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一本唐詩,此乃人生至樂。”
這般清新雅致的語句,源自瓊瑤的小說《窗外》。
回溯至 1963 年,彼時瓊瑤尚深陷高考失利的痛苦泥沼,她毅然決然地將這部長達二十萬字的長篇小說《窗外》寄往知名雜志《皇冠》。
主編平鑫濤慧眼識珠,力排眾議刊載了小說全文。
自此,瓊瑤之名在寶島初露鋒芒。
瓊瑤畢業于臺北市立中山女中,考大學于她而言,乃是 “一個破碎的夢”。
![]()
瓊瑤甚至因之走上了輕生之路,在其作品《窗外》里,江雁容嚴重偏科,獨鐘情于唐詩宋詞。
她覺得即便是如李白這般的天才詩人,面對數理化亦會鎩羽而歸。
高考失利后,在母親的壓力之下,她只能強打精神再次應試,卻因偏科這一致命弱點,最終無奈舍棄大學夢。
若說江雁容對大學生活尚存一絲憧憬,那么《一簾幽夢》中的紫菱則對大學生活嗤之以鼻。
紫菱不愿踏入校園,她堅信上大學遠不及對著珠簾發呆那般饒有趣味。
紫菱終日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世界,渴盼著 “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簾幽夢” 的愛情。
![]()
紫菱后來的丈夫費云帆如此寬慰她:“人生的學問并非盡在大學里,你將從實際生活中收獲更多。”
“讀書有用,大學無用” 的觀點,在 80 年代初期的內地,近乎無限迎合了那些錯失 “恢復高考” 契機、因種種緣由未能踏入大學殿堂之人。
紫菱理直氣壯地對父親說道:“爸爸,您接受過高等教育,研習的是哲學。
可如今,您不過是個平凡商人,媽媽亦念過大學,所學為經濟,卻也只是個尋常的妻子與母親。費叔叔,攻讀歷史,卻與爸爸一樣投身進出口行業……”
時至今日,此類論調仍在一代又一代人群中產生著影響。
《在水一方》中的杜小雙,同樣無意補習考大學,她稱父親認為 “大學所能教授于我的,不會比他所傳授的更多”。
![]()
奶奶則覺得即便接受高等教育,最終亦要步入婚姻、生育子女,而孩子將會成為女人的 “整個世界”,并以具備高等學歷的兒媳心佩作為有力例證。
伴隨瓊瑤小說的火爆,其創作的成功經歷愈發強化了她對高考的否定態度。
于是,在 1980 年的《卻上心頭》里,瓊瑤不再描繪主人公于高考面前的迷茫與艱難,而是開篇便讓職業學校畢業的夏迎藍脫穎而出,一舉戰勝百余名大學畢業生,成功應聘著名企業的重要職位。
直至今日,在小門派自學成才, “先天圣體” 戰勝大門派優秀弟子的套路依舊盛行不衰。
小說《窗外》,既是瓊瑤命運的關鍵轉折點,亦是眾多讀者思想的重要拐點。
當年《南方人物周刊》發表了一篇名為《窗外:當年最了不起的禁書》的文章:在二三十年的寶島,重大命案頗為罕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有多所高中的女生不約而同地選擇輕生。
此事非同小可,警方介入調查后發現:這些女高中生大多是在閱讀言情小說后,又不堪高考壓力,才走上絕路。
彼時瓊瑤作品正值當紅,遂成為眾矢之的。
![]()
四十年前,李敖發表《沒有窗,哪有窗外》一文:“瓊瑤理應走出她的狹小天地,洗心革面,重新努力成為小世界之外的創作者。
她應當知曉,這個世界,除了花草月亮與怯懦的愛情之外,還有煤礦中的苦工,冤獄中的死囚,終年無床可睡的三輪車夫,以及終年臥床、需動手術方能接客的雛妓…… 她應明白,這些大眾生活題材,乃是當今文學創作者所應開拓的新方向。”
李敖大師親自下場 “批判” 瓊瑤,從而引發臺灣文壇一場聲勢浩大的論爭。
此后,因瓊瑤小說影響力持續擴張,諸多批評者將其視作 “公害”。由此,《窗外》一度淪為禁書。
瓊瑤曾有過輕生經歷,在她的小說里,女主若不整點 “猛料”,似乎都難以彰顯愛情的刻骨銘心。《煙雨蒙蒙》中陸茹萍以槍終結痛苦;
《翦翦風》里何飛飛投水自盡;
《紫貝殼》中許佩青消逝于大海深處;
《雪珂》里雪珂為平衡兩個深愛自己的男子,以匕首刺向胸膛;
![]()
《新月格格》中新月在愛人死后決然追隨而去……
戀愛腦,無論處于哪個時代,皆令人無奈嘆息。
瓊瑤的一生并非如她所言那般 “紅塵作伴,瀟瀟灑灑”。
但凡對瓊瑤生平稍有了解之人,皆明白愛情至上的觀念,深深影響了她的一生。
愛情至上主義貫穿于瓊瑤的所有小說之中。
盡管愛情之路并非皆一帆風順,但在瓊瑤的 “助力” 下,愛情的力量強大到足以攻克一切艱難險阻,故而小說往往以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結局收場,使得愛情至上主義得以圓滿闡釋。
![]()
通過閱讀,不難察覺瓊瑤小說帶有極為濃烈的愛情至上主義色彩。
體現于小說人物身上,便是每個主人公都極度重視愛情,愛情成為生活乃至生命的核心,致使他們常常在情迷意亂中深陷愛情的泥沼而難以自拔,一旦失去愛情,便喪失對生活的信念,以自殺尋求解脫。
在瓊瑤的代表作《窗外》中,當江雁容與康南這段極不相稱的師生戀遭遇反對乃至希望破滅時,江雁容毅然選擇以自殺殉情,仿佛在她的世界里,除了與康南的愛情,再無其他值得眷戀之物,父母、手足、家庭皆被她拋諸腦后,只因她將愛情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
早在 1902 年,梁啟超先生于《論小說與群治關系》中指出:“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意即文學對讀者具有潛移默化的認知教化作用。
![]()
對于青少年而言,小說有助于他們認知人生、陶冶性情、凈化靈魂、提升道德品質。不得不承認,瓊瑤的小說創作達到了頗高的藝術境界,她為青年男女締造了一處迷人的 “愛情神話”。
她的作品之所以能深深打動并吸引眾多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除了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之外,亦與瓊瑤作品本身較高的藝術造詣和審美價值緊密相連,其獨特的愛情小說創作表現手法賦予了瓊瑤小說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與吸引力。
然而,瓊瑤小說所呈現出的價值觀、道德觀與審美取向卻實不可取。客觀剖析,瓊瑤小說中的諸多觀念對青少年而言,無疑是扼殺生命的慢性毒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