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也發了長安90座鮮活的村落影像,有些好朋友看后說,倘若每個村落再加些航拍大景,再添些風光照片就更完美了。我笑著回答:我不是為村落立傳,而是為村落塑像,我說得像一定是心像、是鏡像、是物像。換句話說,就是用影像探尋長安村落的前世今生,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景觀,展現當代農村的真實圖景。
![]()
黃良 ? 北湖村(隋朝)。原是西漢上林苑一個天然湖泊,湖泊干涸,始建村落,因方位居此而得名。
意識和觀念決定一種事物的走向。十余年間,我一直用相機記錄長安的村落,源于最初一個樸素的初衷,就是用自己的拍攝方式,用自己的影像語言,呈現出蘊藏于村莊之間的文化肌理,系統地回答長安村落的緣起與發展,并借用紀實的手法,傳遞出深埋在鄉土之間的脈脈溫情,拼接成屬于每個長安人的文化記憶。
![]()
楊莊 ? 魏家嶺村(清末)。1800年,一戶姓魏人家遷來此塬嶺聚居于此而得名。
![]()
杜曲 ? 杜西村(西漢)。因漢唐貴族杜氏世居于此而得名。
長安的村落一半是歷史,一半是故事。從平原到山區,從原畔到河川,這里的每一座村落,大都源于周、秦、漢、隋、唐時代,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文化記憶;每一座村落,都富有它獨特、詩意的村名,都是一部厚重的史書;每一座村落,都蘊藏著長安輝煌的歷史,都銘記著一段動人的故事。肇始于新石器時代的客省莊、五樓村、沈家村、嘴頭村等;聚居于豐鎬二京遺址上的馬王村、新旺村、紀家村、普渡村等;起源于西周平王東遷后,百姓為紀念后稷在田頭修祀廟,聚居而成的馮村;始建于隋唐時期御宿川湖泊四周的東湖村、西湖村、北湖村、南湖村(立元村)等;還有從西晉時期走來的東戎店,西戎店,北留村,南留村,東江坡村等;有隋唐時期因“人面桃花”的典故而成名的桃溪堡村,以及因唐天寶年間郭子儀偏將何昌期在此安營扎寨而得名?的何家營村等。這些古村落不僅涵養了中國的文化,而且更深刻影響了世界。
![]()
斗門 ? 落水村(唐代)。位于昆明池北堰外,是向長安城供水的出口處因此得名?。
![]()
鳴犢 ? 查坡村(宋初)。因地處少陵原東坡,又查姓居多,故名查家坡。
![]()
?王莽 ? 劉秀村 (東漢)。其村來源于東漢建國皇帝劉秀被王莽追殺的傳說。
![]()
王莽 ? 尹村(唐代)。傳說當時有個叫尹丞相的人是尹村人而得名。
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長安的村落,就是中國歷史文化最鮮活生動的范本。這些充滿了豐富的民間文化、濃厚的鄉土風情和獨特的建筑風格的村落,不僅是物質文化的遺產,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們的存在,讓我們能夠一窺長安古代社會的風貌,感受那久遠的歷史氣息。
![]()
王曲 ? 新民村(清代)。從賈里村遷來多姓人家形成村莊,后改為新民村。
![]()
韋曲 ? 西韋村(西漢)。因唐諸韋居此得名。
![]()
興隆 ? 南張村(唐代)。以方位和姓氏命名。
![]()
引鎮? 高村(唐代)。因地勢較高而得名。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常常執著于眼前看見的,而忽略了身邊一座座古村落的存在,而這些大大小小的村落,如今正以各種原因,不斷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長安人,一名喜歡把鏡頭對準家鄉的攝影人,用相機記錄下長安這個時代的村落,用影像來致敬千年滄桑的家園,并通過一幅幅真實的畫面呈現,讓所有關注長安的人能在安靜狀態下,去體驗去重溫過往的生活場景,去聆聽身邊那些千年村落的故事,去理解長安那些久遠的歷史文化,我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
王曲? 藏駕莊(西漢)。相傳王莽篡政,劉秀十二走南陽,王莽趕劉秀,劉秀藏匿于此而得名。
![]()
斗門? 上泉村(無考)。因村子居昆明池退水處上方而得名。
![]()
大兆? 司馬村(漢代)。村東有漢宣帝許皇后陵,即少陵,少陵原便因此陵而得名。
![]()
馬王? 客省莊村(西周)。因靠近西周鎬京,是招待諸侯賓客的地方,后逐漸形成村落而得名。
在拍攝長安村落的日子里,我既兼顧了東西南北地域的特點,又側重于歷史文化深厚村落的選取,我的視覺力求都是沿途遇到的自然環境下的百姓生活現狀,呈現出個體生活與情感世界。人是生命和靈魂的載體,是溫度和情感的載體,同時也是時代變化與歷史痕跡的載體,在當今信息時代,相機成為我們洞察時代變遷的重要工具,作為一名鐘愛攝影的長安人,我希望自己既是長安村落變遷的觀察者也是敘述者,甚至也是參與者。
![]()
鳴犢? 新莊村(明代)。外地難民沿渭河向東來到長安此處定居下來,為新居地起名“新莊”。
![]()
引鎮? 胡留村(唐初)。因村子原來地形似葫蘆,故名為葫蘆村,后改為胡劉村。
![]()
引鎮? 西堡村(唐代)。引鎮唐時稱莎城鎮,宋代義谷鎮被洪水淹沒,該鎮遷此分為四村,以方位得名。
![]()
子午? 臺溝村(明末)。當時蕭、李、張、王諸姓由外陸續遷入,子孫繁衍,遂成村落。
攝影不僅是主觀的表達,更是客觀的記錄。在我多年的拍攝過程中,長安村落成為我攝影創作的基地,而父老鄉親則成了我持久關注的焦點,我的拍攝思路,就是力求通過人這個“點”的微觀敘事,和村落這個“面”的宏觀展示,編織成長安百村完整的社會圖景,并用個體化的表達和多維度記錄,最終構建出長安村落的立體敘事。
![]()
引鎮? 光明村(西晉)。西戎店是西晉、十六國時期的戎村之一,西凹村建于清初,后合并為此村。
![]()
灤鎮? 內苑村(唐代)。該村原為唐太宗李世民翠微宮內苑,后逐漸形成村落。
![]()
子午? 抱龍峪村(唐代)。因有唐貞觀年間皇后抱太子去唐王寨路過此處的傳說,演變為抱龍峪。
![]()
細柳? 大羊村(唐代)。傳說古代用羊祭祀神靈,取吉祥之意,故村名為大祥村,又名大羊村。
時至今日,長安600余座村落帶著它的“變”與“不變”,持續書寫著屬于它的故事。不同以往的是,傳統生活方式痕跡與新型現代生活景觀的疊加,視覺中心與生活環境之間的沖撞,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精神和氣質,即一種淳樸、自然、寧靜的美,這個美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人民的期盼。
![]()
太乙? 四皓村(秦漢)。相傳,因秦漢初年的四位高士曾隱居于此,故名四皓村。
![]()
王寺? 大蘇村(唐代)。當時有蘇、劉兩姓人氏在此聚居而得名。
![]()
郭杜? 周家莊村(西晉)。該村系西晉周處家屬留此守墓處,后發展成村落。
高橋? 西江渡村(唐代)。住戶居住在咸陽橋頭,渭河流經這里,靠擺渡為生,后發展成村落。
走在長安的村落里,那些吹過的風,遇見的人,聽到的故事,撲面而來的生活場景,特別生動、鮮活。事實上,對于每個土生土長的長安人來說,村落都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而對我來說,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是時光的印記,都是與鄉親的對話,都是當今生活的見證。正因為如此,長安百村影像不僅是圖像的記錄表達,更是我心靈的觸動與感悟。
![]()
大兆? 南章曲村 (唐朝)。與權宦魚朝恩的莊園有關,后因章敬寺?而得名。
![]()
斗門? 花園村(西周)。相傳,該村原系昆明池中一湖心島花園得名。
![]()
?杜曲 ? 桃溪堡村(隋唐)。因“人面桃花”的典故而得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