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師傅,是宜昌茶農對欒禮周的敬稱。多災多難的經歷,磨礪了他堅強的意志;不斷進取的實操探究,煉就了他的高超技藝;始終如一的堅持,成就了他事業的輝煌。
他參與制作的一支綠茶,在全國名優茶評比中獲得金獎,如今的品牌價值已超過5.63億元;他推廣的欒師傅手工茶制作技術,門徒遍布大宜昌,承接并復制其工藝的徒弟徒子徒孫已超過萬人。
![]()
欒禮周只讀與茶有關的書
一位學者對欒師傅茶這樣評價:傳統禮茶,融通三教儒釋道,世家敬業,匯聚一壺色味香。
一、尚書后代,8代人靠制茶討生活,欒家“斷腸兒”自幼癡迷制茶
農村有句俗語:爺爺婆婆喜歡頭孫子,爸爸媽媽喜歡斷腸兒。“斷腸兒”,就是最小的兒女。
1966年農歷5月26日,湖北省宜昌地區宜昌縣(現夷陵區)太平溪區(現為鎮)黃家沖鄉水磨溪大隊7生產隊的欒家,一個男孩子瓜瓜降生,這是欒家的第7個孩子,也是欒家的“斷腸兒”,取名欒禮周。
![]()
欒師傅茶湯色翠綠
4個哥,2個姐,爹媽痛著,哥姐護著,從小嬌養的欒禮周,恃寵而驕,變得有些調皮。3歲那年,父親欒登桂抱著欒禮周,往兒子嘴中喂剛沖泡出的茶水,欒禮周搖頭不喝,欒登桂說:“喝茶好啊,可以活到100歲呢。”
欒禮周仿佛明白了什么,喝下人生中第一口茶,香跑滿口,神清氣爽。從此,爺爺、父親、哥哥們制茶,欒禮周就成了跟屁蟲,學著大人樣子操茶、揉茶、添柴......
農村沒有什么玩具,看炒茶制茶,成為欒禮周童年娛樂的一部分,他好動,經常打破家里的一些壇壇罐罐,即使闖了禍,大人也不責罵他,任其自然。
![]()
光緒年間的茶匾
久而久之,欒禮周迷上了炒茶。轉眼到了10歲,有一個星期日,欒禮周又來到父親制茶的炒茶房,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大人們制茶。這時,來了一個干部模樣的高個男人,見到欒禮周盯著制茶師炒茶,便問:“你不上學,在這里做什么啊?”
欒禮周答:“今天星期天,我來學炒茶!”高個男子聽了哈哈大笑:“一個小屁孩子,還沒有灶臺高,學什么炒茶。”
![]()
欒禮周在香花嶺現場表演制茶
欒禮周急紅了臉,沒有回嘴,但心里很不服氣:“你別瞧不起我,我非得把茶炒好了,讓你服氣!”這個高個子男人,就是當年被茶葉界人士稱為“宜昌茶神”的林作炎。
經過兩年觀摩,14歲的欒禮周,就已基本熟悉了制茶的全過程。
癡迷炒制茶葉,卻不愛讀書。欒禮周雖上了6年小學,但其中有兩年都在讀5年級,小學沒畢業,他便回家學種茶制茶了。
![]()
欒師傅名優手工茶
![]()
欒師傅名優茶成品
從此,他一心一意跟著父親欒登桂、二哥欒禮明學制茶,經過近7年的觀摩、學習、操作,到1983年春,欒家手工制茶的全部技藝都已熟爛于心,是形成“肌肉記憶”的那種:眼到手到,制茶過程如行云流水,如熟練的司機開車,各種情況處理眼到手到連想都不用想。
就在這年的清明節,欒禮周獨立炒制了第一鍋茶,他興奮地把茶葉拿到家人面前,沖水泡好,端給家人們品嘗。翠綠的湯色,清香的氣味,均勻的條索,讓一家人都很高興,因為有了這門手藝,就標志著欒家又有一個能獨立謀生活的人了。
![]()
欒禮周在長陽香花嶺現場表演手工茶制作
父親欒登桂,一邊喝著茶,一邊語重心長的說:“天下餓不死手藝人,我們一家,都是靠茶藝養活人。從你的太祖太祖爺爺算起,你已是我們欒家第八代制茶傳承人了。”接下來的話,則讓欒禮周幾乎驚掉了下巴。
原來,欒禮周的太祖太祖爺爺,叫欒文舉,官做到清朝的尚書(相當現在國家部委部長),欒文舉還是當地的一代茶師。從此,欒家人便將欒文舉列為第一代茶師,他出生那年是1686年,于是乎,1686年,便成為欒師傅茶的起始點。
![]()
欒禮周出席”茶與詩論壇“講茶經
其實,欒家制茶的歷史,還可以向前追溯得更遠,因無族譜和文獻記錄,不足為證。太平溪位于長江三峽之濱,早在唐朝,茶圣陸羽就在《茶經》中描述:“山南,峽州上;襄州、荊州、衡州下。”將峽州(指長江三峽)的茶列為上品。
這里面“峽州上”茶,有沒有欒家的,不得而知。由于欒氏家族,中途敗落,太平溪欒氏族人,大多由富人變成了窮人,由官員變成了平民,新中國誕生前,欒禮周一家,已是妥妥的“貧下中農”。
![]()
欒師傅茶館組織茶文化活動
二、藝驚高人,欒師傅被某公司聘為茶藝技術員,替人背鍋他成了“小偷”
有時,禍福相依,有時,禍不單行。1986年,對欒禮周家來說,是一個極不平凡的年份。這年7月,欒禮周受聘到宜昌縣西陵茶葉技術服務公司(即宜昌縣茶葉技術推廣站)任技術員;這年9月,欒家承包了水磨溪村茶場,接管了村里40畝茶園基地。
欒禮周與宜昌縣西陵茶葉公司的結緣,還得從茶葉公司到水磨溪收茶葉說起。
![]()
湯色翠的欒師傅手工茶
有一次,公司收購人員在水磨溪收一袋“峽州碧峰”綠茶,被“茶神”林作炎發現,這位閱茶無數、精于茶道的專家品觀后,眼睛放出光來。一打聽,告知這茶是太平溪水磨溪茶場欒家小兒子欒禮周炒制的綠茶。
林作炎當即表示懷疑,在水磨溪這個地方,一個毛頭小子,能炒出這么好的綠茶?
林作炎帶著疑惑,專程來到欒禮周家,現場泡了欒禮周拿出來的茶,還是有點生疑,說:“你親手給我私人做20斤茶,我出18元一斤。”當時最好的綠茶,收購價也只有10元一斤。
![]()
披滿白毫的欒師傅茶
沒幾天,欒禮周把做好的20斤茶,交給了林作炎。林作炎看條索、觀湯色、聞香氣,還是有點不敢相信,便說:“你再幫我炒20斤,價格不變。”
當第二批20斤綠茶送到林作炎手中,他終于相信了欒禮周的手藝。原來,在其他農民家收到的同類級別的茶葉,泡出的湯是泛紅的,而欒禮周的茶,條索緊秀,湯色翠綠,香味更爽。這時,也才弄明白了,這個欒禮周,就是7年前說他是小屁孩的那個娃兒。
從此,欒禮周家每年生產的茶葉,全部賣給了西陵茶葉公司。
![]()
欒師傅茶葉基地
當林作炎與欒禮周交流茶道時,欒禮周把他的手工制茶技藝歸納為闖“十關”:即采摘、攤青、殺青、攤涼、揉捻、初焙、整形、再攤涼、隔末、復焙。
采摘,鮮葉在清明到谷雨期間,晴天采摘;
攤青,讓鮮葉蒸發水分,發展香氣;
殺青,使用帶油性的松柴大火,殺熟殺透,去掉青草味,以鮮葉不焦不枯為度;
攤涼,是指將殺青后的茶葉快速撒落在干凈通風的竹席上,直至完全冷卻;
![]()
榮譽證牌
揉捻,主要是卷緊條索、揉出茶汁,便于沖泡;
初焙,用適度高溫、進一步減少水分、手捏成團、松手能散為適度;
整形:將初焙的茶葉進行理條、固定外形條索;
再攤涼,指將初焙茶葉快速散開,避免積壓發悶;
隔末,用篩去除細末碎片,是確保名優茶凈度的關鍵環節;
復焙,用碳火提香,是提高香氣、穩定湯色的重要工藝,低溫慢焙是關鍵。
“孺子可教也!”林作炎發出感嘆!
![]()
奇趣詩人姜祚正(中) 為欒師傅指書茶葉趣詩
熟練掌握欒氏制茶技術后,欒禮周便成為太平溪一帶最活躍的制茶師,他毫不保留地把欒家制茶技術和茶園管理方法,細心傳授給當地農民。
技術的普及、政府的重視,太平溪綠茶技術和產能規模一直領跑在宜昌縣前列。
欒師傅的茶,質量穩定,欒禮周的人,手藝了得。1986年7月20日,欒禮周被聘為宜昌縣西陵茶葉服務公司技術員,月薪60元。
招聘欒禮周的目的:是想讓他能指導更多農民,炒出像欒師傅茶一樣的好茶,這樣,茶葉會賣得更好,企業才會有更好效益。那時,技術人才稀有啊。
![]()
欒師傅茶專習所授版
欒禮周到推廣站后,首先被派到宜昌縣內的黃花鄉新橋茶場、背馬山茶場、上洋鄉香龍山茶場,霧渡河要子河茶場、鴉鵲嶺長湖村等鄉鎮茶場,這后,又受派到秭歸、五峰、長陽、興山等地,幫助改進制茶工藝和進行低產茶園改造等工作。
從到公司的第二年起,他上半年到茶產區收購新茶和指導茶農提升炒茶技術;下半年,為改造老舊茶園或發展新茶園提供技術指導,欒禮周累著,并快樂著。
![]()
夷陵茶城欒師傅茶樓
記得第一次被下派指導茶園改造,是“高山茶園下丘陵"項目試驗。當他來到宜昌縣鴉鵲嶺長湖村時,發現這里的茶樹,都長到2米多高了。
欒禮周對村干部說,要把茶樹,從蔸子10公分以上全砍掉。幾名村干部聽后,齊聲反對,經反復講道理,村干部還是半信半疑,同意把長得好的5畝茶樹暫時留下,拿出10畝差一些的茶樹按欒禮周的技術要求做。
![]()
中國故事家劉德芳在欒師傅茶樓講茶故事
第二年春,奇跡出現了,剪過的茶樹,都發出了新枝,比沒有剪的茶樹提前10天長出了新芽,而2米多高的茶樹,卻沒有怎么發芽。在事實面前,這15畝高茶樹,都順利改造成了高產茶園。
欒禮周為人誠實,禮貌待人,聰明勤奮,技術成熟,業績突出,因而深得人心,不僅被公司領導視為技術骨干,還將所有茶葉倉庫的鑰匙都交到了欒禮周手里。
1988年初,西陵茶葉公司又新聘了一名職員,叫小黃(化名),還沒有地方住,欒禮周便主動叫新同事跟他住一個房間。
![]()
“宜昌茶神”林作炎品茶
兩人很快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這年7月的一天,欒禮周接到通知,要回太平溪辦居民身份證,便把鑰匙交給了小黃代管,方便公司存入或領取倉庫物品。
兩天過后,當欒禮周回到公司時,銷售科長對欒禮周說:“有一袋茶,怎么少了一截,是不是你拿出去賣了?”
![]()
指墨畫家為欒師傅茶館現場作畫
欒禮周一驚,說:“這怎么可能呢,我當保管一年多,從來沒有少過一斤茶葉呢。”
又過一周,欒禮周到商業大樓去買衣服,小黃也要跟著去。欒禮周買了一件紅底白筋的背心,一條黑色西裝短褲。小黃也跟著買了一套同樣的一套衣服,兩人個頭差不多,走在路上,仿佛就是一對雙胞胎。
路上,小黃小聲說:“你知不知道縣茶葉公司在那里?我親戚家有幾斤茶要賣。”
欒禮周說:“知道”。
小黃又說:“能不能帶我去?”
欒禮周說:“可以,等我上午把事忙完了帶你去。”
中午下班前,欒禮周帶著小黃去了縣荼葉公司收購部,門市職員已下班了,因欒禮周與收購部職員熟,同意先將茶收下,下午來結賬。
![]()
林作炎、鄧善華評茶
小黃把茶拿出來開湯驗質,經過磅,一共15斤,茶的質量好,欒禮周好像在哪見過。
回公司的路上,欒禮周說:“你可以直接把茶賣給我們自己公司, 我們也能收這個價。”
小黃說:“這不行,親戚要我賣到縣茶葉公司的。”
![]()
名家朱新泉為欒師傅贈易拉罐浮雕作品
當天下午,小黃穿著與欒禮周相同的衣報,將賣15斤茶的102元錢收了回來,并在收據上簽上了“欒禮周”的名字和家庭住址。
公司很快查到“欒禮周”在縣茶葉公司賣茶的事,并調出了收據。公司認定倉庫丟失的茶葉,就是欒禮周偷著賣了。便找到欒禮周追討損失。
欒禮周心地善良,他沒有吱聲,他不愿為一件小事得罪朋友,便沒有說破真相,而是自己掏腰包交了102元錢。誰叫自己是倉庫保管員呢?
回到宿舍,欒禮周對小黃說:“鍋,我為你背上了,錢我也幫你交公司了,你得把賣茶的錢補還給我,給100元的整數就可以了。”
![]()
欒師傅手工茶
小黃自知理虧,把100元交給了欒禮周。然而,此事的副作用,是欒禮周遠遠沒有想到的,因“偷茶”的事,這年底,欒禮周當年2000元的年終獎金全被扣掉了。
吃了這么大一個悶虧,欒禮周很氣惱。
一氣之下,欒禮周離開了公司,回到了水磨溪老家。
![]()
宜昌民間文化泰斗王作棟為欒師傅茶贈對聯
三、賣茶惹禍?息事寧人借貸補坑,傾家蕩產艱難度日不改初心
技術人才,是茶企的梁柱,回老家不久,西陵公司便派人找上門來,動員欒禮周回公司去,如此三次,最后,科長說:“今年,你就跟著我做,保證不會虧待你!”
就這樣,在離開西陵茶葉公司三個月后,欒禮周又回到了公司,欒禮周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出好成績,要讓公司離不開我,終有一天,會還回我的一個清白。”
回到公司,已是1989年3月。欒禮周的工作熱情再次煥發。他先是被派到鄧村鄉袁家坪指導茶葉加工技術,他身先士卒,直接參加綠茶的炒制。
![]()
欒禮周研讀《茶經》
不久,公司從宜都紅茶廠請來紅茶專家、高級工程師周慎,并指派欒禮周跟著周慎學習紅茶制作技術,為拓展公司的紅茶業務做準備。
1989年7月20日,宜昌縣畜牧特產局內發生了一起茶葉被盜案。派出所給西陵公司打來電話,說夜晚巡邏時,抓到一個偷茶的人,自稱是西陵茶葉公司,要公司到派出所去認人。
![]()
欒禮周為客人泡茶
西陵茶葉公司,首先想到偷茶的是欒禮周,主管政工的頭頭在電話中帶著肯定口吻說:“肯定是欒禮周。”并親自去派出所認人。
令頭頭大失所望是,偷茶被抓的不是欒禮周,而是同宿舍的小黃。
經過調查,發現欒禮周在下鄉指導制茶,已有半個月沒有回過單位,根本就沒有作案時間,也排除了與小黃合伙偷盜的嫌疑。經審訊,小黃對兩次盜茶案都供認不諱,被法院判處3年有期徒刑。
至此,欒禮周的“小偷”名聲才得以洗白。
恢復了名聲,欒禮周的勁頭更大了,業績也越來越突出。他東奔西走,把技術的種子撒向宜昌縣(夷陵區)、長陽縣、五峰縣、宜都縣(市)、秭歸縣、興山縣、枝江縣(市)、猇亭區、點軍區等地,直接指導技術的茶場達到103家,涉足的茶葉面積多達5萬余畝。
![]()
欒禮周之妻張秀芹為客人泡茶
1992年春,欒禮周被派往五峰縣白鹿莊鄉石橋溝茶場,指導制作名優茶和低產茶園改造。
在春茶開園的動員會上,當欒禮周說采摘鮮葉要求“一芽一葉”時,會場一時炸了鍋,人群中不時傳來“瞎搞”、“缺德”的叫罵聲,一個大姐指著欒禮周的鼻子說:“你是要把出生才二個月的娃兒,拉去配對結婚啊!”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欒禮周沒有生氣,而是心平氣和地講制作名優茶的道理,見會場漸漸安靜下來,他說:“如果大家鮮葉能采一芽一葉,我們公司按3元一斤收購。”
![]()
欒師傅茶商標
此言一出,會場一下安靜得像山洞深處的空氣,滴一滴水都能聽到,眼前的茶農,全變成了笑臉,又有誰會與錢過不去呢?
昔日采茶,他們都是等茶葉新枝長到6寸多長左右后才開始采摘,叫“一道墩”。這時,葉片差不多都老化了,因此,做出的干茶,好的還能賣6元,差一點的,只賣到3-4元,現在1斤鮮葉,就可以賣3元,天啦,真的在掉餅了。
![]()
欒師傅生態茶園
經過半個月技術指導,當地茶農積極性被空前調動起來,改造了30多畝老茶園,這一年,欒禮周帶出了五峰縣建國以來第一批名優茶技術員150多名,他與林作炎一道,指導石橋溝茶場創制了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第一個名優茶——千丈白毫茶。
名優茶創制,當年為石橋溝茶場增收2萬多元;第二年,增收30萬元;第三年,增收100萬元。由于經濟效益顯著,五峰縣境內出現生產名優茶創制熱潮,涌現出了采花毛尖,坤芳虎獅,天麻劍毫等眾多名優茶。
![]()
湖北非遺傳承人牌
20年后,欒禮周再次與原石橋溝茶場場長駱定銀見面,駱定銀設宴招待欒禮周,并請當年的很多老人作陪。
席間,駱定銀深情地說:“您才是我們五峰毛尖茶的創始人,是五峰名優茶真正的開山鼻祖,由于您當時嚴格要求,我們的釆摘標準,幾十年都沒有變過,已深入茶農的心中......”
![]()
欒師傅發明用噴火槍除雜草殺蟲
大凡成立公司,目的都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錢。銷售,便成為每個企業打開效益之門的鑰匙。
為了讓全體職員有銷售意識,1993年,西陵茶葉公司動員全體職員賣茶,并出臺了多勞多得的激勵政策。
公司有一批庫存的毛尖茶,統一定價為10元一斤,超過10元的,不管超過多少,銷售員都可以自己得。
這一激勵政策,著實讓欒禮周興奮不已,此時,他已找到了如意伴侶張秀芹,張秀芹年輕漂亮,聰明能干,16歲時就與比他大6歲的欒禮周對上了眼。此時,兩人正在談婚論嫁,張秀芹成了欒禮周賣茶的好幫手。
1993年到1994年,欒禮周用近兩年時間,賣茶賺了5萬多元,在當年,這可是一個天文數字。為了結婚,他花了8萬多元,在宜昌縣城區曉溪塔街上,建起了一棟新房。
![]()
欒師傅茶園打摘的鮮葉
還有一件可賀的事,就是1994年初,全國開始了名優茶評選,當年,“中茶杯”、“陸羽杯”評選是兩個國家級大項目。為讓茶樣參評取得好成績,“茶神”林作炎想到了欒禮周。
在“宜昌茶神”林作炎、“西楚茶圣”鄧善華等專家的精心指導下,欒禮周與韓永富使出全身本事,將參加評選的茶樣炒制出來。
這次炒出的茶,鮮葉都是一芽,焙干后,茶葉如一粒一粒加長的綠色大米,每粒茶,渾身披滿白毫,泡在水中,茶葉漫漫下沉,如翡翠針條垂懸,湯色綠,味道香,形狀靚。
這只取名“峽州碧峰”的樣茶,一舉奪得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博覽會金獎和全國“陸羽杯”金獎,成為宜昌地區最早獲得國家級金獎的茶樣。
多年以后,產于三峽地區的“峽州碧峰”,在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開展的“2017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評估”活動中,峽州碧峰以5.63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全國第12位。
![]()
噴火除草沒有公害
在林作炎、鄧善華、徐之楚、韓慶春、陸啟清、吳克喜等老一代茶葉專家的指導下,在多地茶場茶葉制作的實踐中,欒禮周制茶技術在理論和實踐上又有大的飛躍。
如,制名優茶,“宜昌大葉種”鮮葉更出彩;環境:海拔800米以上云霧高山、砂巖質土壤生長的茶樹,茶的品質更優秀;采摘天氣:以清明前后,谷雨前,晴天采摘為佳;用火上:殺青、初焙到復焙,油性松樹火炒青、白炭火烤焙增香更妙。
當然,欒禮同還有很多不能言說的制茶絕技,都需要在實踐自悟的:如殺青的火溫如何把控?殺青程度和投葉量多少?怎樣攤涼才算及時?提香時炭火溫度把握尺度?揉捻整形和滋味提純,手中力度如何把握,這都只能意會,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靈活掌握的。
建洋樓、娶美妻,生兒子,獲金獎,漲知識,喜事連連,幸福的生活來得順暢,欒禮周春風得意,好不快樂。豈不知,此時,一場大的災難正在悄悄降臨。
![]()
欒師傅茶 炭火提香
災難的源頭,來自他建在城中的小洋樓。一個28歲的毛頭小伙子,一個小公司的普通職員,能在縣城大街上建小洋樓,在大多數人還不很富有的年代,這是一件非常讓人眼紅的事。
欒禮周被舉報了:罪名是“貪污”。
當宜昌縣檢察院傳喚欒禮周時,他嚇傻了。原來,這次舉報,并不是老百姓舉報他,而是自己的公司在舉報他。
舉報理由在現今看來很牽強:你欒禮周賣出去的茶,是15元一斤的,而不是公司定價10元的,賣出去的茶,每斤應退補5元給公司,共要退還公司3萬 元。
欒禮周不服。
他聲辯:同一批次的茶,有幾個同事都拿了的,所有出庫都有明細賬,怎么說我賣的就是不一樣呢?同事們賣多的,他們可以自己得,而我賣的多的,就不能自己得了呢?
所以,欒禮周要求把賬算清楚,理講明白,出臺的獎勵政策要一視同仁,說話不能不算數,要不明不白的交錢,不行!
![]()
碳火增香瑼節
就這樣,欒禮周據理與公司主管政工的頭頭僵持著。
然而,無論欒禮周提供什么證據,包括原始賬單,公司一概不承認。于是,公司以挪用公款建私房的罪名,對欒禮周起訴。
在檢察院,欒禮周被審查了兩天,他不承認是貪污而是經濟糾紛,有證有據。檢察院辦案人員去公司搜集證據,公司一口咬定欒禮周就是貪污。
欒禮周辯解無效,加之,對法律也不熟悉,擔心硬抗到底會判刑坐牢,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最終,欒禮周選擇了屈服了,表示愿意退賠。
被隔離審查兩天后,欒禮周被放了出來。
當他來到公司時,公司有人告訴他:“你,已經被公司開除了”。
人開除了,還要按貪污退賠3萬元。建房時,欒禮周已花光了全部積蓄,現在兒子才4個月,一家人還要生活。為了息事寧人,欒禮周忍氣吞聲,他用新房做抵押,向一家銀行袋款5萬元。
退賠3萬元,為什么要貸款5萬呢?這家銀行的利息是“3分”,也就是說,借1萬元錢,每一個月要還300元的利息,5萬元,每月要付息1500元,而貸款5萬,實際拿到手的錢卻只有3.3萬元,已預扣了1.7萬元利息。
![]()
采摘的鮮葉
欒禮周的生活瞬間降到了低谷,有時連買米的錢都沒有。有一次,家里又等米下鍋了,他突然想到一個同事還錢,錢中夾有一張百元假幣,他把這張假幣找出來,想花出去,以解然眉之急。
大家都不是傻子,這張假幣,每到一處,都被人識破,連農村賣菜大媽都沒有上當,雖羞愧難當,也顧不得這么多了。
欒禮周只得厚著臉皮,又去找朋友們借錢。
人倒霉時,提到借錢,大家都很“困難”,即使找欒禮周借過錢的人,這時也多“窮”得揭不開鍋,借了10多個熟人,最后只借到了50元,這50元錢,欒禮周也差不多要感動得流淚了,50元錢,讓他一家度過了斷餐的危機。
在精神和負債的雙重壓力下,欒禮周心力憔悴,但他依然沒有棄他心愛的茶。
欒禮周“貪污”案處理結束后不久,宜昌西陵茶葉公司也走到歷史的盡頭,解散了。
轉眼間,銀行貸款一年的期限到了。制茶、賣茶都急需要流動資金,每次賺點錢,償還銀行利息后,便所剩無己。
欒禮周只得又向私人舉債,利息還是3分息,與銀行貸款所不同的,是實實在在地拿到了5萬元錢,但借據卻要求寫10萬元;
![]()
欒師傅手工炒制茶葉
過了一年,借貸人突然重病,要求欒禮周返還本錢治病,欒禮周又一次轉貸5萬元,用新貸款一次性償還了前一人的貸款,原債主并沒有要求還10萬元,只收了本金和利息,10萬的欠條當面撕了;第二次借貸,利息已降到了2分,第三次轉貸,利息降到了1分。
當了數年的“流竄販”,1995年3月,欒禮周租門面辦起了“高峽茶莊”,就他在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霉運”又一次光臨:剛剛收到的價值1.5萬元劍毫茶,當晚就被盜了。門店置辦的所有東西,都被人拖走抵債了,開了兩個月的茶店,關門大吉。
2001年,欒禮周又在宜昌市夷陵區長江市場開設門面,取名“三峽五峰茶”,第二年,店名更為“欒師傅茶葉超市”。他把自己做的茶泡在玻璃亮杯中,貼上“欒師傅手工制作”。人們在貨選三家的比較中,欒師傅茶在人們的口碑中,脫穎而出,茶店的生意好了起來。
次年,欒禮周在霧渡河鎮清溪溝辦起了第二個茶葉加工廠,加上老家40多畝茶園,欒師傅茶葉超市有了穩定的優質原料基地。
![]()
鮮葉殺青
四、注冊商標,欒師傅茶工藝非遺傳承人品牌叫響,全家合力迎來事業輝煌
夫唱妻隨,妻子張秀芹不僅是個賣茶高手,也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茶藝師,欒師傅除建名優茶鮮葉基地外,他們把更多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到了欒師傅手工茶之中。
生意漸有起色,所欠的債務數額,在每年減少。暑光就在前頭。正當夫妻準備大干一場還清債務,輕裝上陣之際,又一次災難降臨這個家庭。
這是2005年7月12日,欒禮周正在霧渡河清溪溝茶場打理日常,吃過早飯,欒禮周上廁所,腳下踩著一個軟綿綿的東西,低頭一看,是一條蛇,嚇得他廁所沒上便逃也似地跑了出來。
他搬了把椅子,坐在稻場邊喘著粗氣,這時,又一條2尺多長的青蛇,爬到了他坐的椅子前方,欒禮周叫他的制茶師傅拿來棍棒,把蛇趕開了。
這時,他接到了金獅山茶場老板的電話,說有一些關于茶葉技術事要談。欒禮周馬上約了制茶師傅宋成美,騎摩托車前往,因遇蛇受到了驚嚇,欒禮周要宋成美開摩托車,自己坐在后座。
![]()
用松木柴火殺青
摩托車啟動,從茶場稻場開向公路,起步向前不到10米,一輛拖礦的大貨車飛馳而來,直接將摩托車撞翻,摩托車嚴重損毀,宋成美受傷倒地,而欒禮周則被撞飛五六米遠,摔倒在地上。
倒地的欒禮周,馬上從地上爬了起來,要廚師小周快叫救護車來救人。說著說著,欒禮周又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覺。
可能是命不當絕,霧渡河鎮衛生院的一輛救護車正好從這里經過,廚師小周協助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將兩名傷員送往宜昌縣人民醫院。
經檢查,宋成美只是破了點皮,沒有大礙。欒禮周出現嘔吐,昏迷不醒,情況十分危急,縣醫院訊速派車將欒禮周送往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診斷為腦部盧內出血。經過11個小時的開盧手術,欒禮周頭部被縫了68針,終于撿回了一條命。
住了3個月醫院,醫藥費達到11萬多元。肇事司機見醫藥費超過了他的承受力,除剛入院時支付了3萬元錢外,司機選擇了跑路。
欒禮周剛剛進入正軌的生活節奏,再一次被打亂。剛剛想擺脫債務的希望,再一次落空。
正在危難之際,一位叫劉家澤的好心商人,主動上門,借給了欒禮周10萬元錢,并說:“這個錢,你們拿去先渡難關,我不要你們利息,到時,你們只還本錢就行。”
![]()
茶葉手楺整形
劉家澤的及時相助,讓欒禮周夫妻都感動得流下了淚水。
欒師傅人還在,欒師傅茶就要向前發展進步。2006年4月,三峽夷陵國際茶城投入運營,這年12月,欒禮周夫妻將茶店搬到了夷陵茶城。正式使用“欒師傅手工茶”品牌。
從此,“欒師傅手工茶”的品牌,如一道明艷的閃電,照亮宜昌星空,進入了廣大消費者的視線,并漸漸演變為三峽地區最響亮的品牌名字之一。
2007年,欒禮周制作的“三峽芽毛尖茶”,在宜昌三峽首屆茶王擂臺賽中榮獲“茶王”稱號;
2008年,欒禮周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高級技師”稱號;
2009年,在宜昌市名優茶“三峽杯”評選活動中,欒師傅茶榮獲金獎;
2009年5月28日,欒師傅茶注冊商標,獲得國家商標總局批準,正式公告生效;
就在2009年底,欒禮周終于償還了外借的全部貸款和利息。
這一還,就是整整15年,在倍受煎熬的日子里,欒禮周拆東墻,補西墻,忍辱負重,頭發快掉光了,人瘦得只剩下骨頭,人生,又有幾個15年呢?
![]()
欒師傅茶藝活動
還完債務,欒禮周一身輕松;夫妻輕裝上陣,兒子漸漸長大成人,欒師傅茶開始邁向輝煌。
2014年,在第四屆中國茶文化藝術節“萬人品茗”活動中,欒禮周一次擺出10口炒茶大鍋,現場表演手工炒茶。欒師傅手工名優綠茶“太平甘露”、“高山毛尖”,雙雙被評選為“市民最喜愛的茶品牌”;
在這次活動中,欒師傅手工茶的制作工藝,引起了宜昌民俗文化泰斗王作棟的注意,經王作棟推存,夷陵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欒師傅手工茶藝進行了全面考察,將“欒師傅手工制茶技藝”納入了夷陵區非遺保護項目。
2016年,欒禮周被批準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欒師傅手工制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17年8月9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欒禮周,在夷陵國際茶城舉辦“欒師傅茶”文化展示活動。王作棟、熊慶文、黃宗虎、姜祚正、習永欽、朱新泉、陳昌石、劉德芳、陳京璽等30多位學者專家和名人參加了活動。
![]()
宜昌老科協調研欒師傅茶經驗
王作棟在贈給欒禮周的一副對聯中寫道:“傳統禮茶,融通三教儒釋道,世家敬業,匯聚一壺色味香。”
2020年,湖北農民豐收節上,欒禮周獲得“百佳農民”榮譽稱號;
2021年,欒禮周被宜昌市夷陵區評選為“文化名家”和“技能拔尖專家人才”稱號;
2022年,湖北省總工會授予欒禮周“荊楚工匠”。
2023年、2024年制作的欒師傅手工茶(太平甘露)"宜昌毛尖茶,分別獲得湖北省第一屆、第二屆“楚茶杯"金獎。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自獨立制茶出師40多年來,欒禮周雖歷經艱難困苦,但他志堅如鐵,初心不改,對祖傳茶藝的傳承光大,始終沒有放棄。
他對外宣稱,我自己一輩子只會做一件事:欒師傅手工茶。
欒禮周對宜昌茶文化的貢獻,有目共睹,他除參與了“峽州碧峰”、“千丈白毫”、“鄧村綠茶”、“采花毛尖”、“天麻劍毫”、“長樂毛尖”等一大批宜昌名優綠茶的研制外,其獨創的欒師傅手工茶,也多次獲得各類名優茶葉評選獎項。
![]()
檣準茶園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把欒氏制茶工藝的秘訣,無私地奉獻給了宜昌這塊土地,并帶出了一大批制茶師,經欒禮周直接面傳親授的農村制茶手就有3000多人。
據有關部門統計,僅2015至2018年的4年間,欒禮周就在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鄧村,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白鹿莊等地,舉辦制茶技術培訓班8次,培訓人數達2100人次。指導鄧村改造低產茶園共1400畝,在五峰建立了30畝“高叢原生態茶園”和200畝有機茶生產基地。
在大宜昌,現在有欒師傅手工茶技術基因、并基本掌握欒師傅手工茶工藝的徒弟徒子徒孫,已超過萬人。欒禮周一家人中,就有19人是手工制茶師。
欒師傅茶的品牌叫響和非遺傳承人的認定,為欒禮周的事業騰飛插上了雙翼。
![]()
高山茶園
他由2009年前的負債累累,到現在每年實現收入800萬元以上的營銷。欒師傅手工名優茶,也由30年前的15元一斤,賣到了1500元一斤。手工綠茶銷往全國,紅茶銷往非洲四國。
如今,欒禮周的妻子張秀芹、兒子欒杰,都已成長為“欒師傅手工茶”宜昌市非遺傳承人,4歲的小孫子欒初陽,天天仿學大人制茶、看茶、品茶,有板有眼,仿佛已成為一個“老師傅”,欒師傅茶藝人的第九代、第十代傳人已顯山露水。
祝愿欒師傅手工茶,帶給人們更多的美好記憶,祝愿欒師傅手工茶憑借“品牌”和“非遺”兩個金翅膀,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一生一“事”,壯哉美哉!
(作者:湖北宜昌怪奇公社農家院劉洪進,文中配圖,均為劉洪進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