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問世界需要什么,問問自己,什么事讓你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然后就大膽去做。因為世界需要的正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人。”
霍華德·瑟曼
最近連續聽見幾位朋友盛贊灣區,不少還舉家搬遷,看似要重燃創造之火。??
加上這幾年科技股7巨頭屢創新高,股票回報驚人,算是當今起伏世界的一抹亮色。?????????
在我看來,硅谷的傳奇和財富,緣自以下配方。
1、科技;
2、商業;
3、信仰。
前兩個顯而易見,也是最近兩三百年改變世界最主要的兩股力量。
硅谷不太一樣的是:
a、科技本身作為產品;
b、科學作為商業的方法。
科技本身作為產品,令硅谷的商業有領先性和壟斷性,并且有極高的毛利率;
科學作為商業的方法,例如精益創業,企業通過科學實驗的方法,尤其是數字化模擬的加速演化,令其自身的迭代速度極快。
硅谷的第3個配方“信仰”,看似輕飄飄,其實最要緊。??????
嬉皮士、書呆子、東方禪宗、科幻小說等文化交織在一起,讓硅谷誕生了科技“信仰”,參與者充滿了改變世界的癲狂。
我曾經調侃道:硅谷的人不僅擅長于給自己打雞血,也擅長于給人打雞血,甚至給全世界的人打雞血。?????
但不一樣的是,該“信仰”與配方1和2,也就是科技和商業,三者之間形成了正反饋循環。???
“信仰”得到了實在的商業回報,身心靈都得到了滿足。人類社會由來已久的“郁金香”激情,終于找到了一個看似持續時間更久的美味泡沫。
并且,歷經2000年前后的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硅谷的聰明書呆子們迅速理解了商業世界的套路,迄今為止科技股已經開始創造大量的現金流。
一切皆基于過去數十年生長出來的生態系統,
計算機,芯片,互聯網,算法,AI,這背后還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科學上的概率轉向。
從玻爾茲曼開始用概率理解物理世界,到馮諾依曼和同事用蒙特卡洛法解決核武器研發難題,科學本身正在由因果分明的牛頓式的確定性計算,偏向于基于統計模擬的不確定方法。
這一轉向,直至深度學習得以“可用”,似乎來到了某個關鍵臨界點。
不僅是因為,深度學習本身,對比起專家模式,正是“牛頓+達爾文+玻爾茲曼”結合的勝利,并且經由硅谷數十年積累的算法、算力和數據驅動,最終變成現實。
概率轉向,更可能導致如下轉移:
硅谷從一個“嬉皮士的孩子和斯坦福書呆子們制造數碼玩具和計算機傳奇的地方”,變成所有科學二次發育的平臺。
連數學家陶哲軒也認為,下一個文化轉變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證明是否會被接受。
如果作為科學之王的數學,都可能受到大模型的深深影響,別的學科,尤其是科技應用,或許更不在話下。??????????
大模型假如能夠繼續在“規模法則”下持續進化,極可能成為所有科技研發和科學探索的新平臺。
如此一來,硅谷就轉身成為全體人類繼續探索未知世界的新起點。
“我們想要一輛會飛的汽車,得到的卻是140個字符。”這是彼得·蒂爾的一句名言。
他認為此前硅谷的大部分投資都涌入了比特(byte)的創新,但是更多硬科技的研究,關于物質和原子(atom)的創新卻沒有得到足夠多的關注。
和他一樣,越來越多硅谷大佬的投資瞄準了物理世界,包括對能源、生物科技、材料科學等領域。
終于,硅谷的新貴們,不僅與香農的數字之熵共舞,也擁抱了玻爾茲曼的物理之熵。
換而言之,在此前,計算機、互聯網、算法、人工智能等等,本身是商品,是目的。
而現在。所有這些成為一種手段,成為一種方法,成為范式轉移的超級平臺。?????
背后對應的,可能是原有信息產業百倍千倍的創新天地和市場空間。
當然,指數增長和有效加速,并不可能總是陡峭的。摩爾定律,也有平緩且掉頭向下的時刻。?
但硅谷的獨特優勢在于,當摩爾定律凋落,就會新摩爾定律的崛起。
現在的蘋果總部,坐落在當年惠普的土地之上,喬布斯在介紹新總部方案的時候,動情地回憶起自己十來歲時打電話找惠普創始人要電子元件的往事。????
這一由傳奇和傳承滋養的生態系統,仍然在快速增長,最多的錢,和最大密度的聰明大腦,令其成為全世界的人類引擎。
因為這種絕對的領先性而構建的壟斷優勢,在“科技、商業、信仰”這三大配方的正反饋循環效應下,令硅谷的發展形成了馬太效應。
說說和我們的關系吧。
大約是2017年左右的一本書里,一位硅谷人士在抒發了各種改變世界的情緒之后,由衷地贊美了一個地方:深圳。
在這個神奇的地方,硅谷的任何奇思妙想,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里變成真實的“樣品”。
和朋友聊天,他提及在硅谷,一位AI領軍人物說,迄今為止,空間智能的AI應用,深圳依然有全世界最好最快的解決方案之一。??????
硅谷之灣區,和深港澳的大灣區,可以是一種完美的競合關系,充滿了想象力。
“不必問世界需要什么,問問自己,什么事讓你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然后就大膽去做。因為世界需要的正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人。”--霍華德·瑟曼如是說。
也許最重要的,歸根到底要到人,充滿活力的人,精神上永遠年輕的人。
黃仁勛出生于1963年,蒂爾是67年的,馬斯克是71年的。他們還奮戰在第一線。阿爾特曼是85年的,還有更多更年輕的,來自地球各地。?????
這些人亦“撕”亦友,有時候斗得你死我活,有時候則彼此出手相救。但故事的基調總會回到科技宅們的童心未泯,以及科幻小說似的少年夢想。????
愿我們的大灣區也越來越好。
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聰明年輕人,也有最不甘離場的奮斗者,祝福他們。???
我想起17年去帕羅奧圖,晚上快十點了,街頭還全是人,酒吧外就幾個老大不小的人在玩兒套圈兒游戲,整個城市像是一個超級游樂場。????????
在我看來,假如咖啡館里總是有興奮的做夢的人們,假如酒吧里年輕人們總是毫無羈絆盡情狂歡,這個地方早晚會誕生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