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經濟體系出了嚴重問題,導致底層民眾沒有生產積極性,社會整體財富很難大量創造出來,只能在極低的水平上維持,一旦出現重大事件就得崩盤。明末的時候就是士紳地主官員商人勾結在了一起,直接拖垮整個國家。因為這些人勾在了一起,導致國家沒法從士紳地主手里收稅,商稅也沒法收,然后就是只能從平民老百姓去收稅賑災平叛,最后的結果就是陷入死循環,越征稅造反的越多。實際上明朝這個國家是很富裕的,光是李自成在北京拷響就拷出幾千萬兩銀子。而且后來的清朝也明白這一點,雍正時開始推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來專門針對他們足以說明問題。
![]()
明朝滅亡肯定是因為財政出現大問題而造成的,但這個財政問題是累積突變造成的。農業國為農為主收稅很正常,在當時也并不落后,當時中國之外的任何國家,都沒有能力建立起比中國更好更強的財政體系。
![]()
之所以出現問題,是沒有形成與時俱進,封閉國家造成外貿經濟不正常,進出口能力超強但未能形成穩定國家收入,反而被江南走私利益集團成功策反大明官僚體系,讓大明的官員干明朝的活吃江南的利,最終讓江南成為獨立中央之外的政治利益團體,這也是為什么明朝要用宦官到江南搞錢的原因所在。
![]()
同時,王爺數量對土地和財政的侵蝕也是顯著而直接的,土地兼并和士大夫不納稅也進一步盜空了財政收入。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則進一步放大貨幣供給問題,加劇了明末財政危機,萬歷打完朝鮮戰爭,遼東的軍事實力被嚴重削弱,無力制衡女真的崛起,這些問題集中在小冰川氣象影響下,水患旱災次第發生,糧食供給開始不足,西北開始流民起義,內憂外患終于打垮了明朝。
![]()
說到底,很多王朝末期都是這樣。繼位皇帝的權威并不足以像初代皇帝號令全國,必須依靠讀書人以及地主進行統治(大部分民眾壓根兒就不知道皇上長什么樣),同時由于生產力的限制,皇權無法到達基層,被迫與地主相生妥協,形成了皇權不下鄉的潛規則。但這也導致了鄉紳地主在地方勢力的做大,哪怕是國家官員為了坐好位置也必須向豪強勢力進行傾斜性政策,并與其勾結。最終土地兼并達到一個量級,作為王朝支柱的小農階級大量破產,被迫依附于特權階級。
![]()
而朝廷上的官員們也為了自己的利益,選擇性忽視特權階級應當上交的稅,這就導致收上來的稅越來越少,而為了維持朝廷運轉,又向小農階級大量征稅,又進一步導致更多農民破產,大量土地人口被特權階級隱藏,而形成了惡性循環(比如崇禎時期茶稅只有幾十兩)。
![]()
而這時的王朝只有兩條路,要么像特權階級開戰,清理掉掌握大部分財富的人進行重新分配(當然這個很容易失敗,或者換個統治者),或者清洗掉過多的人口。要么進行擴張運動,將多余的人口安置或消耗在新擴展的領地。明朝則是選擇進行不擴張政策,國內只能進行土地內卷。同時由于官僚腐敗新航路開辟的紅利也全部被江南集團貪污掉,哪怕是有張居正改革,國家財政也只是勉強處于亞健康狀態。再加上激烈的黨爭,武將地位低下的原因并養寇自重,官僚腐敗,小冰河氣候等原因,哪怕沒有滿清的攻擊,明朝政府也必然會進行一場內戰,或者是被在被圍剿中壯大的起義軍推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