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醍醐”,和西藏保持聯系~
![]()
嘎德首次西藏個展“夢瑜伽”將于2025年5月18日在吉本崗藝術中心掀啟帷幕。這也是吉本崗藝術中心舉辦的首個西藏本土藝術家個展,著名策展人栗憲庭先生擔綱策展。
“睡夢瑜伽”是一種修行方式,在睡眠中保持覺性,以幻修幻——這一古老智慧恰是理解嘎德四十余年藝術實踐的關鍵線索。
作為西藏本土最富創造力、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嘎德曾以“新經書系列”(2003)、“冰佛”(2006)等標志性作品,將西藏當代藝術帶入全球化語境;卻又在“創新”20年后,執筆臨摹古畫,回歸喜馬拉雅繪畫傳統。他如修行者般在傳統與當代、本土與全球的重重幻象中保持覺知,最終在筆尖與心性的交匯處,證悟藝術的真實之境。
當我們步入吉本崗的百年神圣空間,凝視“黑經書”上的壇城圖像與世俗的欲望輪廓相互嵌套,從空隙間流淌出的金色投影如同不滅的靈光,指向超越性的精神維度。
展覽前言
銅鍋里的青焰
文 | 盛立宇博士
嘎德是醍醐認識的第一位西藏當代藝術家。
12年前的12月份,大雪紛飛的冬夜,嘎德和扎諾請兩位素未謀面的上海青年:我和張俊彥,第一次品嘗了藏式火鍋,有效地緩解了高反。銅鍋底部的煤炭在鍋頂噴射出青焰,釋放著220伏電磁爐無法復制的能量。
后來聽說,“那若六法”中有一種核心法門“拙火定”,通過調控氣脈、呼吸和觀想,可以在身體內部升起巨大的熱能,直至烘干零下十幾度濕透的衣服。
似乎是這種能量,一直埋藏在嘎德的生命底部,血脈之中。
![]()
![]()
![]()
嘎德,佛珠系列
2013-2017
佛珠、牦牛絨布
左右滑動查看
這是吉本崗藝術中心舉辦的首個西藏本土藝術家個展。嘎德不僅是本土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也代表著從八十年代開始,人文主義的復興延續至今的脈動。那是裴莊欣搶救性臨摹大昭寺和乃瓊寺壁畫的年代;羅伯特?勞森伯格騎著自行車在拉薩街頭晃悠,在革命展覽館舉辦了個人展覽;貢嘎嘉措從中央民大學習水墨回到拉薩,在甜茶館連續舉辦了三屆“甜茶館畫派聯展”。來自各個民族、乃至西方的藝術家們,共同在全球化來到西藏前夕,編織起一張來自西藏的精神地圖——西藏傳統如何用當代藝術的語言進行轉化。
如同看到拉姆拉措的湖面,需要先爬到五千米的崖口,并且等到云開霧散。西藏當代藝術對外界來說,也有一片面紗需要去除:對于西藏的“東方主義迷思”,獵奇式的景觀,和他者的想象。
有一次,一位內地藝術家來到西藏問嘎德:西藏當代藝術是否有表達宗教題材之外的主題?嘎德毫不遲疑地回應:當然,一直如此。對西藏的當代藝術家們來說,今天的創作,從來都是高原民族對自己生存狀況的理解和表達。
從師從西藏美協主席韓書力、到西藏大學藝術系、中央美院,再到紐約的游歷,藏大任教,嘎德曾經是藏大最年輕的大學生,天才少年。經歷了學習傳統、背離傳統,到退休之后重新臨摹古畫,他以從容的姿態穿行于多重文化維度,在所謂“本土”和“全球”的媒介中,實現了西藏傳統藝術的“創造性轉化”。他和他的同代藝術家們正以實踐證明:西藏當代藝術,既是銅鍋中躍動的青焰,也是殿堂里不滅的心燈。
![]()
![]()
![]()
嘎德,黑經書系列
2013-2017
丙烯、礦物顏料、手工藏紙、剪紙
左右滑動查看
![]()
嘎德
Gade
嘎德,1971年生于西藏拉薩,西藏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是根敦群佩當代藝術畫廊創始人之一,西藏當代藝術家群體中的領軍人物,持續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其作品《冰佛》被譽為“西藏當代藝術史的里程碑”。嘎德的作品在海內外多次被展出,包括私人及公眾展覽,如中國美術館、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英國世界博物館、西班牙瓦倫西亞美術館及澳大利亞悉尼白兔藝術館。2010年,嘎德參與策劃了在宋莊美術館舉行的《烈日西藏》大展,是中國第一場以西藏當代藝術為主題的大型展覽。
![]()
點擊圖片閱讀往期原文
一盞茶的功夫,去高原游牧
一顆種子的“覺悟”之路
海拔3600,畫唐卡的女孩
![]()
醍醐2023年開放招聘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樣的體驗?
![]()
點擊卡片即可轉至購買頁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