序,使現場施工效率大幅提升,降低材料損耗。這種建造方式不僅縮短工期,更通過標準化生產實現精確控碳。
該項目采用中建海龍原創的MiMEP機電模塊化技術,通過BIM正向設計實現機電管線數字化拼裝,將傳統施工現場的管線"打架"難題化解于虛擬空間。項目數據顯示,該技術使人工投入減少60%,安裝廢棄物下降80%。這種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標志著建筑行業進入智能制造新階段。
新能源系統集成方面,項目將光伏發電、高效儲能、直流配電與柔性用電有機融合,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的效率與靈活性。3號行政樓憑借樓宇光伏系統實現能耗產銷平衡,成為城市近零碳建筑的建設范例,驗證了建筑能源自主化的可行性。
此外,項目在項目部中首次示范應用光儲直柔系統,配置高效設備進行能耗監測,綠電使用比例超40%,實施期間累計減少1042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成為榮獲深圳市光儲直柔試點建筑稱號的首個臨時建筑。
中建海龍以綠色科技與低碳設計雙輪驅動,通過創新技術集成與系統性能效優化,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減排領域樹立起"智能建造+生態運營"的雙重標桿。在全球碳中和競賽中,中建海龍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深圳計量院項目不僅是一座零碳建筑,更是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孵化器。
當模塊化建造遇見數字技術,當建筑表皮轉化為能源工廠,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一個行業生態的蛻變。這種變革正在重新定義建筑的本質——從能源消耗體轉為能源生產者,從環境負擔轉為生態伙伴。隨著"雙碳"目標深入推進,這種以科技驅動的綠色革命,必將重塑未來城市的天際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