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展演劇目
央華戲劇首次登陸
原創話劇《你好嗎》
*點擊海報即可購票
演出信息
時間|Date&Time
2024年4月29日-30日 19:30
時長|Duration
約140分鐘(無中場休息)
地點|Venue
上海大寧劇院
票價|Tickets
¥380/280/180
*溫馨提示:推薦16歲以上觀眾觀看
*本場演出1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
原創話劇《你好嗎》首次登陸戲劇谷,央華戲劇口碑力作。日常問候語的背后是聚焦于女性的選擇和親密關系背后的深刻話題。通過對角色內心的探索和情感的抒發,導演及主創團隊們精心打造了一個觸動心靈的舞臺,讓觀眾們得以共情、反思,并與角色們一同經歷成長的旅程。
在正式亮相前,我們和主創團隊進行了一場深入的交流,深入探討了創作靈感、演員表演技巧以及舞臺呈現的精妙之處。他們的熱情與專業,將為這場演出注入更加豐富的內涵與情感。
![]()
《你好嗎》.
主創團隊
這次和靜安戲劇谷這樣的一個合作,這個合作的開端非常的讓我激動,我特別期待靜安戲劇谷在啟發和支持上海的戲劇觀眾和戲劇事業的前提之下,能夠幫助我們把我們的戲劇理念和戲劇呈現的辦法更加深入的、更加廣泛的去傳達給上海的觀眾。我充滿著期待、充滿著熱情、充滿著好奇的等待,希望這個等待的結果是大家共同成就的戲劇輝煌。
![]()
Q&A
戲劇谷小編 Q:
看到您之前編排過那么多觀眾耳熟能詳的戲劇作品,為什么這次選擇在聚焦于女性的選題,去講述這樣一個人間百態的故事?
王可然導演 A :
其實我不是現在聚焦于女性問題,我對女性題材的作品,對表達千年以來女性命運的題材,尤其是靈魂上、精神上、內在的生命機制上的戲劇題材,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比如說《新原野》、《北京人》。《北京人》雖然不是女性題材,但是我其實是對《北京人》中的女性呈現了一個千年來的人文縮影決定了我對《北京人》這個作品的濃厚熱情。
再比如說《雷雨后》等諸多作品,我都是基于對女性的靈魂狀態在中國的這樣一個儒家文化下,女性在社會機制中所承受的壓力,以及在這個壓力中所形成的異化的人格狀態有極大的表現的動力和熱情。
那么基礎是什么呢?可能是我對母親的熱愛,以及對女性的尊敬,算是一種站在性別角度上的尊敬吧,我不敢用疼愛這個詞,是尊敬!在此基礎上決定了我做《你好嗎》這個戲。
戲劇谷小編 Q:
可以看到萬方老師您和可然老師已經多次合作了,這次再次和可然老師一起創作,有什么樣的火花呢?
萬方編劇 A :
我和可然以及央華戲劇已經合作過很多次了,第一次的合作是從《冬之旅》開始,那會兒藍天野老師也在。自那次之后,央華戲劇演出我爸爸的戲,比如《北京人》、《雷雨》,也演出我的戲,像《新原野》、《你好嗎》、《你和我,劇場奇妙七步》,今后可能還會演出我和我爸爸其他的戲。我覺得《你好嗎》和可然的合作與以前不一樣的是,這次可然作為導演,而我作為編劇,我們倆是以這樣的一種關系進行合作的,可然作為導演,給我帶來很多驚喜。
![]()
《你好嗎》這個劇本在我構架和寫作的時候,它不能說是完全現實主義的,而是有某種現實主義的風格蘊含在里邊的一出戲。我第一次看到可然導之后的面貌是在排練場的聯排,當時我真的覺得特別驚喜,他把《你好嗎》這個劇本做了一種極為浪漫的演繹,但完全又是深挖了人物的內心,在舞臺上做了一種極為戲劇化的、浪漫主義的一種呈現,僅用三個像帆、又像是墓碑的三個框架。當初他跟我談這個設想的時候,我很難想象,但是我確實對可然有一種信任,這種信任來自于我們的多次合作以及對戲劇的理解的交流。
這次《你好嗎》的創作,我覺得可然作為導演,給編劇帶來了一種很大的滿足。當然不能說這個戲就是盡善盡美了。戲劇就是這樣,他只要演出,他的生命就不會停止,就還可能有另外的面貌。不光是導演和編劇,舞美和演員的呈現也會有另外的面貌。總的來說,我作為編劇和可然的這次合作,我覺得有一種欣慰和或者說是滿足感吧!
![]()
![]()
戲劇谷小編 Q:
這次的主題更多是聚焦于女性的選擇,面對愛情和親情,面對女性自我的挑戰,舞美上也略顯沉重和尖銳,為什么會用這樣的偏冰冷色調去講述這個故事?
王可然導演 A :
關于舞臺的設計,除了一個偏冷的色調,還有一個溫暖的兩重舞臺的構建。而另外一重舞臺實際上是我們想象力的舞臺。三個框架、三個尖銳的家庭和房間,框架式的舞臺是現實的尖銳,而想象力的生命感是在第二個舞臺上,就是在幕布后的這個舞臺的一個人生百態的行動。偏暖和偏冷是融在一個舞臺上的,為什么這么做?實際上,我認為現實中從過去1000年到15年前的中國社會,在性別的問題上,大部分是這樣偏冷和尖銳的,只是我用舞臺呈現中的外化來表達這個情感的力量。
![]()
Q&A
戲劇谷小編 Q:
演員的動作和路徑常常穿梭于這三角架中間,父女的關系那么近,1.8公里;又那么遠,卻連一句問候都要斟酌再三,萬方編劇筆下人情緒往往刻畫的都很細膩,在演員動作上,有哪些特殊設計的動作是值得分享的嗎?
陶慧(賀卓)A:
有一個動作,就是與父親的擁抱,這個久違的擁抱,在舞臺上的呈現是我們各自抱著空氣,很多時候,千言萬語都抵不過一個擁抱。但是導演有點“殘忍”,沒有讓我們父女抱上,戲劇感拉滿了。
李宗雷(大余)A:
這個戲的路線和動作很多時候不是“寫實”的,往往和內心有關。比如臺上有三個空間,在假定性上,它們是三個房間,但可以看到,這三個房間的大小,造型,包括去往這三個空間的時機,都隱隱暗示了彼時彼刻人物內心的空間。有時臺上的人物們會對著虛空說話,那時的內心狀態卻恰恰可能是封閉的。可以說,解讀空間,是這個戲的某一種“密碼”吧。
凡銀山(賀衛平)A:
是的,萬方老師的作品細膩到每次拿起來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也正是因為如此,在行動上,可然導演總是有用不完的耐心幫助我一遍又一遍的研讀劇本,讓我可以在很多的想法設定中尋找到那個最符合觀眾心理和節奏的行動方案;所以在整個戲劇創作和演出過程中,“設計的部分”只有尊重和接近萬方老師的作品和讓觀眾記住‘老賀’是一個怎么樣的父親...
薛融(小保姆)A :
演員們在紗幕后面拿著行李箱穿過,就好似看到了蕓蕓眾生,像是一個永無休止的輪回。
![]()
戲劇谷小編 Q:
想問問我們賀卓的扮演者陶慧,您是為什么喜歡上了話劇表演,站在舞臺上的賀卓和現實當中的您覺得有什么共同之處嗎?
![]()
陶慧(賀卓)A:
喜歡戲劇是因為大學就學習的戲劇表演專業。賀卓和我本人并不像,但我很喜歡這個人物。
Q&A
戲劇谷小編 Q:
排練到現在,您們認為《你好嗎》最大的難度是什么?
陶慧(賀卓)A:
總覺得演繹得不夠完美,是排練到現在我最大的感覺,下一場會更好,總有進步的空間,也許這就是戲劇的魅力吧!
李宗雷(大余)A:
《你好嗎》的難度在于,要在極其寫實的人物形象和人物關系中,挖掘出人們的情感共鳴。要在高密度的臺詞中提煉出更純粹的情感濃度。
凡銀山(賀衛平)A:
說到難度,我好像有很多要說的…最大的難度嘛,就是生活吧!不管從哪個方面,老賀這個人物都離我的生活蠻遠的:比如年紀差異巨大,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是三個主角中年紀最小的演員,而我恰恰要演他們的父親;還有就是性格,劇中老賀是個軍人,性格古板、偏執、是個暴脾氣,而我在生活當中是個極其溫和的人,這要求我在臺上要完全打碎自己,讓我的身體注入一個幾乎截然相反的人的靈魂等等;值得一提的還有:作為歌劇演員的我,《你好嗎》是我人生中第一部戲劇作品,我對它的喜愛和期待和它帶給我的難度都像一座大山一樣,很高很高的...
尹志浩(歌隊演員)A :
劇本有很大篇幅的文本、對白和獨白,而且主要集中在三位角色上。通過舞美的變化、導演的手法和歌隊演員的配合來完成整場演出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
![]()
Q&A
戲劇谷小編 Q:
想問問我們李宗雷(大余扮演者)、凡銀山(賀衛平扮演者)作為劇中的角色形象,有什么自己的理解呢?
李宗雷(大余)A: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渣男”這個簡單的詞不可能完全去概括一個那么復雜的人生,你不能說大余是一個標準“好人”或“渣男”,他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去掉一些文本賦予的身份,他是幾乎高度濃縮了我們很多人在親密關系中的自負與逃避甚至痛苦。
凡銀山(賀衛平)A:
首先,老賀是一個有著鮮明時代感和極強英雄主義情懷的軍人,他認為一個人活著就應該是為了“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人應該追求崇高的“有意義、”的人生而非簡單的“有意思”;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我基本是一致的;除此之外老賀也是一位好父親,他一心想要給女兒賀卓呈現一個理想主義的完美世界,所以他傾盡心血,雖然他失敗了…和老賀一樣,我也是個行動派...生活中我也經常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想著努力的做好它們,這樣世界就會美好了一點…當然!這部戲以后我也會經常思考:當今社會,生活到底該是有意義還是有意思?是選擇正確的路還是容易的路?
![]()
Q&A
戲劇谷小編 Q:
可以看到整個的話劇色彩和道具都對比很強烈,哪怕音樂部分都是戛然而止的效果,可以簡單談一下創作過程中,影像,舞美,音樂的設計運用嗎?
王可然 導演兼舞美設計 A :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但是關于這個問題呢,如果讓我去認真回答的話,它是一個很長篇的論文。我思考再三,我想提出這樣一個我認為是一個非常嚴肅且非常重要的當下我們這些劇場工作者面臨的特別重要的問題。用提出這個問題的方式回答戲劇谷對我提出的這個問題。
那么,當下我們所有的劇場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什么呢?請注意,我這里說的所有的劇場工作者,不是指的是中國的劇場工作者,而是全世界的劇場工作者。那么全世界的劇場工作者現在都面臨著劇場這樣一個建筑物的封閉空間,在這個封閉空間里用劇場的表達方式呈現的一種千年來影響和奉送給觀眾的精神藝術行動的作品如何面對各種新技術的挑戰。
現在的各種新技術,從影像的發展到AI的呈現,都對劇場提出了一個具體而嚴峻的挑戰課題。而劇場面臨的這個課題,就是劇場用什么辦法來保證和告知觀眾,劇場在今天這個時間里,它是獨一無二的、獨有的、特別的、唯劇場能實現的精神和文藝消費的理由;它不可替代,也不能被覆蓋,亦不能被別的方案所干擾。這個問題直接指向的就是一句話,當今的劇場工作者如何努力探索劇場性的各種辦法、美學工作技法,從而保證實現劇場繼續擁有廣闊生命力的前景。我在這個作品里所探索的一切小小行動,從音樂、音響到舞臺的結構,到燈光和舞臺使用的的前行辦法到表演以及這一切的互相融合,從而探索行動在劇場性里的更廣闊的方案。這一切都是為了努力前行在當下劇場性的劇場工作者的探索上。所以我用這一大段解釋回答這個問題。
舞臺上的一切技法,從演員的表演表達到聲音和音樂的表達、到燈光的表達、到舞臺美術和舞臺結構的表達,都能不能參與到舞臺行動這個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劇場性上來,從而讓劇場擁有獨有的、不可替代的、絕不能被覆蓋的魅力。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