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又推出了王炸作品。
由秦昊和韓庚主演的《借命而生》播出,短短幾集就引發熱議。
有網友打趣地說:
好消息是:電影級質感,影帝級演員,有點像《漫長的季節》,非常好看。
壞消息是:導演是陸川。
不過這部劇播出后,雖然褒貶不一,但大家公認整部劇還是品質在線的。
![]()
唯一讓人意外的,討論度最高的,不是陸川的導演水準,也不是秦昊和韓庚的雙雄戲份,而是青年演員史彭元的死刑戲。
史彭元是誰,很多人或許不熟。
但如果提到《隱秘的角落》里的少年嚴良,《抓娃娃》里的馬繼業,很多人立刻就有了印象。
沒錯,這部劇是秦昊和史彭元的二次合作,是張東升和嚴良的雙向奔赴。
![]()
而史彭元經過幾年的歷練,演技早已不同以往。
他飾演的少年犯,故事張力夠,角色弧光足,是他出道至今演過的最復雜的角色。
今天我們就從他的死刑戲說起,盤點一下華語影視史上那些經典的“死刑戲”,看看他的表演能否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
一、《烈日灼心》鄧超
“我當時真以為你死了”
電影《烈日灼心》有兩大名場面。
一個是王硯輝的審訊戲,真實得像是在看大案錄像。
一個是鄧超的注射死刑戲,也是全片最具震撼力和爭議性的片段。
![]()
電影中,鄧超飾演的辛小豐參與了7年前的滅門慘案,多年來一直活在罪惡之中。
他試圖以協警的身份獲得救贖,然而真相大白,死刑成了他贖罪的重點。
![]()
在這場死刑戲中,辛小豐經歷了巨大的情緒起伏。
帶著罪惡生活了7年,死亡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所以第一階段,剛進入執行室時,辛小豐是平靜接受的。
即使法醫在他胸口貼上電極片,他也克制著身體不顫抖,但呼吸頻率還是出于本能急速加快。
![]()
第二階段,隨著執行命令下達,法醫開始在辛小豐手臂上扎入針管。
待回血后,開始緩慢推動注射器。
![]()
他感受到了死亡的到來,身體開始本能反應。
觀眾能明顯看到他胸口劇烈起伏,嘴唇止不住地抖動。

第三階段,辛小豐露出笑容,又撇頭看了一眼身旁的楊自道。
某種意義上,他是“求死”的,這么多年沉重的枷鎖終于要放下了。


第四階段,是死亡前的真實身體表現。
身體機能逐漸停止,辛小豐的笑容也漸漸消失,隨即變成一種無法控制抽搐的奇怪表情。

最后,他的一只眼睛半睜著,一只眼睛已經閉上,動作幅度因為死亡的到來越來越小,直至消失。

整場戲,鄧超演出了四個層次。
這是辛小豐這個角色的終章,卻是鄧超這位演員的里程碑。
為了追求真實感,拍攝時他要求醫生進行真實的靜脈注射,并且加快推進速度,用來表現真實的生理反應。
![]()
盡管針管內為葡萄糖,但反復的拍攝讓鄧超經歷了耳鳴、手指發麻,甚至短暫抽筋,現場副導演一度以為他真死了。
![]()
極致的身體反應被鏡頭完整捕捉,呈現出的小狗很像瀕死時的真實身體反應。
鄧超躺在那里,用面部肌肉抽搐、呼吸節奏的變化,以及那一滴點睛之筆的眼淚,將角色的復雜性演了出來。
![]()
原版鏡頭采用了3分51秒的長鏡頭,成片時因為剪輯略顯割裂,但鄧超依舊完整傳遞了死亡推進全過程。
有部分觀眾指出,真實執行死刑時,會先注射麻醉劑,再注射氯化鉀,不會給你那么多戲的。
但別忘了,藝術本來就是要超越真實的。
特別是最后打在辛小豐眼皮上的那束光,絕不是畫蛇添足,而是暗示了他走出陰霾,直面陽光,得到了救贖。
![]()
華語犯罪片經典就此誕生。
二、《毒戰》古天樂
紀錄片般的寒入骨髓外,還有“弦外之音”
同樣是注射死亡,電影《毒戰》相比《烈日灼心》,要冷靜克制很多。
區別在于兩點。
《烈日灼心》里的辛小豐,是有人性底色的,導演故意給他加戲,讓他有贖罪的機會。
《毒戰》里,古天樂飾演的是大毒梟蔡添明,被捕后還耍弄警察,是純粹的壞蛋。
![]()
懲罰這樣的惡人,不需要太多柔性筆墨。
此外,《烈日灼心》的導演是曹保平,內地犯罪片之父,最擅長制造視覺沖擊。
而《毒戰》的導演杜琪峰,是港片里的哲學家,他的鏡頭語言簡潔克制,更注重弦外之音。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古天樂的這場死刑戲。
![]()
導演全程使用冷色調和固定機位拍攝,鏡頭就像手術刀般精準記錄了死刑的過程。
蔡添明被固定在金屬床上,一代毒梟在臨死前丑態百出。
他青筋暴起,嘴巴不斷嘟囔著,想靠情報來換一條命。
![]()
法警面無表情地將電極片貼在他身上,然后把皮帶扎緊。
當意識到死亡不可避免,蔡添明聲音顫抖,語速加快,眼神從癲狂轉為空洞。

臨近被注射,他還在乞求,“等等,等等,我還有消息”。
杜琪峰極度冷靜,避免血腥,用醫學化的視角記錄,不給他一點反轉。

最終蔡添明被套上頭套,注射了麻醉劑。
蔡添明失去意識,但求生的本能讓他做了一個鯉魚打挺的動作,胸口的劇烈起伏,是他最后的掙扎。

先前的喋喋不休,和此刻的死一般的沉寂形成鮮明對比。
第二針下去,蔡添明像砧板上的魚,腹部的起伏越來越小,最后歸于沉寂。


這種對于死亡的近乎白描,更加寫實,后勁兒更大。
![]()
執行者的文明執法,和受刑者的罪惡求生,延續了杜琪峰對于宿命論的哲學思考。
三、《黑冰》王志文
不可一世的大毒梟,一個頸部動作出賣了他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電視劇《黑冰》中,王志文飾演的毒梟郭小鵬,卻用“超我”詮釋了死亡。
要想理解這場死亡戲,我們先要理解郭小鵬這個角色。
劇中的郭小鵬,是典型的反社會人格。
![]()
他父親是作家,母親是當家花旦,父母離婚后,母親改嫁了一個市長,他在繼父身邊委曲求全,逐漸內心扭曲。
他制毒販毒,但不同于傳統的毒梟,他有一個滅霸式的理想。
劇中有一段王志文11分鐘的獨白戲,闡述了他想通過毒品控制人類的念頭。
本質上,他是個儒雅的變態。
![]()
所以面對死亡時,他沒有跪地求饒,沒有歇斯底里。
剃了光頭,穿上囚服,依然要保持知識分子的優雅姿態。
走向刑場時,他刻意挺直了微駝的背,走路時派頭十足,不怒自威。

身旁兩位法警,在他眼中仿佛像是兩個跟班小弟,他還在維持自己成功企業家的威嚴。
執行槍決時,他被迫跪下,身后是黑洞洞的槍口,身前是自己犯下的罪惡。

這一刻,郭小鵬一言不發神色自若,但他下意識閉上嘴唇,做了一個吞咽的動作。

這個動作是嬰兒剛來這個世界吞咽乳汁的動作,是一種自我保護。
有時候角色的內心,需要大量的動作和表情來演繹。
有時候僅僅需要一個細節就夠了。
![]()
郭小鵬面對死亡時,有著反人性的冷靜,但一個吞咽動作出賣了他,他也有人性的一面。
王志文用松弛演繹死亡,用非真實演繹真實,這段表演堪稱教科書級別。
四、《除暴》吳彥祖
時隔20年的“特別”致敬
王志文在《黑冰》中的死刑戲太過經典,以至于20年后,電影《除暴》用分鏡級別的還原,致敬了這場戲。
《除暴》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
吳彥祖飾演的悍匪張隼,也是個郭小鵬式的人物。
![]()
他帶領亡命之徒成立“老鷹幫”,搶劫銀行,挑釁警察,最終落入法網。
這場死刑戲里,也是手持鏡頭與特寫,也是禿頭、面容凹陷,黑白畫面,幾乎是1:1的復制還原。
![]()
如果非要說區別的話。
王志文在《黑冰》中的表演,是一個知識分子在“異化”后的自我解構,帶著某種超脫。
吳彥祖演繹的則是一個亡命之徒的本能掙扎,表演上更加外化。
![]()
![]()
![]()
吳彥祖不是沒演過反派,《新警察故事》里他演的反派讓人印象深刻,但沒能摘掉偶像包袱。
《除暴》里,他用毀容式的表演完成了升華。
五、《懸崖之上》張譯
超出了“生命消失”的淺層認知
前面幾個角色,在接受死刑時,身上都是沾著罪惡。
所以雖然都是看死刑戲,但對死的理解,都停留在“生命消失”的淺層認知里。
《懸崖之上》里張譯這段死刑戲,則完全不同。
因為這段戲,依托著一種信念和使命,象征著一種可貴的新生。
![]()
要看懂這場死刑戲,我們就必須先品味之前的受刑戲。
影片中,張譯飾演的特工張憲臣被捕受刑。
這一場景極具視覺沖擊力。
審訊室是一個冰冷的金屬牢籠,頭頂的探照燈將受刑者的身影打在墻上,巨大而扭曲,象征權力對個體的碾壓。
![]()
張譯一出場,被剝去了外衣,雙耳和胸前被夾上了導電夾。
他神情恍惚,顯然被注射過藥物;身上有累累傷痕,這是經受過鞭打。
當電流啟動,張譯全身肌肉不自覺顫動,面部扭曲,牙齒咬破嘴唇滲血,雙手蜷縮看不見,但可以想象手指已經扣進了座椅縫隙里。

特寫鏡頭下,他的皮膚因電擊而泛紅,汗水血水混合,口吐白沫,甚至有失禁細節。
也是因為這段戲的襯托,最后張憲臣被處決的那場戲,才充滿了張力。
![]()
槍口前的張憲臣,腦袋高高抬起,信仰支撐的高傲永不丟失。

臨死之前,很明顯能看到他嘴角泛起的笑意。
這是解脫,是我黨戰士的高尚,是將生命獻給偉大事業的升華,更是對自己完成使命的最終總結。
槍響的一瞬間,張譯重重摔倒在地,旁邊的于和偉怔了一下。
![]()

兩位影帝沒有臺詞的飆戲默契十足,給這場死刑戲加上了更為沉重的注解。
在《懸崖之上》,他將一切表演交給了身體,用近乎自殘的方式,將一個特工在肉體和精神的博弈,拆解成一個個真實可見的生理符號。
![]()
通過肌肉、眼神和呼吸,讓觀眾開導信仰是如何在血肉之軀上留下痕跡的。
![]()
整段表演其實是要展現張憲臣偉大的革命信仰。
張譯表演時,全都集中在真實體驗上,信仰的部分全在留白里,反而更具感染力。
六、《借命而生》史彭元
有了這么多珠玉在前,再演死刑戲,想要出彩非常難。
但青年史彭元演得非常出彩,雖然談不上青出于藍勝于藍,但勝在有自己的特色。
![]()
面對母親最后的探視,史鵬元只用了一個擁抱和幾滴淚水,就將角色的痛苦與無助表達到了極致。
被押往刑場前,杜湘東幫他重新系緊麻繩時,此刻史鵬元一個輕微的顫抖和感激的眼神,可以說,此時無聲勝有聲。

被問到有什么遺言給母親,他淡淡說,忘了我吧。
有什么遺言給兄弟,他說“替我好好活著”,然后接受命運審判。
導演陸川沒有直接拍攝槍決瞬間,用留白,讓觀眾聚焦在角色內心世界的崩塌。
史鵬元對角色的把握精準到位,他用平實而富有張力的表演,將一個被命運玩弄的少年形象詮釋得令人心痛。
![]()
這種不靠表情夸張而是通過內在情感流露的表演方式,也讓人看到了這位年輕演員的巨大潛力。
好了,對比了以上六版的死刑戲。
這其中,有真實的呈現,有藝術的加工,有人用生理反應詮釋信仰之力,有人用沉默來留白,每個演員都演出了各自的精彩。
你最喜歡哪一版,告訴皮哥吧!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